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一章 成公英请罪 (第1/1页)
张既的震撼当然不止于林辰的谋划深远。 他更加在意的,其实还是三擒三纵。 为什么三擒三纵的对象是李傕? 而不是郭汜? 在这之前,他还没有想到。 可是在林辰回答了问题,并说出将关中交给李傕,自身亲破凉州之后,张既忽然就明白了过来。 为什么是他? 很简单,因为他有家小! 当然了,这里可不是说郭汜就没有家人关系了,谁也不是石头缝里蹦跶出来的。 但问题在于,郭汜家里掌权的人还真不多,也就只有一个而已。 但李傕不同。 他的外甥、侄子,以及归了包堆的其他晚辈,那可真是一大堆啊。 现如今他们的队伍当中,就有好几个李傕的亲属。 张既觉得,这可能才是林辰对他施展三擒三纵的原因所在! 因为,家人多的人,便必然会有一定的牵扯存在。 也就是说,不管李傕愿意还是不愿意,他都要帮着自己的晚辈去谋划。 除非他不当这个长辈了,或者说他和全家都断开了。 但那可能吗? 显然不可能。 而想要为自己的晚辈谋划未来,还有什么是比跟着林辰,或者说跟着刘备更好的选择? 张既都能想到,在林辰拿下凉州之后,恐怕整个雍凉之地,都将会有无数的李家晚辈冒出来。 李傕家中晚辈的前途,就这么被解决了。 朝廷掌控雍、凉二州的目的,也达到了。 何止是两全其美,简直就是两全其美。 以上这些东西,是张既刚刚想到的。 而他之所以震撼,也便在于此了。 他刚刚想到的东西,林辰却在之前还没进关中就谋划了起来。 这等的魄力,这等的实力,这等的谋略,又岂能不让他甘拜下风? 与此同时。 一直都没有得到回应的林辰,忍不住转过了头,恰好看到了张既脸上的扭曲表情。 张德容这是……想多了吧? 他愕然地张了张嘴,原本想要解释一二的,可随即他又不想解释了。 “这样也挺好的,起码可以将很多不必要的情况都压制下去了。” 想到张既这么胡琢磨一番过后,很大概率会导致那些举子大多都不会再闹腾,林辰便忍住了想要开口的想法。 让他去想吧。 这般在心里嘟囔了一句后,他便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即将到来的战争当中。 虽然,关中诸将已经败了。 但他们却还有一战之力。 而且,随着时间的过去,他们所能动用的力量也只会是更多。 也正因此,林辰必须想出一个好办法,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将这些人彻底打散。 分而击破,可比面对一个强大的联军要厉害太多了。 毕竟,他如今面对的势力,可是在演义中能把曹cao杀到割袍断须的存在。 再怎么小心,也绝对不为过。 而要打散他们,第一步就是先要绝了他们的后路! 想到这里,林辰陡然转过身看向张既道:“德容,你且挑出来十名精干举子,让他们分别管理之前我们打下的郡县。” 说完,他又不放心地加了一句嘱咐:“切记,一定要那种能做事的!” 要是之前,张既可能会想,林辰这么做是不是不信任自己。 但是现在,他得到林辰的命令之后,内心里却只有一个想法浮现了出来。 做好这件事。 “喏!”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了下来,并郑重道:“之前既倒是寻摸了一些可堪重用的举子,所以,还请军帅务必放心。” “嗯。” 林辰一脸我很放心地摆了摆手,道:“那就交给你了。” “喏!” 张既满脸激动地接受了命令。 这就是此行最大的变化了。 张既已然化作了林辰的小迷弟,再也不会有什么其他旁的想法产生了。 当然。 就这一点而言,林辰是没有感觉到的,张既自己,估计也是感觉不到的。 只有那些算是在场外的举子们,则是纷纷地察觉到了异样。 不过,在老大老二一条心的情况下,他们就算是察觉到了不对劲,却也不可能再发出声音了。 于是乎,治理地方的十个人,便很是无情地被甩了出去。 他们离开的时候,一脸幽怨,仿佛不能跟在林辰身旁,就是对他们天大的不公一般。 但张既已经不管他们了,所以他们连个发声渠道也都没了。 “诸位,我等自散吧。” 其中一个还算聪明的举子,在察觉到这一切后,感慨地摊了摊手。 “散了散了……” “真羡慕那些同进可以与军帅同路啊。” “光羡慕人家有什么用啊?我们必须得做出成绩,等到军帅归来之时,若他能眼前一亮,我们将来便还有机会学习!” “是极,是极。” 举子们一脸狂热地点了点头,随即便自散去了。 他们要尽快地走马上任,帮着林辰平定后方的诸多混乱。 …… 也就在林辰想办法安抚后方,张既逐渐迪化时分,互相之间都很狼狈的一群人在他们的前方聚集到了一处。 “主公,英之计策,间接促成了联盟大败,还请主公务必治罪,以服众心!” 没等众人开口,人群当中极为狼狈不堪的成公英便走了出来。 他身上穿着破烂的衣服,仿佛刚刚经历了无数人的劫掠一般。 但,身上的狼狈倒没什么,主要是他那一双眼睛里,竟然已经失去了许多的神采。 哀大莫过于心死。 此时此刻的成公英,大概便是如此模样了。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出的一个计策,竟然会被将计就计,甚至最终导致了联盟的大败。 若是知道,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出那种计策了。 毕竟,就算羌胡、乱兵不怎么想家,可破坏战场规则的事,终归也是会失掉一部分军心的。 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想,如果自己再败,会不会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别忘了,这是一个许多上位者都喜欢屠城、夷族的时代。 本来他们就很危险了,现在他们又违背了战场守则,那他们下一步是不是就会被屠了? 虽然说,大汉的开创者刘邦说过杀降不详这样的话,也被他后来的无数人奉为圭臬。 但问题在于,他们已经破坏了规则啊。 作为一个聪明人。 成公英自然能知道将士们的想法。 他也更加知道,自己此时站出来,便不亚于要将自己置身于无数人的怒火当中。 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