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擎天柱_第八十九章 内阁议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内阁议功 (第1/2页)

    一封捷报,洋洋洒洒数千文字,果然不愧为素有文名的陈士奇,写这些冠冕文章都能写出让人舒爽的视觉效果来。

    只见捷报中写着署里南充知县黄世信自八月团练南充乡勇以来,诛灭内江贼寇万余,还内江一个郎朗乾坤,后领五万乡勇破安岳、入盐亭,剿灭盘踞在安岳、盐亭二县的摇黄贼“混天星”王高部,诛杀马匪三千五百有余,收复二县,收拢逃逸山中的流民,兴修水利,恢复生产。

    溃贼王高与蓬溪县“过天星”梁时政合并一处,三万贼军与南充乡勇前锋骑兵五千于蓬溪宝梵沟接战,蓬溪武举谭性率蓬溪义民三千助战,双方从宝梵沟杀到八里外的天宫堂,骑兵与义民死战不退,终于撑到乡勇大军从南面增援,二贼急退,此时西充原致仕御史李完、举人陈扆、秀才马孙鸾受南充乡勇参军陈怀西之号召,领西充团练四千堵住雷打山、寨子山退路,南充乡勇参军陈怀西携秀才樊明善、其子陈元以偏师五千翻山越岭堵住贡山、黄洞垭退路,二贼分兵屡攻山不下,南充知县黄世信分兵进剿,贼寇尽皆伏诛,团练总兵李夔阵斩“过天星”梁时政,“混天星”王高慌不择路,一头扎进了蓬溪河中,被团练水营的都司张冲湖一箭射杀,尸体打捞起来绑在船上送回。

    二贼既灭,黄世信乘胜追击,六万乡勇义民围攻西充县城,西充贼“白莲老佛”何加起、“一条龙”李广前欲开城投降,黄世信言明食人者不赦,以弗朗机炮炸开城门,何加起、李广前二贼不敌败退,被一路追杀至仪陇,与仪陇的摇黄贼“闯食王”陈延福会和,至此、十一日之内,安岳、遂宁、蓬溪、西充四县收复,摇黄贼被杀死剿灭两万七千余人,无人投降,黄世信也不准他们投降,梁时政和王高及一杆贼首的脑壳已在送往成都府验看的路上,黄世信目前正通过陈士奇与巴州总兵甘良臣沟通,希望南北夹击收复仪陇。

    崇祯看过这封捷报后,尤其是在看捷报前先看了孙传庭的败仗,就好像一个喉咙里呛了一团火的人饮下了一碗冰镇酸梅汤,别提特么地有多带劲了,孙传庭要粮要饷,就跟着苦恼的奶娃般凑了十万秦兵,出去和闯逆干了一场,大败而归;人家黄世信自筹粮饷,官还是掏了五千两银子买来的,拉起五万乡勇,每战必胜,杀的摇黄贼溃不成军,四散奔逃,接连收复失地,这鲜明的对比,崇祯觉得自己以前一定是瞎了眼,聋了耳,失了心,才把两个完全应该调换官职的人给搞错了地方。

    周延儒看过捷报后手就抖个不停,太尼玛刺激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孙传庭和那些光知道劫掠百姓的军头比,是大明的擎天柱,可和这个破家为国的黄举人一比,什么都不是!

    心底可以这样想,嘴上却不能这么说,周延儒毕恭毕敬地将捷报捧回给王承恩,斟酌一番后还是先恭喜兴致上头的崇祯道:

    “恭喜圣上得此良才,有此良才,川中贼乱指日可定。”

    “爱卿无需如此,你选的陈士奇果然是个能臣,他的学生黄世信亦是文武全才,更难得是他自筹粮饷,编练乡勇,以智略谋算就收复了四县,此子之能恐在昔日郭汾阳之上。”

    这特么怎么就比肩郭子仪了,周延儒一阵吐槽,却不知在崇祯心底的想法,其实已把黄世信比作了他的诸葛孔明,按照他的想法,乡勇是什么,放下锄头没多久的农民,五万农民去和几万摇黄老贼厮杀,靠的是什么,智略啊,若非智比孔明,计胜司马,用智略将摇黄贼坑死在丘陵之地,黄世信怎么可能就带着这些农民收复四县?

    朝堂上的众臣们开始传阅捷报,看过后都啧啧称奇,摇黄贼虽然没有像闯献那样祸乱国家根本,但自崇祯八年起就将川东北给祸乱地颗粒无收,官军屡屡进剿不止,后来还把二十一县给彻底占据了,已成了朝堂上不想谈也不愿谈的话题,而今出了个黄世信,带着乡勇就收复了四县,哪个不奇,哪个不怪,但奇怪归奇怪,好不容易得了个好消息,该吹捧的还是得吹捧,一时间圣君贤臣地呼喝声此起彼伏,让脸色放光的崇祯心情大好,高兴地在丹犀上来回踱步。

    “赏,要大赏!顺庆知府不是不想干吗,有人愿意干,朕看黄世信就不错,内阁拟个章程出来,朕要让天下人看到,像黄知县这种破家为国的忠臣,朕一定不吝赏赐!”

    周延儒头低得更低了,一个区区七品知县瞬间提拔到正四品知府,陛下这是开哪门子的玩笑,破格也得有个先例啊,他回头望了望次辅陈演,陈演也在望他,四目相对,两人心中都升起“你赶紧出言规劝啊?”的渴望,可陈演是什么人,比周延儒的心思更深沉,为人更狡猾,他才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讨皇帝的没趣。

    周延儒见他垂下眼睑,知道这老狗不愿出头,便望向一向刚直的阁臣,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蒋德璟,蒋德璟见他望过来,叹息一声,知道首辅在暗示他,他也只能出班当这个恶人了。

    “启禀圣上,臣蒋德璟有事上奏。”

    崇祯皇帝扫了一眼这个秉性耿直的礼部尚书,知道他要说什么,心中隐隐有些不快,他这个皇帝当得有够憋屈的,想要提拔一下自己看上的“诸葛亮”,立马就有阁臣们跳出来阻拦,他明白刚才一时兴起,确实坏了朝廷任用的规矩,看向剩下两个蠢蠢欲动的阁臣黄景昉与吴甡,挥手道:

    “罢了,朕知晓阁部们的意思了,你们且商量着办吧。切记不可赏赐太薄,寒了忠臣义士之心,朕倦了,有事将奏书交于王伴伴。”

    蒋德璟闹了个红脸,退朝后就直奔文华殿旁的职房,半路上就逮住了正在和周延儒嘀嘀咕咕的吏部尚书郑三俊,周延儒见他吹胡子瞪眼地指着郑三俊喝骂,说他身为吏部尚书却置选任官员律法不顾,为什么不在皇帝发疯的时候出面制止,反倒是让他这个礼部尚书当出头鸟,郑三俊满脸苦笑,他是吏部尚书不假,可用人,怎么用人还不都是你们阁臣说了算,顶多让他参加一下廷推,走个过场,他又刚刚从南京那边调任过来,京里连谁家门槛多高都没摸清楚,贸然出言不是直接打道回府的下场吗?

    “哎哎哎,中葆兄,这事怪不得用章,他初来乍到,哪里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周延儒是想把天官攥在手中的,可听他这么打圆场,蒋德璟就怒不可遏,他这个人一向耿直,发起飙来管你什么首辅不首辅的,当下就站在文华殿前大声质问:

    “元辅,你说门道,那你就给下官讲讲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元辅你自称不党不群,难道也有什么门道不成?”

    周延儒脸皮肌rou一阵抽搐,看吴甡与黄景昉两个窃窃私语地站在职房前看热闹,心底一阵火起,一甩大袖就朝职房走去。

    “老夫哪有什么门道,莫要在此失了体统,有什么话入阁再议!”

    四名阁臣与一名吏部尚书入了职房,周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