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191章【谈剧】 (第2/2页)
启江诧异的是…… 郝平安不仅仅是写了份剧本那么简单,他甚至连场景机位以及一些演员的情境都规定好了! 除此之外。 郝平安还画了一些图。 这同样是他施展光影手速,趁中午画出来的。 如果是别人,或许还不清除这些图的意义。 但袁启江是谁? 影视传媒学院的教授! 这些电影基本知识,就算他退休了,也不可能忘掉! 分镜头脚本! 郝平安这何止是干了编剧的活儿,他连导演该做什么都在剧本中做了详细的安排! 至于内容…… 刚看了一会,袁启江还没看出什么来。 另一边,胡大生也没有再说什么,静静地读着郝平安的剧本。 一时间,现场只剩下小火炉上水的咕嘟声。 窗外,一阵北风吹过,这雪,终究是下起来了。 这第一场雪,下得有些大。 不大会功夫,院子里就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积雪。 《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从故事情节上来说,并没有多么复杂。 故事的起源一块“石头”,准确的说是厕所里挖出的一块翡翠,讲的就是一干人为这块“石头”疯狂的故事。 一个八个月发不上工资的厂子,被迫卖厂拆迁,在拆的过程中从厕所挖出一块颇具价值的翡翠。 厂长为了保住厂地,决定靠这块翡翠开个展览来赚些钱。展览由此准备开始,而由交叉蒙太奇交代出的人物也都纷纷出场。 首先是由曾上过警校学过刑侦的厂员,来担任保卫科科长,带一行人布置场所。 另外一波是一心想收购这块地的房地产老板和他的部下。他们请了国际大盗来帮他们偷这块翡翠,为的是提早收购完这块地。 还有一波是三个专做坑蒙拐骗、抢砸偷盗的毛贼,三个人在抢完国际盗贼的箱子后,意外发现了翡翠,也决定去偷盗。 还有一个串联起保卫科科长一干人和毛贼的人物,就是厂长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整日坑蒙拐骗的管他爹要钱,要完钱出去挥霍耍流氓。 然后故事就这样巧合的发展起来。 保卫科长想尽办法保护翡翠,两伙盗贼费尽心机偷盗。 结果,真翡翠被厂长儿子掉包了,送给了“毛贼三人组”老大的女朋友,三个小贼却拿真翡翠去掉包了假翡翠。 等待小毛贼发现是假的后便以厂长儿子为人质要求换翡翠。 保卫科长发现翡翠位置动了后,以为真翡翠被盗,便同意交换,结果在交换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巧合、阴差阳错,毛贼死的死,被抓的被抓。 可这时保卫科长还是不知翡翠们的真假,便把假翡翠放去展览,真的翡翠自己收藏了。 在这一系列事情发生时国际大盗一直被困在房顶排风口,他为完成任务,追到了已收购完这块翡翠和土地的房地产老板那,在盗贼来之前这位老板因为怕那位部下举报揭发,把那位部下杀死了。 国际盗贼在因被发现杀死了房地产老板,杀死后才惊讶发现这是支付自己钱的老板,便准备离开,结果被来还钱的保卫科长发现。 阴差阳错的,保卫科长成为了抓捕国际大犯的功臣。 影片最后以保卫科长为他媳妇戴上翡翠圆满结局。 从故事的格局,还有各种场景来看,的确如学弟自己所说,这是个小成本的电影。 胡大生看本子看得很快,看完剧本,他算是松了口气,要是学弟写一个什么特效炸裂的故事,那资金投入可就海了去。 反而是袁启江。 他比胡大生先看,却到此时还没有看完。 此时的袁启江,反而有种跟不上年轻人思路的感觉。 《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采用了典型的三段式处理。 然而在剧本中,又出现了一种既非平行蒙太奇,也非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同属一个空间的一个事件,对这个事件从多角度进行时间上的回溯。 作为影视传媒学院的教授,袁启江当然明白,这种手法,在一般电影里不会采用,会打乱观众的思维,可用的适当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真是很棒! 他沉吟道:“这个本子,倒是写得不错……” 袁启江的电话忽然响了。 他将之挂断。 结果那边没放弃。 袁启江只能接通。 电话那头是一道年轻的女声:“爸~你今天怎么没跟我妈一起来……” “有点事,有点事……”袁启江放下手中的剧本,笑着回答。 电话那头的声音,笑着说道:“行吧,改天我回去看你。” “嗯,嗯,好。” 袁启江又聊了几句,挂了电话。 “是亚琳妹子?”胡大生显然知道电话那头是谁,他心头一动,“从国外回来了?” “是啊,一个月前回来的。” “我没记错的话,亚琳妹子在欧洲那边,进修的是导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