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三章 意外请柬 (第1/2页)
“太子失德!咳咳咳……我……想改立魏王为太子,由皇后垂帘,四位大学士辅政。” 周帝一边咳嗽,一边说出了足以让朝廷震动的决定。 “无论是谁登基,短期内都没有安定天下的本事……咳咳……需要四位大学士辅佐,魏王年幼,四位大学士的意见反而更能听得进去。” 至于四位大学士会不会专擅掌权?! 周帝一来对首辅于延益的品行信得过,而来四人相互牵制,任何人想要专权都做不到。 而且以四人之才,也能顺利渡过这因为皇位更替的动荡时期,压制幽州的赵王。 即便是四人真的联手想要架空天子,但是太后为天子生母,不会眼看着四人如此行事。 同样的,如果太后想要专权,四位辅政大臣同样会站出来反对。 算是考虑的极为周全,把制衡之术玩到极致了! “清源你以为如何?!” 杨清源有点尴尬,这么大事,这么草率地问我吗?! 他当然是想要自己的弟子小十三继位啊! 但是现在的十三没有任何继位的理论基础,论嫡论长都轮不到十三啊! “你一定在想我……咳咳咳……为什么不选楚王,却选楚王的同胞弟弟魏王吧!” 并不是啊!不过,其实周帝的想法杨清源大致能理解。 “魏王年纪尚幼,智慧聪颖,宅心仁厚,必然会善待他的皇兄。太子以皇兄之尊自然得以自保。” “而楚王是魏王一母同胞的哥哥,又有皇后在,自然也能够富贵平安,安享永年。” 周帝不仅仅是在顾全朝廷的大局,也在作为一个父亲考量。 对于周帝的看法,杨清源不以为然。 当年太宗文皇帝也抱着和周帝同样的看法,将皇位传给了年纪较小,性情敦厚的晋王李治。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的诸皇子都能活下来了。 但是在太宗文皇帝驾崩于贞观二十三年,永徽三年,魏王李泰郁郁而终,中间相隔不过三年。 永徽四年,天性英武贤德,英果类太宗的吴王李恪被诬陷企图谋反,同年被杀。 同年蜀王李愔受牵连,被废为庶人并流放。 文皇帝想要保住的儿子,一个都没有保住。 周帝现在的想法,包括现在的形势,与文皇帝之时都极为类似。 但是周帝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杨清源也不能反对啊! 这句话不仅仅是周帝在和杨清源商量,也是周帝的一個保证。 保证皇位不会传给太子,杨清源可以安心地离开京城去办差。 秦皇秘藏现世,让周帝看见了生的希望。 传闻秦皇一世的皇陵之中有长生不老药留存,若是此物真的存在,那么周帝说不定还能有救。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即便是周帝这般人物,依旧看不透生死,想要搏上一搏! 但是若是真的有长生不老药,前秦的一世皇帝,又如何会死?! “天策军的麟符,延益说还在你的手中,那就暂时不用……咳咳咳……不用交还御马监了,由你执掌,我是放心的,必要时可以调动兵马协助你行事……务必找到秦皇秘藏!” 杨清源看到了周帝眼中的恳求之意,还是答应了下来。 其实他留在京中也没有什么意义,周帝的传位之心已定,魏王于情于理,都比十三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现在这种情况下,杨清源如果硬要助十三登基,那就只剩起兵谋反了…… 周帝之所以将杨清源召回京城,就是为了告诉杨清源一个答案——太子朱瞻坤不会继承皇位。 如果不告诉杨清源这个答案,杨清源是绝对不会安心在这个时间点外出寻找秦皇秘藏的。 这就是周帝连夜传召杨清源的最大目的。 如果能够活着,谁愿意死呢?!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九五之尊呢?! 而从杨清源的角度,他也得到了一个答案,虽然不是最优解,但是也合格了! 毕竟世间之事,并非都以他的意志转移和改变。 政治就是一种斗争和妥协的艺术,在不断的斗争和妥协中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此次的深宫夜话,谈到这里,其实已经足够了! 大家都是聪明人,不需要说的太明白。 杨清源刚打算要告辞退下,却发现周帝仍然拉着他的手,然后颤颤巍巍地从身旁拿出了一个盒子。 “好孩子!委屈你了!我时日无多,可能无法见到你的大婚之日了,这算是提前送你的新婚之礼!” 这一刻的周帝似乎连精神都好了许多,却看得杨清源格外揪心! 这种精神并不是什么好事,回光返照,时日无多。 周帝是不是好皇帝,青史自有公论。 但是对于杨清源,他确实有着父辈般的慈爱。 从杨清源中榜眼开始,就处处维护。 杨清源十六岁入朝,如今二十六岁,在朝中十年,可以说只受过周明生案一次委屈而已。真正在朝中照拂他的,不仅仅是他的座师钱牧谦,也不仅仅是武英殿大学士于延益,还有这个病榻之上的垂暮天子。 想到此处,杨清源心中也是悲意渐潮。 “上位,好好休息,珍重龙体!” 说完,帮周帝盖好了被子,杨清源才缓缓地退出了寝宫。 只留下了周帝一个人,眼神浑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夜半时分想要出宫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还好杨清源御赐的令牌,守卫皇城的御林军大多也都知道他的身份,这才让他出了皇城。 当然宫门肯定是不能开的! 宫门之锁一旦落下,只有天子诏书才能打开! 所以只能辛苦杨清源自己走宫墙了! 带着周帝赠予的木匣子,杨清源在漆黑且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走着。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神都吗?! 直到来到了大理寺的门口,杨清源才停下了脚步,兜兜转转,才回到了这里。 看着大门之上的古拙沧桑的“大理寺”三字,杨清源不禁有恍如隔世之感。 杨清源没有走门,而是和五年前刚上任之时一样,慢步走到了大理寺的大门之前。 “咚!咚!咚!” 根据大理寺的章程,每个晚上,都是有人在守夜的。 不过,数息之后,原本紧闭的大门微微打开了,“什么人?!夜半敲大理寺之门,有何冤屈?!这里……” 守卫的后半句却再也说不出口了! “大人?!……你回来了?!” 杨清源闻言一笑,“好久不见了!李纲。” “大人回来了!!大人回来了!” “不必喊他们!” 在李纲喊出第一句之后,杨清源的真元便将两人笼罩,让声音无法传出。 但是一句话就已经够了! 大理寺中,多得是习武之人,其中还以通脉境为主。 一盏灯,两盏灯,慢慢地整个大理寺变得灯火通明。 越来越多的人,从房间之中穿戴整齐来到了大门口。 大理寺中人所称的大人,只有一个。 而能让人在大半夜喊出“大人回来了”这五字的,更是只有一人。 看着满院子的人,杨清源不由微微一笑,“一年未见,诸君安好否?!” 随着胡蝶第一个单膝跪地,在场所有人的都如潮水般,单膝跪下。 “恭迎大人回京!” 杨清源眼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