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十六章 镇胡城中 (第1/2页)
前秦国运如此之短,或许和此事也有关系。 气运之说玄之又玄,虚无缥缈。 但是根据杨清源的知识储备,能镇压气运者,唯有气运。 镇胡城建于此地,自然是为了截断北方诸狄龙脉,镇压胡族气运。 但同样消耗的也是大秦的气运。 根据万年县中,蒙决的说法,这秦皇秘藏之中还有太祖高皇帝找了多年的至宝——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那是中原皇朝的气运汇聚至宝之一。 如此宝物又分出来前秦的三分国运。 二世而亡,不是没有道理的。 杨清源几人拿着火把来到来镇胡城的大门之前。 这一扇大门乃是以青铜所铸造,也不知道公输家的匠人巧手用来什么工艺,历经百年,这青铜大门竟然没有丝毫的锈迹。 杨清源上前,用力推了推青铜的大门。 以他洞玄境的修为,这青铜大门竟然纹丝不动。 随后杨清源借着火把的火光,发现了青铜大门之上存在一个钥匙孔。 可见这青铜大门是需要钥匙才能打开的。 但是这钥匙孔的模样和天问剑、望月珏均不相同。 这让他上哪找钥匙去呢?! 若是没办法,那就只能使用比较简单的办法了。 这事叶剑寒比较擅长,还是让他来,然后可以破坏前秦文物的罪名,扣叶剑寒的工资…… “剑寒!剑寒!” 杨清源发现刚才一直在到处闲逛的叶剑寒竟然不在他的身后。 “何事?” 一个身影出现在了城墙的上方。 “嗯?!你怎么进入的?” 一个眨眼不见,叶剑寒已经在镇胡城上来。 “飞上来的呀!”叶剑寒的口中说着理所当然的话,“这城墙也就只有三丈高,不过是一个点足借力的功夫。” “……” 他说得好有道理,杨清源竟然不知道怎么反驳。 在场的高手之中,杨清源、柳望舒、叶剑寒、李莫愁四人的轻功都足以轻而易举地越过这面城墙。 但是李莫愁担心城墙之上有机关消息,杨清源压根就没想到走城墙,柳望舒跟在杨清源身后划水。 唯有叶剑寒这个憨憨,直接用轻功越上来这个不算高的城墙。 虽然叶剑寒这一波没毛病,但是你在地下,飞檐走壁,这画风就很奇怪,能不能去好好听听有关摸金搬山的江湖话本啊! 有谁用轻功摸金啊! 一定不符合画风好不好! “咳咳咳!……那个我先上去看看!谨防触发机关消息。” 杨清源轻咳两声,来掩饰自己的尴尬,随后拔地而起,一跃三丈,轻若无物地落在了镇胡城的城墙之上。 出人意料,这镇胡城的城墙之上,竟然没有什么机关。 随即杨清源将绳索垂下,他们几个轻功高手自然是不需要绳索相助的,但是大理寺的外勤,以通脉境为主。 这些人的轻功,可不足以登上镇胡城的城墙,需要借助绳索来借力攀登。 片刻之后,大理寺众人便都登上了镇胡城的城墙。 放眼望去,让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原本略显阴冷的地底,温度都上升了不少。 与其说是城池,不如说这是一个军事要塞。 这镇胡城中,竟然有数以万计的兵俑。 站在城墙上望去,这场景,比一月之前,在骊山皇陵之中所见还要震撼人心。 杨清源几人先行进入了镇胡城中,大理寺的其余人员随后以绳索降下。 这镇胡城中的兵俑是根据一个个军阵排列的。 长戈紧握,强弩在手。 杨清源也是将帅之才,大约估计这镇胡城中,有兵俑二十万。 以骊山秦皇陵中的泥塑不同,这些兵俑身上铠甲都是铁甲。 虽然在地下历时百年,但是这些铁甲之上却丝毫不见锈迹,这黑科技,看得杨清源啧啧称奇。 无怪这秦皇秘藏被传得神乎其神。 旁者不论,单就是这秦皇陵中兵俑身上的装备,就足以让人割据一方。 二十万兵俑,就有二十万铁甲。 最关键的还有这些兵俑手中的秦弩。 秦弩本来就是不凡,而前秦一世皇帝统一天下,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 天下之强弓劲弩,皆出自韩,八百步内破盾噼甲无所不利。 在灭了韩国之后,秦弩又得到了韩弩的精华,更胜原本。 在前秦统一天下的过程之中,特别是对抗前赵国的武陵铁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武陵铁骑,分风雷两部。 风骑,其疾如风,急掠如火,来去无踪,奔袭千里,乃是轻骑兵的典型代表。 雷骑,不动如山,动如雷震,冲阵破敌,无往不利,乃是重骑兵之中的佼佼者。 武陵铁骑,在赵国主帅李牧的指挥下,以弱胜强,多次击溃前秦锐士。 若不是有韩国的劲弩技术,以弩箭对抗。 前秦还真没那么容易击败自己的宿敌。 此间的秦弩,相比大周将作监的周三弩,虽然了早了三百年,但是在技术上丝毫不差。 甚至在射程之上还要胜过大周的神机弩。 只能将此地的兵甲带出,那就是二十万大军的配套装备。 看了一圈之后,杨清源带着众人向着镇胡城的中央走去。 远远地便可以看见镇胡城宫殿之中的有十二尊巨大的石像。 待到众人走近之后,才发现这石像的宏伟。 足长六尺,高逾五丈,如同十二根石柱擎天而立。 “大人,这应该是以我前秦的镇国十二铜人为模板,所凋刻的石像吧!”开口的是明珠夫人。她是前秦遗族,对于前秦之事也更为了解。 杨丶半个行走的通文馆丶清源点头,“应该是了!史书有载,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高逾五丈,足覆六尺。在金人背后,刻有‘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一统神州’的字样。” 说着杨清源身影一幻便出现了一个石像的背后,其后方果然有这样的铭刻字样。 “果然是镇国十二铜人的石像。只是石像在此,真正的铜人又去了何处呢?!” 当年前秦覆灭,各路诸侯攻入咸阳宫,却没有发现这镇国十二铜人的身影。 关于这十二铜人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 有的史书记载,是前秦二世皇帝,为了自己的奢靡享乐,将这十二铜人熔铸,打造成了铜钱。 这个说法可信度极低,当日攻入咸阳宫中之时,咸阳宫中尚有成堆的金银,二世皇帝虽然蠢,但是在有钱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将这镇国十二铜人熔铸。 也有史册记载,这十二铜人是毁于战祸之中的,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 当年二世皇帝倒行逆施,起义军对于前秦深恨,毁去这镇压大秦国运的铜人,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再理会石像,众人向着宫殿走去。 相比之前的严阵以待的兵俑军阵,这殿前显得极为空旷。 除了这十二铜人石像外,什么都没有。 唯有一座石桥位于这宫殿之前。 “明珠,这应该是依照前秦章台宫建造的吧!” 姬明珠,点了点头,“章台为前秦宫殿之首,为一世皇帝陛下处理政务之所在。应当就是这里了。” 秦帝国在渭河以南的主要朝宫,大的政治活动多在此举行。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