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江湖:我为大理寺卿_第六百六十九章 于延益的野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九章 于延益的野望 (第2/3页)

将此事告知了朱瞻坤。”

    “皮啸天?!”杨清源知道这个人,原本应该是被归海一刀击杀的龙套。大风小说

    朱瞻坤得知这个消息要对天长丹动手,这完全在杨清源的意料之中,天长丹对于太宗很重要,但是对于朱瞻坤同样重要。

    朱瞻坤固然有万般错处,但是他对于发妻之情,却做不得假。

    太子妃周明玉因为其弟被杨清源所杀,导致牵动了旧病,心血涌动,命不久矣。

    为了救周明玉,太子什么都做得出来——包括弑父。

    随后曹正淳前往武当求药的消息,便闹得整个江湖沸沸扬扬,一路之上众多高手截杀。而这一切也在太子的计划之中,曹正淳、木道人和前往支援的韩苏觅被江湖高手缠住。

    运送丹药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东厂大档头皮啸天的手中,而皮啸天是太子的人。

    此时的太宗性命危如累卵,命若游丝。

    那以皮啸天的眼光来看,该投靠谁,才能保证自己在未来的皇位更迭之中屹立不倒呢?!

    那当然是太子了!

    皮啸天虽然是东厂的大档头,但他只是个打手式的人物,标准的武夫,智慧有限得紧,对于政治也谈不上了解。

    对他来说,投效太子几乎就等于效忠新君。

    所以在太子的许诺之下,皮啸天毫无心理压力地成了太子的人。

    从他的角度来看,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他只不过少走了些弯路。与直接辞职当保安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了这样一个内应,太子自然有办法调包天长丹。

    太子让人查了太医院的值夜记录,确认了天长丹送达的当晚是太医院丞李濒湖值夜,于是他便提早搜罗了许多少见稀奇的草药。

    果然李濒湖见猎心喜,而这个时候,太子安插在太医院的人赵不妄顺水推舟,提出了提李濒湖值夜。有人能替自己值夜,那就可以安心研究药性了。

    李濒湖留在太医院的最大原因就是借太医院之力重修《本草》。太子也利用了李濒湖的心理,顺利地让自己的亲信成了当晚值夜的太医。

    一切都像太子计划的那样顺利,天长丹在龙鳞卫的护送下送礼送达。

    随后赵不妄假装验证了被调包的“天长丹”,确认无误之后,太宗便服下了这丹药。

    当时太宗已经油尽灯枯,全靠李万二人的药理调和。

    假天长丹没有任何毒性,还是大补,但是它一入体就破坏了太宗体内脆弱的平衡,对于太宗来说,这与剧毒一般无二。

    一代英主就在如此的阴谋诡计之下,落下了帷幕,终究没能替大周帝国留下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杨清源听着于延益的话,面上没有表情,但是心中依旧怒火滔天。

    虽然早有猜测,但是从于延益嘴里说出来和他自己的猜测是不一样的。

    太宗对于杨清源来说,不仅仅是君,更是一个和蔼长辈似的人物。

    于公于私,杨清源都不能接受他死于非命的结局,即便他的寿元无几。

    “于师以为,这件事还不足以废朱瞻坤吗?!弑父杀弟,这种人也配为君?!”

    虽然楚王在漕运之事上做得不地道,但是他确实是个能打仗的皇子,就这样被朱瞻坤冤杀,实在是可惜。

    若是没有身在帝王家,楚王或许为是像神武军大都督唐圣叹,天策军大都督李承恩那样,督抚一方,为国戍边。

    面对杨清源的提问,于延益摇了摇头,“这虽然是事实,但是证据应该已经被销毁了。从我被擒拿入狱到今日,这段时间已经足够朱瞻坤将他弑君的证据销毁殆尽了。”

    所不是于延益查出了这件事情,朱瞻坤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构陷于延益。

    真正参与此事的赵不妄、皮啸天多半是开不了口了。

    皮啸天前日被调入宫中,就失去了消息,下次出现在人们视野里,估计是在宫中某口不知名的枯井里。

    而赵不妄也因为母亲身体抱恙回乡探亲,估计半道上会失足落入河中。

    剩下参与此事的人,但凡是不可靠的,现在应该都是差不多下场,能活着的,都是太子的死忠。而且也不会知道此事的全貌,估计就是知道一鳞半爪。

    “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可能去指控弑君篡位这种罪名。”

    杨清源自然知道,于延益说的是事实。

    “若是如此,那废立天子的理由,便要好好思量过了。”

    以臣废君而天下不疑者,有且仅有两例先例。

    前汉昌邑王,继位二十七日,罪过千馀,使人簿责胜,缚嘉系狱。荒yin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故大将军霍光废之,改立宣帝。

    但朱瞻坤现在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只有冤枉于延益一事。

    楚王一桉,虽然桉情没有那么清楚,但是确实有部分证据,对此只能评价为桉情存疑,不像于延益这个桉子。

    意欲谋反,天下冤之。

    “……”

    杨清源之前只考虑了如何行事,对于大义名分,并没有太在意。

    若是现在这样废了朱瞻坤,那杨清源、于延益、钱牧谦乃至参与此事的大老,名声就危险了。

    不说遗臭万年,但也绝对是毁誉参半。

    对于文官来说,刀笔春秋、遗臭万年,有时候比死还要恐怖。

    “清源,既然朱瞻坤的罪行没能明确,那就让他有一个明确的,足以寒天下之心的罪名不就行了。”

    杨清源愣了愣,然后看向了于延益的双眸。

    “于师!?”

    “你觉得我的人头,如何?!”

    于延益说上一句话的时候,杨清源就有不好的预感,而随着于延益说出这句话,杨清源的预感成真了。

    “于师……”

    “清源,你听我说!”于延益打断了杨清源的话。

    “朱瞻坤要废,但必须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