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九十四章 正位九五 (第1/3页)
四月十六日夜。 杨清源从新科进士许明琛的宅邸之中走了出来。 此人与现在清流的旗帜宋问严是好友,应该能让宋问严暂时不闹腾。 大部分重臣已经被杨清源说服,但宗室那边朱无视却一直保持中立的姿态。 而老宗正临淮郡王似乎是真的老糊涂了,不知道受了什么人的挑唆,竟然想把自己的孙子给推上皇位。 杨清源身影一幻消失在黑夜之中,他还要赶到城外,去见一个人。 护龙山庄,乃是长平郡王,铁胆神侯朱无视受太祖高皇帝之命在从原大理寺拆分出的广闻司的基础上创立的,持太祖所赐“丹书铁券”、“尚方宝剑”,算是暗六部之中最特殊的存在了。 护龙山庄拥有四大密探:天、地、玄三人都是朱无视的义子义女,武功卓绝,忠心耿耿,最近似乎又招收了黄字第一号密探,虽然不是洞玄,但其功法特殊性,可以让其拥有洞玄战力。 当然护龙山庄最让人忌惮的也不是其武力值,而是他的情报。 朱无视在搞情报上确实有着极高的天分,现在的护龙山庄的情报足以吊打除锦衣卫外的剩下四家联手。 长夜漫漫,朱无视却没有心思睡觉,朝堂之上,风云变幻,而他却受制于人,没法出手。 在朱无视的书案之上,正摆着一幅刚刚写完的字。 “素心” 这是朱无视心中最深的执念和牵挂。 “神侯好字啊!” 朱无视的瞳孔微微一缩,在来人出声之前,他根本没有发现其存在。 朱无视只觉得眼前一幻,杨清源已经坐在了书房会客的椅子上,手中还端着一杯不知从哪里取来的茶水。 饶是以朱无视法天象地境的武功也是心中微惊,“这轻功身法……”。 “杨大人深夜来访,本王有失远迎,倒是本王的不是了!” 朱无视身法闪动之间,也出现在了杨清源的身前。杨清源来此的目的,朱无视也猜到了。 深夜来访,杨清源想必是为了来说服他支持吴王朱瞻垕的。 一番相互试探之后,双方也就进入了正题。 “我听说,王爷的红颜知己此刻还冰封在天山的天池的一处隐秘所在。” 杨清源此言一出,朱无视身上的气质骤然一变。法天象地境的气势立时压向了杨清源。 但杨清源依旧坐在那里喝茶,没有丝毫的异样。 “久闻杨大人为真武道尊亲自教导,本王一时手痒,想向杨大人讨教两招。” 素心是朱无视的逆鳞,杨清源竟然知道素心的所在,这让朱无视感到极度的不安。 话音未落,朱无视便抢先出手。 天池怪侠的绝技,吸功大法! 朱无视精通的武学很多,其中还包括了前大周国教明教的绝技,乾坤大挪移的前五层。 但他最得意的还是这吸功大法,单一这门武功论,他已经不输天池怪侠。 一股强大的吸力凭空而生,但是杨清源四周的物品却纹丝不动,这般的真元控制力,也是极为可怖的。 杨清源处于朱无视的吸功大法的旋涡中心,能感受到那股无比恐怖的吸力,随即杨清源也真元一动。 一道太极阴阳鱼出现在了杨清源的身前,霎时便抵消了朱无视吸功大法的吸力 这是杨清源以太极真元创出的武学,无求易诀。 随即真元一边,一推一拉之间,太极真元散去,化为数十道先天无形剑气,直射朱无视。 “来得好!” 朱无视见此也是不闪不避,吸功大法径直将这数十道先天无形剑气尽数吸纳。 初时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两息之后,朱无视便发现不对了,他竟然没有办法化解杨清源的先天无形剑气。 剑气入体之后,他甚至要花更多的真元去镇压,即便如此,依旧会感受到经脉的微微刺痛。 朱无视立刻反应了过来,催动乾坤大挪移,再次将这数十道剑气逼了出来。 后果便是地面之上多数了数十个坑洞。 杨清源无辜地看了朱无视一眼,这可不关我的事,我不赔钱的! 先手失礼,朱无视随即运起真元,cao纵天地元气。 法天象地境之所以为法天象地境,其原因便在这里。 洞玄境可以天地元气增幅。 法天象地境可以cao纵部分天地元气。 天人之境,这天地元气尽在手中,天地尊我。 但朱无视刚刚出手,就发现杨清源身周竟然也凝聚了海量天地元气。 “了不起!” 朱无视的气势一泄,掌心的真元散去。 对面的杨清源明显也已经是法天象地之尊,动手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 “我记得杨大人才二十七岁吧!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的境界,实在是非同凡响!” “神侯此言谬矣!”杨清源开口反驳道。 朱无视看向杨清源,不愧是真武道尊的师弟,估计会说出,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年这样的哲理;又或者是须知少时拿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少年壮志;抑或是海到无边天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 “神侯记错了!在下今年虚岁二十七,周岁才二十六!” 杨清源目光炯炯地说道。 “……” “额,是本王记错了!哈哈哈!” 在一阵尬笑之中,朱无视表示,要收回之前对杨清源的评价。 刚刚的动静也惊动了护龙山庄的四大……额三大密探,天地玄三人第一时间赶到了这里。 至于黄字第一号成是非,还没有办完入职手续,暂时没有住在护龙山庄之中。 “什么人!?” 天地玄三人手持刀剑直指杨清源。 三人之中和杨清源打过交道的段天涯看到杨清源时,忍不住开口道小声嘀咕了一句,“杨大人?!” 他们初见之时,杨清源是元化,段天涯是元化。而现在段天涯还是元化,但杨清源已经是法天象地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