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神奇的粮仓 (第2/2页)
凑上来。 “没问题,下次保证给你们带几只长安城最好看最漂亮的风筝,不要钱送你们玩。” “谢谢掌柜的,你可不要忘了哟。” “不用谢,你只要告诉我一件事情就行。” “啥事情?” 小家伙一脸警惕。 “也没啥,听人说这里的大白土中有佛爷石,附近有没有近两年挖窑洞挖出来的土堆,我想去找两块收藏。” “嗨,我以为啥事呢!走,我领你们去。” 佛爷石是一种生姜块大小奇形怪状的乳白色熔积岩,生于西北特有的大白土中,偶有小动物或者人物状的,惟妙惟肖,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名叫佛爷石,也叫奶奶石,这可能与后来老奶奶们的裹脚有关吧。 浩浩汤汤,一群孩子带着廖侦探和带孩子,来到窝铺的最西端,一座两三孔窑洞的破羊圈旁边的山坡上果然发现一堆废土。 “就这?” “对呀,这是我们这儿最大的土堆,里面就有你们要找的东西。我们原来玩过,不过现在找不到了。” 孩子王一本正经的说道,眼睛都特么不带眨一下。 “好吧,你们去玩,我们自己找。” 特么被小白兔戏耍,大灰狼心里不好受啊! 廖侦探咬牙切齿:“我还不信个邪啦,猛子找家伙把打麦场上的麦草垛给劳资掀翻,挖地三尺也要把粮仓挖出来!” 大黑熊气势汹汹去找家什,结果引来骆老大和荒草岭小头目十夫长前来看热闹。 “东西肯定就在这个打麦场上,保不齐草垛就是为了掩饰窖口,掀翻它一切就会真相大白!” 廖侦探十分笃定的说道。 大黑熊抡起胳膊就要动手,十夫长急忙上前阻拦到:“廖先生,你看,这个草垛最少两千多斤,垒起来不容易,要不我们搭把手帮你挪开如何。” 找来两根大绳把草垛捆绑起来,二十几人齐心协力缓缓拖离原地,露出坚实的地面。 大黑熊挥舞坎土镘开挖,很快就刨出一个大坑。 廖侦探叫停大黑熊,到坑里仔细查看,都是坚实的沉睡了亿万年的原始土层,没有丝毫异样。 廖侦探有点泄气:“不用挖了,填上吧。” “先生,要不要再挪一个找找?” 十夫长自信满满的说道。 “哈哈,不用费那个力气了,能瞒过我的眼睛,就连小孩子们都能守口如瓶,足以说明你们关乎到了每一个最微小的细节,堪称完美,当记功授奖。” “职责所在,卑职不敢有丝毫马虎。” 站立于打麦场边俯视下面的晒场,廖侦探心有不甘的问道:“现在该揭秘了吧,消失的军粮到底藏在哪里,我实在有点好奇。” 十夫长望着廖平安笑眯眯的说道:“先生,四十万斤粮食,一粒不少,都封存在您的脚下。” “啊!” 廖平安大惊失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仔细附身观察脚下的土地,与其他地方一模一样,看不出神马异常之处。 “先生,不用找了,入口很小,比碗口大不了多少,不铲掉表层草皮,我都不能确定它的准确位置。” “那你们是如何cao作的啊?” “先生,您的脚下,我们并排开挖了两座葫芦状的大型储藏窖,不过入口放在了下面的缓坡之上。” “成形以后,里面生火熏干,再用箍桶的法子镶嵌大青砖,糯米汁沟缝,非常坚固耐用;青砖背面砌一层防潮的木炭,干燥后留好入口和出粮口便可以储粮了。” “储粮的时候一定要晒干,防止霉变。窖藏装满以后,入粮口地下三尺处用油布石板封口填埋,无迹可寻。” “此法存粮,最少可保证十年不变质能食用,唯一的遗憾是保存期限长了口感就差点。” “入口这么小,不成了吞粮食的貔貅吗,出库咋办呀?” “出库更简单。” 十夫长笑呵呵说道:“先生,葫芦底部我们安装了有阀门的出口,不过现在掩埋了看不到,具体位置就在缓坡一丈高的地方。” “出粮的时候挖开覆盖,接上一段牛皮缝制的溜槽,打开阀门,存粮就会喷涌而出,直接流淌到下面的晒场,用多少取多少,十分便捷隐秘。” 廖平安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妙哉,妙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夫子诚不欺我也!” 两孔独具匠心的储藏窖,彰显了古代劳动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高超智慧。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在祁连山浅山荒漠地区的群众任然在传承了这个廉价而实用的储藏方法,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