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圈子 (第1/1页)
回到屋内。 发现何大清居然在家。 “我说爸,真难得,您还知道有这个家。” 何雨柱开口嘲笑着。 何大清只当没听见,说道: “打明儿个起,我先带你去认识一下做药膳的师傅。” “之后我再带你去认识一下我们圈里的那些人。” “从咱老祖宗那儿,就给咱留下了。” “川菜、粤菜、鲁菜、本帮菜、还有咱这谭家菜。” “行,我知道了。” 说完何雨柱也就chuang上一躺想着: “圈子。” 后世有句话: 不是自己的圈子就别硬往里挤!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 这个圈子呢,有好有坏。 好处是你进了圈子,相互扶持,可以更好的发展。 坏处是圈子的排外性,到了一定瓶颈,有时可能会阻碍你的发展。 明天开始就跟着去拜访下吧。 反正对自己也没有坏处。 到时有些物资的来源也可以拿这个做掩饰。 这么大一个厨师圈,能搞到一些稀罕的吃食完全是合理的嘛! 想着想着何雨柱就睡着了。 第二天下班后,走在路上。 “傻柱,昨儿个没听你提起要结婚的。” 何大清边走边说道。 “昨儿回来院里那么吵,我以为您听到了呢。” 何大清颇为感慨: “没想到你这孩子一年前说的话就要实现了。” “那这样我也可以放心的去保城了。” “您放心的去吧,到时晓娥可以帮忙看着雨水。” “那可不比您强多了。” 随后两人都沉默了下去。 走着走着何雨柱就闻到各种药味。 “傻柱,到了,这位可是四九城最有名的药膳师了。” 何大清介绍道: “姓李,你叫李叔就成,这也是祖上传下来的交情。” “打前朝起,他们家就是在宫里给贵人做药膳的。” “自古食药不分家,祖上那两位又脾气相投。” “所以就拜了兄弟,至今两家仍然交好。” 说完就上去敲了敲门: “老李头,快开门,有故人来访。” “原来是大清阿,这就来。” 门打开了,一位看上去显明比何大清要年轻许多的人走了过来。 还老李头,你看着比完全比人家长了一辈! 何雨柱在心里吐槽道。 “这是我儿子,何雨柱,你叫他傻柱就行了。” 何大清给介绍道。 “傻柱,叫李叔。” 何雨柱上前打了招呼: “李叔好,以前听我爸提起过您好几次。” “您可看起来比我爸年轻多了。” 那位李叔一听,乐坏了,回道: “柱子你也好,小伙子真是一表人才阿,比你爸好看多了。” 然后指着何大清大声的笑起来。 “大清你今天来找我什么事。” “我儿子,不知怎么的,就想要学药膳。” “这不,我就带他来找你了。” 李叔问像何雨柱: “柱子,叔能问问你为啥想要学吗?” “我爸和我师傅的手艺我都已经学完了,比他们做的还要好。” “自古以来食药不分家,再说了,多学点总没有坏处。” “技多不压身嘛。” “小伙子,你别可吹牛。” 得,连柱子都不叫了。 “你这才多大,连一些沉浸多年的老师傅都不敢这么说。” 李叔的眼神充满了质疑。 何雨柱扬了扬手中的东西说: “李叔,东西我都带来了,今儿个就让您尝尝我的手艺。” “如果您还满意,就教我一些。” “如果我不满意呢?”李叔问道。 “我扭头就走,从此以后不在打扰。” “怎么说你也是大清的儿子,我的侄儿。” “这样吧,反正我这手艺家里不争气的也没那天份。” 李叔稍微思索一下又接着说: “我就把全部的手艺传给你。” “也不至于没落了这手艺。” “傻柱,还不快给你李叔磕头。” 何大清突然出声说道。 “大清你这老东西不是把我往火上架么?” 何雨柱突然想到: 这年代,认了师傅,那就跟自己爹差不多! 何雨柱刚准备跪下,就被李叔拦了下来。 “没必要,真正的传人只有我儿子,你嘛。” “经过考验过后,以后我教我儿子的时候你就在旁边看着。” “能学多少就看你的造化了。” “那就多谢李叔了。” 何雨柱还是朝其鞠了鞠躬。 一段时间过后。 将最后一道菜端上桌。 何雨柱伸出右手说道:“李叔请。” 李叔伸出筷子每个菜都尝了一遍后。 “好,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阿。” “大清,你这后继有人了。” 说完李叔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何大清。 虽然何大清没有说话,但李叔还是看出其眼中的得意。 吃完饭后,李叔从房间拿出几本看上去很古朴的书递给了何雨柱。 “柱子,这些书你先拿去看。” “什么时候把书的内容全部背完后再来找我。” “好的,李叔。”何雨柱边说边接过了书。 “那李叔我们就回去了。” 何雨柱跟李叔道了道别。 走在回去的路上。 何雨柱发现书确实挺古老,但也有几本是李家近代自己的研究。 古书,对了,古董! 何雨柱心里懊恼道: 我怎么就没想到收集些老物件呢。 转身又一起想: 我也不认识阿,再说现在收集也没什么用。 10年间还可能被人当作攻击借口。 开放还有25-6年呢,真正政策宽松起码也得30年。 最多哪天找些书来看看,学习学习。 至于能不能遇到那就随缘了。 再说了,这四九城里。 真正的好东西早就被那些各种后代们藏起来了。 那些人可都是人精。 君不见开放后有多少人靠卖这个起家,发财的。 还有一些则是在那个大佬家中了。 血色中那些个顽主经常偷家里的老物件拿来换酒喝,上老莫。 农村倒是有可能会收到一些。 问题是,到哪里都需要介绍信。 介绍信,也是这时代的一种特色。 没这东西,你哪里都去不了。 还去农村收东西,怕不是被打死都没人管的。 对了,我不收集老物件,以后可委托娄叔帮忙阿。 资本家喜欢这东西不是很正常吗? 反正他们家也要去港的。 等票的时代一来临,自己手中的物资那就是王牌了。 想到这,何雨柱就咧了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