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反正 (第2/2页)
生故吏有很多在李成栋手下为官,虽然已是风烛残年,却不顾年老体弱,为了大明,义无反顾地从广州来到惠州,助何吾驺一臂之力。还有一人,乃是何吾驺的门人、名士邝露。邝露比二老年轻很多,今年四十四岁,生于书香门弟,大明朝着名的诗人、书法家、音乐家,还通晓兵法、骑箭,隆武朝中书舍人。此人文武双全,历史上他与诸将死守广州,力战清军而亡。三人一见袁彭年回来了,立即起身询问。“介眉,游说得如何?李成栋可欲归明?”袁彭年喜形于色。“大事成矣!今日吾试探李成栋,言峨冠博带,何其之美。他道本朝乃是正统,正统之朝虽有败,必有继起而兴者”。三人十分振奋,这可太好了,李成栋若能归明,天下大势将变得于大明十分有利。何吾驺道:“介眉,汝速带吾三人去见李成栋,趁热打铁”。袁彭年想了想,道:“不可,李成栋其人,性格反复无常。三位皆国家柱石,不可轻赴险地。方今之事,宛如蹴鞠,只差临门一脚矣。待这一脚落地,吾必引三位见李成栋”。临门一脚很快来了。李成栋的家眷来到惠州后,其中有爱妾赵氏,乃大明忠良之后,十分义烈。赵氏向李成栋通报了各省义军纷起的大好形势,劝李成栋早日反正归明。其实,李成栋已经在和诸将准备反清复明事宜,只是怕走漏消息,未和赵氏言明。一日,李成栋和袁彭年、谋士潘曾纬、张调鼎等人商讨完起义的事,回府。赵氏又劝他起兵响应江西。他怕隔墙有耳,叱道:“军国大事,出于司马,牝鸡之晨,将就磔矣”。赵氏含着泪告退,越想越伤心,决心死谰李成栋。她写好血书后,拔剑自刎。血书上写道:“如今,金、王举事,各省云从,复我衣冠、恢复汉室,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本以为君是世间堂堂奇男子,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一定会兴兵举义,还我山河!却不料竟甘心做鞑虏鹰犬。妾深以为耻,遂以死谰”。李成栋闻讯大恸,看完血书,抚尸痛哭道:“吾堂堂男儿,反不如汝一妇人矣!”提督府的密室内,李成栋接见了何吾驺、黄士俊、邝露三人。正式表明了自己反清归明的决心。何吾驺亟相率下拜,曰:“公言及此,我太祖高皇帝之灵,宗庙社稷之福也!”李成栋亦深深一拜:“吾有一事相求,请阁老恩准”。“李将军请言”。“拙荆为复明大业而死,请阁老为其作传,也不枉她这一腔热血!”何吾驺慨然应喏:“尊夫人如此忠烈,能为其作传,老夫之幸也!”名士邝露亦道:“如此烈妇,有传岂可无歌?吾愿为尊夫人作歌!”李成栋虎目含泪:“拙荆能得二位作传与歌,九泉之下,亦可暝目矣”。何吾驺奋笔疾书,一篇《赵夫人传》须臾写完。邝露根据《赵夫人传》,作《赵夫人歌》,抚琴而唱,慷慨激昂。邝露的《赵夫人歌序》将赵氏写得栩栩如生:“夫人神明之胤,食氏广陵,敦说诗雅,明古今治乱之数;歌舞独步一时,非天朝将相,莫币蹇修夫人至,脱珈捐佩,扬衡古烈,劝公兴兵举义,为诸侯帅。言泛长江,过彭蠡,讴吟思汉,不谋同声。天下脱有微风,义旗将集君所矣夫人谢罪归院,卒以尸谏,血书藏于衵服。浃旬之间,西迓乘舆,复我汉官,如运诸掌盖王化始于闺门,俟采风者择焉”。李成栋见了这传与歌,读到“盖王化始于闺门,俟采风者择焉”,已是肝肠寸断、悲不成声。这位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中杀人如麻的李大帅,居然哭得好似孩童,撕心裂肺、口不能言。“这佟养甲十分狡猾,惯于笼络人心,收买了不少我军下层军官。大家都说说吧,如何起事才能做到同仇敌忾,让佟贼无计可施?”李成栋凶狠地扫了一眼部下。袁彭年、潘曾纬、张调鼎、李元胤、杜永和、阎可义、张月、郝尚久、马宝等人沉思不语。谋士潘曾纬答道:“吾有一计,两个字”。潘曾纬是大明朝的进士,也是李成栋的谋士。见他说话,李成栋忙问:“哪两个字?”潘曾纬一笑:“闹饷”。袁彭年点头:“此计大善,吾是布政使,广东钱粮皆在吾手中。即日起,便停发诸军军饷。到时候军卒们闹起来,大事必成”。李成栋大喜:“便依先生之策”。又到了发饷的日子,驻惠州的李军军卒去领饷,没拿到饷银。很快地就有流言在军中流传。“佟总督和大帅不合,故意克扣军饷”。“清廷说要裁军,以后弟兄们可就没饭吃了”。“总督的亲兵的饷银都发了,偏偏不给咱们发”当兵吃饷,没饷那还了得。于是诸军鼓噪起来,在别有用心的将领挑动下,求李大帅作主。李成栋道:“找本帅没用,你们到总督府找佟总督要银子”。大明崇祯二十一年三月十七日黎明,李成栋部下军兵齐集教场,哗言无粮,欲为变。“不好了,督宪,李提督的部下没领到饷银,在教场集结,说是要造反”。“什么!”佟养甲大惊,急找布政使袁彭年。“袁公,怎么饷银到现在还没发下去呀?”袁彭年苦着脸:“督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军费开支太大,藩库里现在一钱银子都没有,实在是发不出饷银啊!”“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佟养甲急得直跺脚。李成栋也急匆匆走了进来:“佟公,将士们没拿到饷银,军心不稳。请佟公随吾去教场安抚军心”。“好,好,吾马上就去”。佟养甲带着自己的标营,一千五百名汉军正蓝旗军卒,出城来到城外教场。只见铁骑布满城外,马步军足足五万余,一见佟养甲,将士们把他一围。区区一千五百名标营,很轻松地就被缴了械。“吾等要军饷!”郝尚久、马宝等将在人群中大叫。佟养甲急忙安抚:“本督已经行文至浙江,马上就有饷银从浙江解到。汝等勿急,马上就到”。杜永和大吼:“吾等为清廷出生入死,清廷居然连军饷都克扣。不如反了吧!”“反了!”李元胤、阎可义、张月、董方策、罗成耀等齐声呼反。“反了!”“反了!”“反了!”教场上一片反声,佟养甲面如土色。李成栋来到佟养甲身前。“佟公,将士们皆欲反清复明。事已至此,您还是将总督印信交出来吧”。佟养甲不敢违抗,乖乖地交出了印信。李成栋来到校场中间,拔出钢刀,咔嚓一刀,割掉辫子。大声地对将士们说:“从今日起,本帅带领尔等重归大明,尔等可愿意?”“归明!”“归明!”“归明!”将士们纷纷割掉辫子,齐声欢呼。只剩下佟养甲没有割辫子。李成栋冷冷地问佟养甲:“佟公何去何从?”佟养甲长叹一声,亦割断自己的辫子。“吾愿与将军一起归明,请将军留吾一命”。李成栋反正归明后,滞留在广东、清廷任命的广西巡抚耿献忠亦归顺了大明朝。李成栋归明后,跟金声恒一样,给朱亨嘉上了一封请封折子。请求封自己为广昌侯,佟养甲为襄平伯,杜永和为江宁伯,阎可义为武陟伯,张月为博兴伯,董方策为宣平伯,罗承耀为宝丰伯,郝尚久为新泰伯,黄应杰为奉化伯,杨大甫为乐安伯,张道瀛为镇安伯,耿献忠为潮阳伯,范承恩、杨有光、叶承恩、马宝为都督同知。朱亨嘉很恼火,但想了想,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咬着牙批了一个大大的“准”字。不过虽然封了爵,却没给他们发“世袭罔替”的铁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