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靖江王_第一百四十九章 南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南昌 (第1/2页)

    城南征战多,

    城北无饥鸦。

    白骨马蹄下,

    谁言皆有家。

    血红的夕阳开始消退,无数具尸体伏在城头。尸体上插着的一枝枝长箭,展现着战争的残酷,断了的长枪却依然紧握在手中,诉说着不屈与顽强。

    “将士们,再坚持几天,豫囯公的大军马上就到了”。

    余应桂大声激励着守城的军士。

    一个黑脸老军咧嘴一笑:“余尚书,您就别蒙咱咧,鞑子的大军正在打南昌,金大帅哪有援兵派给咱?您和吴巡抚那么大的官,都不怕死。咱老赵没啥说的,跟着您战死在这星子城咧”。

    余应桂原是崇祯朝的兵部左侍郎。金声恒起兵后,他和生员吴江在南康府响应,攻克了都昌、湖口、星子等县。他自称兵部尚书,吴江自称巡抚。

    听了老军的话,余应桂一阵感动,正要继续激励将士。一枝流箭射来,黑脸老军扼着咽喉倒地。

    “杀!”

    一个正白旗满洲兵探出了头。

    余应桂一刀斩中虏兵面门,用劲过猛,钢刀崩出了一个小豁口。

    “杀!”

    越来越多的满洲兵登上了城。

    余应桂举刀向敌人杀去,雪亮的钢刀映得夕阳血红。

    战斗结束了,小小的星子城,挂满了镶黄、正白和绿营兵的军旗。

    一张面无表情的俊脸,盯着血红的夕阳。

    满洲镶黄旗、一等梅勒章京顾纳岱,长相不错。身材修长,鬓如刀裁,眉色如墨,面如桃花。不像个武将,倒似个书生。不过,仔细一看,那一双幽暗深邃的眸子,极犀利,宛若一只正在飞翔的海冬青。

    一名魁梧粗壮、骨健筋强的红脸武将走到了他的身边。

    “胶商章京,汝有什么事?”

    一等梅勒章京顾纳岱十分温和地问一等梅勒章京胶商。

    胶商,生得一张红脸。虽然同为一等梅勒章京,他可不敢跟顾纳岱平起平坐,而是时时刻刻执下属礼。

    原因很简单,因为顾纳岱姓爱新觉罗,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孙,而胶商只是一个普通的满人武将。

    “章京”,胶商谄媚地请示,“这星子城的尼堪们太可恶,折了吾八旗不少将士,是不是屠城?”

    爱新觉罗·顾纳岱明白了,狼饿了,想吃rou。

    “去吧,不过只有一天时间,明天全军赶往南昌,与大将军会合”,顾纳岱下了屠城的军令。别看顾纳岱不过三十多岁,却是经历过山海关之战等大战役的老将,从关外打到关内,屠城这种事,他干得多了。

    不需要亲自动手,屠城抢到的财富,自然会有他的一份。

    胶商欢天喜地的去了。

    一会儿功夫,随着一声声惨叫,星子城变成了人间地狱。

    

    “吁!”

    五十五岁的征南大将军谭泰,勒住战马,举起千里镜,仔细关注着四周的地形。古铜色的皮肤,被太阳照射得闪闪发亮。

    此次打南昌,摄政王多尔衮动用了满人的根本力量。从正黄旗、镶白旗、镶黄旗、正白旗、正红旗中,抽调了二十个甲喇、三万真满洲大军;再加上两万蒙古八旗、刘良佐统率的三万汉军镶黄旗、正红旗、正白旗;两万绿营;江南总督马国柱、副总兵杨捷、参将康时升的军队,差不多十五万大军。

    这是何等的信任!尤其是对谭泰这种半路投奔多尔衮的老将来说,更是十分感动。

    舒穆禄·谭泰,是正黄旗人。

    舒穆禄家族世居珲春,属于东海女真库尔喀部,在女真人中以勇悍闻名。舒穆禄,满语的意思是“珊瑚”,是女真人中最古老的姓氏,本姓“石抹”,其实是契丹贵族的后裔。

    他们家族很早就投奔了太祖努尔哈赤。虽不是满洲八大姓,但战功摆在那,没人敢小瞧。

    十几岁谭泰便随太祖、太宗出征,如今已经打了差不多四十年仗了。想当年,那洪承畴就是被谭泰生擒的。

    谭泰和这支大军的副统帅、镶白旗满洲固山额真失其·何洛会,原本皆是发誓要扶保太宗子孙的两黄旗“八大臣”之一,按说是多尔衮的死敌。

    可那多尔衮手段了得,居然慑服了这二人,让他们成了自己手下的忠犬。

    看着排着一溜长蛇阵,浩浩荡荡的大军,谭泰心情激荡。即使是皇太极,也没有让自己统率过如此多的兵马。摄政王恩厚啊!

    “大将军,吾军已度过鸡笼山”。

    “扎营”,谭泰淡淡的下了军令。

    筑起营垒、深挖壕沟,打老了仗的将军,营寨布防得十分严密。想偷袭谭泰,很难!

    扎完营,召开军事会议。

    济济一堂,皆是满清的重臣。

    脸庞光洁白皙、孔武有力的,是大军副统帅、镶白旗固山额真何洛会。

    身躯凛凛、眉如刷漆、胸脯横阔、长着一脸络缌胡子的,是身经百战的满洲大将、固山额真朱马喇。

    身材削瘦,双目闪着精光的,是汉军镶黄旗三等精奇尼哈番刘良佐。

    此人原是弘光朝江北四镇之一,因为常骑一匹杂色马,人称“花马刘”。他的弟弟刘良臣早在大凌河之役时降清,沾弟弟的光,颇得满人信任。曾参与镇压过江阴义军。

    还有一位,三尺长髯,浑身散发出儒雅之气。乃是江南总督马囯柱。

    在满清的诸多汉jianian中,马囯柱非同小可。此人本是辽阳人,很早降清,隶汉军正白旗,对完善清朝制度方面贡献颇多。他上疏皇太极请求设置言官;设立官员考核制度;禁止官员与将领克扣士兵,完善了很多管理制度。

    他上疏皇太极说:“把家比喻成国,皇上就相当于家长,诸位贝勒就像是子弟。家长都注重会持家的人,而子弟们则喜欢能说会道、善于迎合的。各自的喜好不同,不能强迫各自顺从对方。我们国家现在正直无私的人大多贫贱,而贪婪自私的人却身处高位。正直之人被罢黜,而曲意逢迎之人却得到重用,这是想要使国家强盛的举措吗您应该用人不分新旧,唯才是举。如果因为先汗王所定的八旗旗主分养人士的规矩而有所迟疑,试想一下先汗王时虽然是各旗分别豢养很多人,但是最终是大汗决定他们是否被起用。现在和先汗王时期相比,哪个更好呢况且能够继承先汗王的遗志,才能说这是大孝。先汗王就算还在世,也应该变更旧制。如果对国家有利,为何还拘于那些小节况且对八旗其他人有利,那就对大汗不利了,这实在是不可以的”。

    皇太极见了他的疏,连声称善。

    “大帅,南昌,坚城也,不宜强攻。应迅速占领七里街等南昌周边地区,深挖壕沟,将贼军困死在城中”。

    “马督宪之言甚善”,谭泰赞道。

    “报,大将军,梅勒章京顾纳岱、胶商回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