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靖江王_第三百五十四章 秦淮(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四章 秦淮(一) (第1/2页)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世上,不知亡国恨的绝不止商女,还有商男:范毓奇。他在南京城碰了一鼻子灰,心气郁结,怒冲冲地去秦淮河畔散心。只见得商贾云集、行人川流不息,各种美食、杂耍、器物无所不有,乐得喜笑颜开、手舞足蹈。“咕,咕,咕”,忽然腹内响了几声,范毓奇大笑,拍着肚子道:“任尔英雄汉,亦不能不吃饭!孙管事,带本公子去最好的酒楼,喝最好的酒”。“好咧,公子,咱们去孙楚酒楼,那可是太白先生当年饮酒赏月的地方”。“好,便去那儿,咱也当一回李太白!”一听此言,范毓奇来了兴致,折扇一打开,俨然一风流才子,飘飘若仙地往孙楚酒楼浪去。好一座酒楼!楼有三层,古朴典雅。门口题着李白的那首《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忽忆绣衣人,乘船往石头。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绮裘。两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酒客十数公,崩腾醉中流。说也奇怪,一见此诗,范毓奇身上的铜臭味顿时淡了不少。刚要进楼,小二拦住,往西柱子上一指,“客官,本店的规矩:若能对得上此联,这顿饭,本店请”。范毓奇一瞅,柱子上题着一句上联:“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日送僧归古寺”。柱子旁是各文人雅士对的下联,什么“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之类,足有十几幅。当下哈哈大笑,“这有何难!待本公子对来!”“二月做朋,嗯,啊,呃换一个”,“两山为出,嗯,啊,呃再换一个”“三石成磊,嗯,啊,呃~”,连开了十几个字头,连不下去,抓耳挠腮,最后不由得赧颜道:“小二,免费的饭,咱就不吃了,咱吃付费的”。“好咧,您要堂间还是雅间?”“自然是雅间,本公子有的是银子”,入得雅间,掏出锭大大的银子。说也奇怪,这锭大银一掏,刚才吃的瘪,顿时荡然无存。整个人的气势,立涨三分。所谓财大气雄,不服不行!“好咧,您稍候”,小二欢天喜地的去了。少时,什么盐水鸭、松鼠鱼、美人肝之类摆了一桌,小二又抱出了一坛金陵春,“尊客,这是本店名酒:金陵春。当年太白先生就是饮此酒,赏月吟诗的”。“哦,本公子倒要好好尝尝这太白先生喝过的酒”。一个人喝酒,甚是没趣,忽听旁边的稚间,几个文士正在谈风月。“李兄,汝可听说水西门外的郭巧儿姑娘今日要梳拢?”“当然知道,巧儿姑娘可是秦淮河新进冒出来的名角,那一腔昆曲唱的,声音清脆若黄鹂,大珠小珠落玉盘啊!”那位李兄,看来是这位巧儿姑娘的忠粉,说到此处,动情地道:“以吾看,巧儿姑娘的唱功、舞技,不在当年的“香扇坠”李香君之下。今晚她梳拢,愚兄便是倾家荡产,也要博佳人一笑”。“咣当”,几位文士正聊得兴起,雅间的门开了。范毓奇大喇喇走了进来,“几位兄台请了,小弟初来贵宝地,见几位神采斐然,好生羡慕,欲结交几位。不知可否?”言罢,也不管人家同不同意,大喝一声:“好酒好菜只管上,这顿饭小弟做东”。一顿饭下来,五公子在南京城,立马多了几个狐朋狗友。那郭巧儿姑娘所住的荷香楼,自然也被打听得明白。荷香楼,是一座绣楼。大明朝不用妓院这种庸俗的称呼。官办的风尘场所,称教坊,如秣陵教坊,归教坊司管。里面的人可怜,基本上都是罪官之后。男的世代龟公,女的世代娼妓,极少有从良做妾的机会。太祖高皇帝来自最底层,年轻时经常被人整,所以对怎么整人,特别有心得。他亲自下诏:“教坊司乐艺着卍字顶巾,系灯线褡膊,乐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不仅如此,还规定官妓和其家属,只能穿毛猪皮鞋,官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上街只准在街道左右两边“靠边走”等等。封建帝王就是这么狠,能把人格侮辱到如斯地步!不过,官妓虽然惨,但是数量并不多。秦淮河畔,更多的是民办的风月场所:绣楼和勾栏,里面的女子比教坊的女子处境好很多,有机会嫁做良人妇。混的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