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一章 辽东(五) (第1/2页)
“啾啾啾啾啾啾” 三座炮台、十五门红衣大炮射击了整整一个昼夜。战后,俄国人把堡里堡外的炮弹收集起来,共有七百三十发,全是每发重一俄磅以上的大炮弹。不过,俄方认为:“射击非常不准,只不过发出一阵无用的轰鸣”。 这个时代,清军与俄军火炮性能,其实差距不大。射不准的原因主要是科学知识落后,清军炮手不懂几何学,更不知弹道学为何物,连坐标概念都没有,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概略射击,自然射不准。 “哈哈哈”,斯捷潘诺夫冲着别克托夫大笑,“这博格德人的大炮,声音响亮,就是不知道飞到哪去了”。 “轰隆!” 正讥笑着清军,一枚大炮弹在堡墙上炸响。就算瞎猫碰到死耗子,七百多枚大炮弹,总能射中几枚。吓得斯捷潘诺夫和别克托夫急忙把身子一伏,躲入防炮洞中。 明安达理见炮击无效,便部署兵力,准备直接攻城。 他是老将,善于用兵。先是围城十日,围而不攻。放出消息说,要待罗刹人粮尽再打。 连续麻痹了敌人十天,三月二十四日夜间,出其不意的攻城战开始了。 老规矩,摆在最前面的是根特木尔、博克等部的索伦兵;梅勒章京拓跋怀仁的锡伯兵,跟在索伦兵后面,锡伯族很早便归附了清廷,很多属于“佛满洲”,另一部分属于“伊彻满洲”,待遇比大多数索伦人好多了,至少有八旗的旗饷领;最后面的则是货真价实的“佛满洲”们。 见自己的族人又被安排到最前面,根特木尔心里暗恨,却敢怒不敢言。 “咚咚咚” 随着进军鼓的响起,清军架设云梯猛攻卡马尔斯克堡。 “敌袭!” 哥萨克并不傻,夜间也布......br#“传令都克、阿锡图,包围这伙罗刹鬼,不得放跑一个”,明安达理大怒。 激烈的白刃战持续了一整夜,至拂晓,清军虽然全歼了出城的八十五名哥萨克,却 因自身损失惨重,不得不后撤并退出战斗。 明安达理很愤怒,他一边攻城,一边用箭书劝降。罗刹人见清军时常向堡里发射一些系有字条的箭,却搞不懂写的是什么,只是当作一种奇异的东西拣起来,这些劝降信后来被当作哥萨克勇气的象征。 激烈的攻城战一直打到四月四日,明安达理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军粮不足了。来的时候,他带了五个月的军粮,来回路上用了四个月。本以为一万大军收拾几百个罗刹鬼,一个月的时间足矣,不料打了二十一天都没打下来。 他是老将,喜欢多备七天的军粮,且根据经验,即使再攻七天,也未必打得下来。遂果断下令撤退,撤退前将罗刹人停泊在黑龙江岸边的船只全部摧毁。 此时的卡马尔斯克堡也接近油尽灯枯的境地。俄国人对清军的撤退感到不可思议,以为是上帝显灵。斯杰潘诺夫在给巴什科夫督军的报告中,写道:“博格德人看见上帝降凡,因此感到恐怖和战栗啊!” 双方都声称取得了此战的胜利,清《平定罗刹方略》中记载:“攻其城,颇有斩获,旋以饷匮班师”。意思是说,杀了不少罗刹人,若不是军粮不足,就把这座城攻下来了。 哥萨克们则编了歌,欢呼胜利。歌谣中唱道: 博格德将领,离开城堡, 并且发誓永不再来: 天哪,可别叫我们再来! 在光荣的阿穆尔河上, 已经筑起了堡垒, 而且筑得坚固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俄国人认为清军的装备不错,“然而,博格德人的装备是满不错的,......他们除有十五门炮以外,还有许多火绳枪”。 卡马尔斯克堡之战后,清军联合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奇勒尔、费雅喀等族百姓,在黑龙江流域抗击罗刹人,让他们的补给异常困难。 大明光武三年六月,斯捷潘诺夫在报告中写道:“军中粮食现已颗粒无存困苦异常,每日以草和树根充饥一切都感匮乏,国库的火药在伟大的阿穆尔河上也已用尽,因此无法保卫城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