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七章:【天下第一楼楼主,亲自发出绝杀令!】 (第1/2页)
,穿越诸天做土匪 老儒生也不客气,走上第一级台阶。 摘下书箱,抬手一挥。 近两捧缎如画轴的宫女太监,鱼贯进入。 于广场左右两侧,屈膝放缎画,低头倒退行走。 各自拉起一条长幅,无一例外,皆在广场中央处,一一衔接,拼凑在一起。 女帝骤然眯眼,望向广场。 百缎成巨画。 这是一份,兼顾北莽和离阳的两朝版图。 其中,细致程度已然到了,囊括每一座军镇,每一条大川,每一条山脉。 这一刻,女帝恍然间有种热血沸腾,天下,尽在朕脚下。 于是,女帝下意识踏出第一步。 走到第八级台阶上。 站得高,看得远,可她的野心,自打进宫第一天起,又岂会只是看看而已? 两朝江山锦绣。 波澜壮阔。 北莽王朝,地理轮廓,以黑底写白字。 离阳王朝之疆域,以白底描黑字。 一副棋盘,一局棋。 黑白对峙。 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两军对垒,一统天下。 女帝微笑道:“朕素有耳闻,太平令善弈棋,今日可是要与朕做一盘推演? 要朕与你一道,于这江山之上,走上一遭?” 老儒生并未回答,而是待那些汗流浃背的女官,太监,尽数撤出广场,方才打开书箱。 从中拿出一根竹竿,以及几块黑炭。 一屁股坐下,抬头道: “陛下不需下台阶,今日,容我先说说,天时,地利,人和。 明日,再细说我这些年,在中原春秋见识到的地理,人治,军力,风俗。 第三日,说两朝边境,可当下解燃眉之急。 第四日,说我朝具体事宜,怎样得士子民心。 第五日,说如何灭北凉,占西蜀,吞南诏。 第六日,说矛头直指太安城,终平天下。 第七天,再说如何治理江山。” 饶是女帝,历经风雨跌宕,听闻此等,气吞天下如虎的豪迈言语,亦是愣了一下。 她走下一级台阶,也学太平令老儒生,坐在地上。 老人放下手中木炭,双手拄在,那以往用作登山,涉水的竹竿上。 竹竿早已摩挲得光滑洁净。 望向广场,平静道:“黄龙士有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言深得我心。 春秋初定,离阳王朝灭去八国,挟大胜之势,北征我朝。 看似,势不可挡,却不知,一鼓作气后,人力有穷时。 离阳疲军伐北,北莽虽说是以逸待劳,但那时,陛下初登九五,朝局不稳。 不惜以身涉险,最终,却只得不胜不负。 那时,天时仍在离阳。 不过,北莽地理形势,与中原迥异,致使离阳四十万甲士水土不服。 加之,离阳先帝对北凉徐骁,忌惮已久。 恐北凉铁骑以虎吞狼,灭去北莽后,独霸一方,自立称王。 当年,徐骁未能与离阳分裂,划江,南北而治。 可今时不同往日,北凉新王徐千秋,其人野心不在陛下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三次飞龙在天,便可算作通告天下。 当年,离阳先帝顾虑到,北莽境内崇武不崇文,那时,北凉灭了北莽,便可占据富饶之河,以及凉西廊。 那时,便可自立为王。 若届时,北凉再将北莽之地征服,尽收囊中,如此,便可与离阳南北对峙。 于是,当日离阳先帝一封密旨,在大好局势下,迫使徐骁退兵。 并且,与北莽签订合约。 这虽算不得妙棋,可也称不上昏招。 于是,这天下便造就了当下,离阳,北凉,北莽,三足鼎立之势。 这,便是我要与陛下说的第一个道理: 天时,终归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国凭仗,不在天险,而在人心。 人心,却并非民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