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第一太祖爷_第七十章 这朋友没白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 这朋友没白交 (第2/2页)

何出此言?”李从嘉急了,“朱兄心系开封,根本就不会留在江宁,为何在我父皇面前表明投效之意,许诺留下?”朱秀故作惆怅地叹息一声:“我已经和周娘子定下亲事,只等成亲,便在江宁安家落户,此后一心一意为我大唐尽忠....”二人相视一眼,徐铉怒道:“事到临头你还不说实话?你和太子结下仇怨,就算现在你得陛下看重,将来太子登基,谁又能保你?你在江南没有根基,又怎会抛下在大周闯下的一切名爵地位投效大唐?依照你的性格和行事作风,这些理由根本说不通。你朱秀岂是为一区区美色就蒙蔽心智之人?”朱秀干咳一声,十分想说我还真就是这种人....朱秀沉默了,惨淡一笑:“如果不假意屈从,我只怕这辈子也走不出江宁。”李从嘉瞪大一双重瞳眼:“这么说,朱兄承认与周娘子成亲,假意投效全都是缓兵之计?”徐铉紧紧看着他。朱秀长叹口气,苦笑道:“二位都看出来了,我也就不再隐瞒。不错,我的确犯下欺君之罪,可你们知道我目下处境,这些都是不得已为之。小郡王是我知己兄弟,徐先生与我亦师亦友,但我也知道,你二位一个是大唐皇子,一个是唐主重臣,我不愿因我之故,连累你二人受唐主迁怒。所以只能选择向你们隐瞒。”朱秀长躬揖礼:“二位已经猜到我的意图,为免你们受牵连,现在就将我扭送入宫,在唐主面前揭发,及时与我划清界限,撇清你们与此事的关系....”李从嘉涨红脸:“朱兄、朱兄此言太过伤人!小弟岂是那种负义之徒?徐先生更不是!”徐铉叹口气:“此事重大,文才不该对我们隐瞒,应该把真实想法及时相告,也容我们仔细商量,拿出个万全之策。”朱秀眨眨眼:“二位当真不会告发我?”李从嘉生气道:“朱兄莫要小看人,我李从嘉宁死不肯出卖朋友!”徐铉苦笑道:“我们知道你若留下处境不妙,时刻面临太子威胁,就算你当真想留下,我们也会苦苦相劝。”“二位高义,朱秀铭记在心!”朱秀眼圈红红,声音哽咽,上身呈九十度弯折施礼。李从嘉也满脸动容地握住他的手:“只盼朱兄平安北归,今后你我各为其主,仍能不负朋友之谊!”徐铉捻须微笑:“朋友相交,贵在知心,无关立场。”“小郡王,徐先生....”朱秀感动了,眼睛有些湿润。这可不是刚才偷偷抠眼睛装出来的,而是真真切切的感动。原本他们三人在泾州相识、结交,全都是朱秀一手设计出来的结果,更遑论朱秀还从徐家坑了三十万贯钱。没想到这二位实诚人当真把他当成了知己好友,来到江宁后更是不遗余力出手相助。朱秀看着他们,咧嘴一笑:“朋友之间不言谢,将来必有所报!”李从嘉摇晃脑袋:“今后若有机会,我也想去开封一游,到时候就得劳烦朱兄了。”“哈哈~好说!别说是开封城,就算你想入宫看看也行,顺道觐见我主陛下!”李从嘉一个激灵,使劲摇头道:“那还是算了,周主是统兵大将出身,杀伐狠厉,脾气可不像我父皇那般温和,一不小心说错话,我这条小命怕是要交代下了。”徐铉捻须道:“某也想结识一众北朝豪雄,黑衣神算魏仁浦、忠孝节义高行周,世镇麟州、抗击契丹的折从阮老将军一家、九朝元老冯可道......这些名臣将帅的事迹,真令人心驰神往啊!”朱秀笑道:“还有大周第一好嗓子、枢密使王峻,据说此人歌喉婉转动听美妙如仙乐,唱起歌来难辨雌雄。”“呃~”徐铉愕然,“王峻还是算了,只恐是宋齐丘一流的人物。”李从嘉笑话道:“难怪朱兄总说王峻不待见你,谁叫你成天在背后编排人家。”朱秀撇嘴道:“就算我奉承巴结,王峻一样不会待见我。”王峻这家伙极力阻止柴荣回京,可见其内心有多不安分。朱秀早就被视作柴荣一党,天然与王峻站在对立面,他会待见自己,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文才今后回到开封,与王峻同朝为官,还是尽量与人为善,最起码保持表面和气,同僚之间不要闹得太僵。”徐铉嘱咐道,这也是他秉持的为官之道。朱秀倒也没反驳,笑呵呵地点头。徐铉出身世家,官宦生涯没有经历过太大风浪,更没有经历过改朝换代的凶险,许多想法其实在朱秀看来较为保守、甚至是天真。但这也说明徐铉骨子里是一位温文儒雅的君子,即便身处朝堂高位,也不失作为文人的浪漫。以他的性格才情,如果出身在太平盛世,遇上一位开明君主,必定是流芳百世的一代贤臣。可生在这天下动荡的大变革之际,他的许多才华将注定被埋没,一腔热血和美好希冀终将落空....朱秀心里默叹,希望徐铉无病无灾,安享长寿,活到天下一统之时。这样,才有可能不会辜负他一身才学....“文才啊,某想效仿你在泾州安定县推行的吏治下乡改革,可是计划罗列出来,推演时却遇到许多问题......”徐铉兴致勃勃地拉着朱秀坐到石桌旁,向他请教筹建乡镇府衙的问题。朱秀暗暗苦笑,不想打击他的热情和积极性,只得耐着性子与他讨论。自古皇权不下乡,安定县之所以能推行县—乡镇两级官署办公制度,根本原因是朱秀掌握了彰义军兵权,一面以强权弹压,一面又以盐利、税赋优惠为吸引力,软硬兼施,才让地方宗族势力妥协。徐铉当过农垦区首任镇长,自然知道吏治下乡,官府直接掌控地方的好处。现在他当了吏部尚书,又挂参知政事衔,有副相之称,就想照搬安定县那一套,在江南推行改革。这是注定不可能办成的事。江南官僚地主、世家勋贵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朝廷想跟他们争夺基层权力,必定会引起极大反弹。首先在朝廷里就不可能获得广泛支持。这种顶层设计的根本性改革,只有从最高权力入手,小范围、试点性改革,然后再一步步推广。可唐主李璟会在乎官府权力能不能直达田间地头吗?只要国库充盈,有钱有粮,朝廷统治稳定,李璟和唐国上层官僚贵族是不会在乎江南百姓死活的。所以徐铉想做的事不可能成功,只要唐国朝廷存在一天,这件事压根无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