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_第189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9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四) (第7/8页)

候,能占点便宜。

    你说,就你那点格局啊,心眼儿都琢磨这些没用的上了!

    懒得搭理他,严厉道:“说正事儿呢!要么别出声儿,要么就回去,不忙的时候再来。”

    毕竟是自己的学生,廖凡义也不好把话说死。

    于是,张小孩呲牙笑,“不出声!肯定不出声儿!”

    带着几个特长生鹌鹑一样往门边儿一站,还嘱咐呢几个学生呢,“多听多学,对你们有好处!”

    眼白一飞,贼傲娇,“你们可长点心吧!”

    大伙儿也无语,但凡张小孩有点情商,他也不至于混成今天这个样儿。

    可是,听一听,混个脸熟,确实有好处。

    庞清方终于没有了打扰,急看向齐磊,“说吧!”

    “这不科学,休眠效应不会出现这么大幅度的数据下滑,反应太激烈了。”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传媒学没这一条儿!”

    一连串的问题砸出去,可见这老头儿有多着急。

    齐磊沉吟了一下,却是不理庞清方,而看向张路臣,“张老师,您应该熟悉这个现象。”

    张路臣一挑眉,“我?”

    齐磊,“对!”

    张路臣,“可是我真没看出来这是什么道理。”

    齐磊直接公布谜底,“这是【镜中我】和另外一条心理学概念的复合反应。”

    “????”

    “????”

    “????”

    这回不光张路臣,廖凡义和陈兴福都一脑门子问好,三个人齐问:“这和【镜中我】有什么关系?”

    镜中我,不仅仅是一条社会心理学概念,也是大众传媒概念,所以廖凡义和陈光福也是知道的。

    这时,钱宏俊没忍住,“啥...啥叫【镜中我】啊?”

    这词听着就有点玄乎呢?

    齐磊一笑,不急着和廖凡义他们解释,是对四个任务班的学生解释道:

    “【镜中我】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

    “它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自我的认知,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

    “来源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应自我的一面镜子,人透过镜子认识自己所以叫【镜中我】。”

    见大伙还是茫然,齐磊干脆,“说白了,就是你行为取决于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认为你是好人,那你就做好人做的事。坏人,那就奔着坏人的思考方式去做恶。”

    “而决定你是好人,是坏人的,不是你自己的认知,而是别人的评价!!别人说你是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

    “这......”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的假的啊?”

    这是歪理吧?

    齐磊笑了,“是不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好像不合常理,我是是什么样的人,由我自己决定,怎么会由别人决定?”

    “可社会学科就是这样的,它没有定理和板上钉钉的理论。只有概念,而且很多概念是相反的。比有【镜中我】就有【个人主义】。”

    “【镜中我】,认为自我意识来自人与人的交互。而【个人主义】,则认为自我意识来自自身的意识觉醒。”

    “但是,这两者都是有道理的。”

    “尤其是【镜中我】,它是一条有一百年历史的心理学概念了。”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的感觉颠覆三观了。而且,好神奇的样子。

    至于后面的张小孩...

    一边怼着身边的江瑶,一边咋呼,“听听!听听!这都是高深的学问,有用!”

    廖凡义受不了了,“张嘉志,你给我闭嘴~!”

    张小孩,“这就闭!”

    不说话了。然后,还一个劲儿给自己班学生使眼色,别特么光听,给我记下来!

    那边,齐磊继续给任务班的学生解释。

    “这就是心理学的魅力。”

    “就拿【镜中我】来说,它认为‘人的自我认知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别人如何“认识“自己;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举个例子就是,假如你的老师、父母都说你聪明,那你的自我认知也认为自己聪明,而不是我很笨。”

    “再比如。”环指屋中的年轻人,“你们参加了这次模拟实验,如果在实验里表现的很好,被身后这些大教授大学者夸奖,那这种来自别人的反馈,就很有可能影响你的自我认知。”

    “比如对社会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认为自己就是干这个的料,从而改变你们的人生方向,都是有可能的。”

    “【镜中我】解释的就是这一类自我认知的过程。”

    解释完,齐磊这才看向廖凡义等人。

    只见几个老学究都在思考,张路臣自言自语,“镜中我?有关系吗?”

    齐磊,“有关系的,而且关系很大!”

    张路臣抬头,“说下去!”

    齐磊分析道,“我们平常对自我的认知,如果套用【镜中我】的概念,就是来自传统媒体、身边的人、社交交互等等!”

    “在这种传统交互下,自我概念是健全的,也是容易被群体化的。”

    “就比如,齐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那同学、老师,还有你们,天天看,天天生活在一起都是清楚的。那么,你们反馈给我的一定是客观全面的评价。”

    “这些评价,在自我塑造的过程中,也一定是客观的符合现实的,我的人格认知不会离谱。对吧?”

    一摊手,“说白了就是,镜中的我,不用缺鼻子少眼睛的成了个畸形,对吧!?”

    廖凡义、张路臣点头,“对啊!然后呢?”

    齐磊,“然后?”

    “网上反馈是完全不同的啊!?那个镜子里的我,可就奇形怪状了。”

    廖凡义一怔,似乎抓住了什么,可又不明显。

    齐磊,“网络的交互和反馈,一定是片面的,一定是无法完全认知的评价。”

    “我的一个贴子大伙喜欢,点赞私下评论。他们的评论,只针对帖子的内容,和贴子内容下传达的情感。”

    “他们看不到我完整的人,也无法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就比如,一个女网红,发了张美照,那大家只评价她的美貌。对于她是什么人品,她有没有其它人格的的缺陷,一概不知,只看美貌。”

    “那这个女网红得到的反馈就是:我漂亮,其它不用管。自我认知就只剩下美貌了!”

    “再比如,一段好文字,网络评价你真有才,那我可能真的认为我有才。可实际上,那特么是我抄的。可我不管,社交反馈是有才,那我就真的认为我有才。”

    “后果就是,网络社交会造成一部分人的自我认知有缺陷!”

    “!!!”

    廖凡义明白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