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_第191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1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六) (第2/5页)



    “齐磊!!”张路臣怒喝道,“我提醒你,这个实验仅仅是窥探一下未来的可能,原则上还是遵循社会发展的轨迹。”

    “这不是你信马由缰,发挥想象力的画板。你构想的这个未来,太可怕了,也太魔幻了,它几乎不可能发生!”

    “不可能吗?”把齐磊都气乐了。

    然而,这还没完,廖凡义也开口了,“齐磊,这不现实。”

    有些语重心长,“你构想的这个未来,不可能出现!”

    廖凡义佩服这个少年的想象力,也折服于他的战略眼光,可这确实太离谱了。

    好吧....

    你在一个人民淳朴,举国奋起......

    穷!但穷的有志气,苦,却苦中有乐!

    且未来可期的蓬勃年代说这些?

    确实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太遥远了,是当下社会的另一个极端!

    这是个什么年代啊?

    这是个白衬衫配着淳朴!素面朝天却依旧春风十里的年代!

    这是个住着几平米的小房子!吃着最朴素的饭菜,依旧觉得幸福的年代!

    这是个与后世截然相反,纯净到没有一丝杂念的年代!

    你去和这个年代的人,讲二十年后的群魔乱舞?他们信你才怪!

    前面那些,打掉前黑板、信息订制的手段,几个人还能接受。齐磊结合传播学理论演示的那些saocao作,也可以认可。

    可是现在...战争!?

    这就离谱了。

    倒不是张路臣、廖凡义盲目自信,或者过渡乐观。

    事实上,做为传播学、社会学、国际关系的学者,他们三个还是很清醒的。文化入侵从未停止,也不是今天齐磊提出来的概念,一直都在。

    之所以认为离谱,不是不可能发生,而是不可能输,也不可能出现齐磊所构想的这些情况。

    因为在文化防御方面,我们天然的就有优势。

    廖凡义也有些激动,“你太小瞧我们这些【守门人】了!”

    此时,廖凡义又用到了一个传播学专用名词——守门人。

    也叫把关人,同样是一个大众传播学概念。

    按字面意思理解就行了,它就相当于一个信息的过滤器。

    专业解释是: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所谓【门区】,是按“群体传播”划分,传播渠道来定义的。

    比如,央妈的受众群体是全体国人。那只要是央妈的覆盖范围之内,都可以叫【门区】。

    再比如,一个八卦小报,它的受众群体是什么,那它的【门区】就是这个范围。

    整个定义的理解就是,假如一个信息如果想在一个【门区】的范围内传播,那么,它就必需要符合【门区】的群体价值观,或者被守门人甄别,过滤之后才能在门区内传播。

    比如一条不符合国家利益的信息,会被央妈过滤出【门区】无法传播。

    比如一条经济信息无法在八卦周刊上传播,进入不了这个【门区】。

    而负责过滤的,就是【守门人】,也就是审核。

    但是,这个审核,与普通民众理解的还不一样。

    民众认知的审核是符合法律和道德标尺,一条新闻不犯法、不缺德,那就没问题。

    但是,其实还有其它的过滤,就是群体价值观,还有文化上的过滤。

    也就是说,可能民众认为没有问题的信息,而在守门人眼中,是存在问题的,不符合群体价值观和文化要求。

    别觉得这就是言论不自由,其实在哪都一样。

    这个审核存在于任何一个【门区】,中国有,外国有,哪哪都有!

    西方再怎么言论自由,也要过滤掉不符合他们价值观的信息。

    所以,他们不会报道我们国家富强了、发达了,只会选择性地报道落后的那一面。

    这就是【守门人】的作用,保护的是西方群体价值观。

    同理,我们也是一样,我们也要保护我们的群本价值观。

    而廖凡义之所以这么自信,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这个年代,每一个传媒人都有守门人的觉悟和义务,有点根红苗正的味道。

    第二,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什么啊?

    说的有哲理一点,就三点:

    一是,“新”!

    二是,“变”!

    三是,“不变”!

    “新”,就是创新,总结归纳人类行为的新规律。

    这是最难的,比理工科出成果还要难。一万个做社科的,有半个最顶尖的学者在做这件事。

    “变”,就是应变。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需要社会科学随时应对变局,保持先进性。

    “不变”,就是防御。

    经济侵略、社会冲突、政治蚕食,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之间的争斗没有一天停歇,所以防御是最重要的。

    守门人这个概念,就是传播学里的防御。

    都不要说警惕性,这就好比螃蟹身上那一身的铠甲,是与生俱来的。

    而在这方面,没有人比我们做的更好,这是政体和文化底蕴决定的。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不是闹着玩的,西方文化再强,你想打进来也不容易。

    再加上,政体上我们有天然的优势,【守门人】几乎把一切不良信息挡在了【门区】之外。

    你打不进来!

    当然了,这种高效的【守门人】概念,也不是完美的。

    比如现是2000年,要经济发展,要先让老百姓富起来,所以在守门的过程中有所放水,但是问题不大。

    再比如,高效的守门也必然会带来老百姓的逆反心理,认为我们过于保守,甚至是不自由。

    可这些都是小问题,总体上来说,还是利大于弊,依旧高效,且完备。

    那么问题来了,齐磊写的这些小作文,包括他危言耸听说的这些东西。

    在普通人眼里确实隐蔽性高,也确实给他们这些专业人士带来了甄别上的难度。但专业的就是专业的,给我一点时间思考,那点猫腻其实不难发现。

    这就是典型的“合法”、“不缺德”,但是不符合“群体价值观和文化定调”。

    直接屏蔽到【门区】之外,你连传播都做不到,又哪来的齐磊说的那么多弊端呢?

    对于张路臣和廖凡义的这种自信,齐磊翻着白眼,又气乐了。

    “你们哪来的这个自信啊!?”

    “还是说,你们至今还没理解网络时代的本质是什么啊?”

    “????”廖凡义皱眉,依旧强硬!“我倒觉得你太自信了!”

    齐磊也不说啥了,直接从桌上抽出一张白纸,“那咱们就再强调一遍吧!”

    拿起笔,“守门人是吧?既然提到这了,那咱们就说说这个【守门人】!”

    欻!

    在纸上划出一条线,“这是传统媒体,单方!!集中!!信息就是这么流动的。”

    在线上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