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青春!下一站流年(三) (第3/6页)
的!” 徐小倩登时目瞪口呆,“这也行?” 齐磊,“???” “什么这也行?” 驴唇不对马嘴啊? 徐小倩惊恐道:“齐磊,你不要节cao的吗?我第一次听说拿亲妈打断腿来泡妞的!” “哦。”齐磊明白了,这个这也行啊。 嘿嘿笑,“恋爱嘛!不择手段呗!” “噗。” 徐小倩受不了了,齐磊的脸皮厚,至今没找到防御手段。 可是仔细一想,他说的也有道理,是自己小心眼儿了。 还没回过神,突然一指前方,“交警!” 齐磊本来以为她开玩笑,可是无意识的一扫,还真有交警。 马路中间站两交警,正拦着一辆车,在那记录着什么。 “嚓!!这日子没法过了!”齐磊一声哀嚎。 直接靠边停车,主动降下车窗,把驾驶证和身份证一股脑的递了上去,“满十八了!车是我的!合理合法!” 交警叔叔一怔,有点茫然之态,愣愣地看了齐磊半天。 “是你...追尾逃逸?自首?” “我噗!”齐磊一口老血。 好吧,人家交警在这处理事故呢,突然冒出辆车,还主动递驾驶证。 “没没没,没有啊!” 交警叔叔登时怒了,“没有你捣什么乱?赶紧走,没瞧见后边堵着吗?” “我......” 交警叔叔这时才注意到,“哦!!大G啊?” 眼珠子一瞪,“弄一破‘大号212’在这现什么眼!?” 齐磊狼狈而逃。 惹得徐小倩则是又憋不住了,“哈哈哈哈哈!” 以牙还牙,“唉,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啊!” 齐磊,“......” 板脸开车,心中大骂,破大G,真糟心! 闷了一会儿,“呸!” 徐小倩皱眉看来,“怎么了?” 齐磊,“第一条有点rou麻,把自己恶心着了。” “你!” 徐小倩扬手又是一下,“把第一条给我重复十遍!” 齐磊,“忘了。” 徐小倩,“不行!我问你,我是不是第三种绝色!?” 齐磊,“绝色啥啊?早看腻了。” “找打是吧?” 齐磊,“打是亲骂是爱。” “那么烦人呢?” 齐磊,“别装了!就喜欢烦人的,承认吧。” 徐小倩,“!!!” 雨过天晴,一切如常。 ...... —————— 笑闹过后,徐小倩终于常正,问出一个正常人应该问的问题。 “咱们到底去哪儿啊?” 这都快进三环了,也错过了好几家超市。 齐磊则道:“去咱们自己家的超市啊!” 徐小倩了然,他说的是尚北开的那家【北方超市】。 在东三环边上,光华路靠近国贸那个方向,目前还没正式开业,不过问题不大。 齐磊手里有尚北市府的批条,也有莲花副食品厂的批条,今天过来,是拉走点大米,还有哈市特产。 此时,超市已经进入了开业的倒计时,货品已经基本上架,正在进行最后的员工培训。 京城店的店长是原来尚北二商店的经理,事业编制。不认识齐磊,但是认识徐小倩。 之前,齐国君也打过电话,沟通过了。 从超市调一点土特产,也就不用他们从尚北往过背了,到时和莲花集团结账就行了。 所以,齐磊把车停在停车场,找到经理直接就被带到了仓库。 经理还给叫了两个工作人员帮着搬货,“十五袋精加工的尚北大米,还有三十斤红肠。” 齐磊本来想给那个房主伯伯弄点东北的蔬菜什么的,可惜,离开业还有半个月,时蔬什么的都还没进来,想要也没有。 最后,齐磊只拿了两瓶北大仓酒,也算是家乡的味道了。 回到电建北院,已经是临近傍晚,小区住户也都陆续下班。 齐磊开车进小区,正好看到房主大伯端着饭盒也一同进小区。 电建是有食堂的,而且公司和家属院就隔了一条马路,所以很多职工喜欢在食堂打好饭,回家来吃。 大夏天的,也省着烟熏火燎。 齐磊一见,赶紧把车停在路边,叫住房主大伯。 从后备箱取出两袋大米,还有红肠和酒。 房主没想到,这一家人办事这么痛快,下午才说的事儿,这就落实了。 挺高兴,在他看来,东西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心意满满。 等齐磊开车走了,左邻右舍的也好奇,“亲戚啊?” 房主大伯呲牙笑,“老乡,以后就是邻居了,大伙儿多照应。” 众人一听,自无不可。 房主大伯毕竟是个主管领导,说话还是管用的。 把车停在楼下,齐磊给齐国君打手机,说是回来了。 没一会儿,齐国君、郭丽华,还有几个小伙伴,就都下来了。 大伙儿把东西卸下来,让杨晓和徐小倩在楼下看着东西,郭丽华则是带着齐磊他们开始在单元楼里挨家挨户的敲门。 一家一袋大米、一点红肠,算是心意。 当然也不是什么拜码头之类的,而是和一个单元的这几家邻居打个招呼,认个门。 顺便通知邻居一声,六楼要装修可能有点吵,大伙儿多担待。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尤其是这个年代,住胡同出来的,这点事尤为注意。 左右邻居看你客气,又拿着东西,就算真的扰民了,也不好说什么。 将心比心嘛,谁家还不得装修呢? 有时候,冲突和理解之间,往往只差几句话的事儿。 别看郭丽华在家里厉害,齐国君也一副老实人的样子,但是人情世故上的事儿真的一点都不差。 只是在三楼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敲开三楼左边那一户,开门的一对夫妻和一个看着比齐磊大的男孩儿。 当时两边都是一怔。 户主愣住是因为不认识,不知道门口的夫妻俩领着几个孩子上门干什么。 而齐国君和郭丽华则是:发现这户和他们家一样,房子是毛坯房,显然是没住人的。 相互一聊才知道,这家和齐家的情况差不多,不是京城的,更不是电建公司的职工。 这家人来自南方的一个小县城,同样是孩子来京城上学,好像是分数还差了一点,但是接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