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章 屠龙(九) (第4/5页)
不是不知道,高考分数差不多就行了,肯定出得去!” 这是实话,国外的名校比国内现实得多,好吧,其实是市侩得多。 单是三石公司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就能让吴小贱在大多数名校之中畅通无阻。 所以,高考成绩对他来说,还真的就是锦上添花的事儿。 徐小倩的情况差不多,但也不完全一样,她是不差这半天。 而吴宁这时也正经起来,“说说,进展到哪一步了?” 齐磊怔怔的看着两人半晌,最后也不再纠结他请假不请假的问题,开始谈起生意上的事儿。 说实话,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和王振东、丁雷、包括老秦说正事儿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感觉。 而吴宁和徐小倩则完全不同。 以往在兄弟和徐倩身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齐磊是孤独的,有什么事儿都要他自己亲力亲为。 而且,绝大多数时间,齐磊和他们分享心路,讨论成败。 那是重生之前的那个四十岁灵魂赋予他的能力,沧桑而又艰涩。 对于还是少年的唐小奕、吴小贱,还有徐小倩来说,太过遥远。 齐磊只能等着,盼着。 等着他们一点点长大,盼着有一天他们能够理解生活有多复杂。 可是齐磊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快到他有点措手不及。 他没想到,自己在飞速成长的同时,吴宁和徐倩其实一点都不比他慢,亦完全脱离了原本的生活轨迹。 齐磊有些惶恐,他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是终于不再孤独,还是剥夺了原本属于他们的纯真。 毕竟在齐磊眼中,少年稚气,一点不比财富事业还的轻贱。 至于杨晓…… 那是个比唐小奕更需要大伙儿保护的小女孩儿,你不能告诉她世界有多险恶,亦没想把“钱难挣屎难吃”的道理说给她听。 因为,晓儿是几人之中最脆弱的,就让她继续天真下去吧! 此时,吴小贱就坐在齐磊面前,静静地听着,亦时不时的从他的角度提出一些疑问。 徐小倩则是支着下巴,扑闪着大眼睛,不错过齐磊说过的每一个细节。 这让齐磊第一次有了踏实的感觉,他再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良久之后,齐磊终于把现在局面、问题、困难一一道来,包括给柳纪向挖的那个坑。 但是,齐磊没说他和廖凡义在车上说的那些话,什么舆论,预测,必胜、出不去这些,齐磊一点也没提。 对吴宁道:“你的那个建议,我一直在考虑,只是没想好到底要怎么利用咱们的优势,又怎么把柳拉到咱们的主场。” 吴宁点着头,“确实不太容易。” 低头沉吟片刻,推了推眼镜。 随后,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把自己的想法、灵感说出来,而是和齐磊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 聊齐磊对一些事儿的看法,还有对策。 可是,齐磊不提,吴宁却无意识提了起来。 “你出国交流的事儿准备的怎么样了?” 齐磊一怔,“这事儿简单,不用我cao心,学校走个程序就行。” 就见吴宁点了点头,有意无意地瞥了一眼徐小倩,见她看似轻松,好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也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突然玩味地来了一句,“诶?我想到个事儿。” 齐磊下意识发问,“什么事儿?” 吴宁,“舆论是你的优势,也是你的主场,如果柳纪向被推上了舆论前排,而你要收购畅想的事再爆出来…你说,他会怎么还击?” 齐磊听罢,脚拇指都扣紧了。 阴沉道,“我哪知道他会怎么还击?” 这回却是徐小倩蹦出一句,“你说,咱爸的药厂、副食厂和柳纪向的比起来,算不算事?” 齐磊,“!!!” 只见吴宁也是似笑非笑,“对呀,他会不会拿咱爸的事儿来反击呢?” “……” 廖凡义没想到的舆论走向,却是被这两个家伙看的通透了。 齐磊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是一个一般人想不到,可是在局中的人必然会利用的问题。 就是,国资转私营的问题。 如果发展到齐磊入主畅想的消息公诸于众,发展到柳纪向被推上风口浪尖,那齐磊父辈的生意一定会被老柳利用起来,而且这是一招狠棋。 怎么说呢? 后世批评老柳,什么侵吞国资这个那个的。 抛开公众情感,还是个人情感不谈,也不去说他到底合法不合法,合理不合理,只说这件事反映出来的现象。 在这个年代,包括再往前看的十年、二十年。 国营企业的疲软,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等等,私有化运营是一个必然趋势。 但是,没有一个规范、标准化的流程可言。 在从前的那个年代,哪有私营企业,计划经济下的企业都是国资,或者地方集体资产。 而市场经济模式之下,大多数都要面临私有化转型。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国有资产承包、转私有、转股份就一直在进行。 而且,大家是没经验的,摸着石头过河。 打个比方,可能今天农机厂私有化成功了,那明天化肥厂就按照农机厂的模板进行。 后天,可能农机厂的私有化发现了问题,那就集体叫停,大家重新再寻找新的可行方案。 这期间,难免有人钻空子,或者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这样的环境之下,柳纪向的那些cao作确实存在争议的。可是,无论从法律,还是时代背景的角度去考虑,都不太容易挑出毛病,你只能从道德层面去指责他。 何况,这是二十年前的2001年,更没法去深究。 而且,更要命的是,不光是他,在这个年代,比柳纪向做的更有争议的,多了去了。 就唐成刚的药厂,以及再往前追溯的承包的塑料厂,你说私有化进程就没问题吗? 齐国君承包副食厂,也没问题吗? 不尽然。 如果往细了追究,都是存在争议的。 就拿唐成刚来说,远的不说,就说药厂。 徐文良是从搞活地方经济,安置就业,清理财政负担等角度去解决问题,把药厂转给了唐成刚。 100%股权,国营转私有。 这个过程,如果从尚北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那就是没问题,是大好事儿。 一个停产了十几年、大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