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3章 明着忽悠 (第2/2页)
所施行的手段,以及大概策略。” “涵盖了:政治、经济、金融、军事、文化输出、新闻战略、传播手段,等等一系列的内容。" “在这里,关于政经、军事等等,不是我们所涉足领域的内容,我就不提了。“ “如果真的有兴趣,将来可以把相关的专家学者请到学校来,单独给大伙儿开讲座。" 拿起粉笔,“在这次讨论中,我个人只负责填补关于文化输出和传播手段的部分。" “所以,我们今天的课上内容,就是关于这方面的。" 转身一边在黑板上写板书,一边道,“想了解米国的文化输出及传播策略,想理解米国的文化逻辑, 甚至洞悉他们的行为逻辑,那么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二。“ “它们分别是:“ “1、清教徒国家的傲慢与偏见。" "2、瓦解其它国家的执念与手段。” “3、好莱坞的文化洗脑。" 写好板书,齐磊在好莱坞的文化洗脑下面划了两道横线。 转过身来,“这就是我今天要设置的议程,好莱坞到底是不是在文化洗脑?“ 众人,“ 连中国学生都看不下去了,嚓!!太器张了哈! 齐磊,“了解一个国家的行动逻辑,就要知道它的起源。” “不用我说,大家也清楚米国的行动逻辑是什么,他们极其热衷于在全世界推行他们的民主政治。" “认为‘零和博弈才是这个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唯一方向。” ”偏执的要把世界变成米国人希望的样子,不允许存在不同的文化、以及意识形态。" 吡牙一笑,“红脖子的偏执,至少在咱们东亚人看来,有点幼稚可笑。“ 嗡的一声,教室里都笑了。 这一点上,日韩留学生和齐磊倒是有共识的。 米国人的这种政治执念,是有目共睹的。 “那么问题来了!“齐磊突然发问,“是什么造就了米国的这种近乎偏执的政治性格呢?“ 众人思考,有人结合板书回答道,“是因为清教徒国家吗?" 齐磊,“对!" “大家都知道,1620年11月,英中轮船五月花号在曼哈顿附近登陆美洲大陆,算是正式开启了米国历史。” “而船上的三十五位清教徒,也决定了这个强大米国的国家性格。” ”他们自诩是上帝的使者,在宗教中就存在相对偏执的基因,认为他们认为的,就是上帝授意的。" “而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都没有在米国本土蔓延,而当时的世界霸主欧洲却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 “米国通过长达几十年的窗口期迅速崛起。再加上二战后期,米国在几乎没有遭到战争破坏的情况下,却得到了德国、日本绝大多数的科技遗产。" “这使得米国在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称霸全球。" 无奈地一摊手,“一群清教徒,赢得了这个世界!" “本就执拗偏激的性格,更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 “好吧!"画风一转,“上帝也没想到,我仅仅只是给他们下了旨而已,结果他们真把自己当上帝了。 “哈哈”下面又是一阵大笑。 齐磊等笑声平息,“所以,现在也就不难理解,米国人的傲慢和偏见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了吧?" 众人点头认可之际,齐磊却再次看向日本留学生,“对不起,我又要提二战了。" 日本留学生,"…” 提吧,都习惯了! 齐磊,“二战对米国的霸主地位是一个分水岭,正式登顶王座。“ “对米国的文化输出策略,其实也是一个分水岭。" “在二战之前,米国的文化输出还是学习欧洲,套路极其简单。就是建学校,办教会。“ “而且,学校也是教会承办。“ 对日韩留学生道,“你们那个时候处于敌对状态,所以没赶上。“ “但是,我们赶上了!现在中国的很多大学、就是那个时候米国人拿欺负中国人抢来的赔款办的。" “现在还有很多中国人认为,这是米国人的善举。“ “殊不知,钱是咱们的钱,却都是传教的教会学校,是为传播米国的思想而服务的。目的是让中国人向往米国文化。“ 众人," 齐磊,“有人打过一个比方。“ “这就好比,你把我儿子打了,我一个当爹的打不过你,你还叫我赔你钱。" “然后,你拿着我给你的钱,开了一堆培训班,学习你家多好多好,我这个当爹的不如你,让我儿子认你当爹!" “嚓!!不讲理嘛!“ 这回日韩留学生依旧笑了,这些他们也知道一些,好像中国的北大、清华就是那个时期米国人办的。 其实不仅仅是清北,还有协和、南京大学上海理工,这些高校的前身都是当时米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 齐磊继续道,“这是米国人在二战之前的套路,但是二战之后就不这么干了。" “他们发现,这玩意投资周期长,还见效慢。” “忽悠了一帮中国小孩儿,当时说的好好的,你们好好学,到时候去建设米国,不要亲爹了。“ “结果等成材了,影还是爹,家还是家,再穷也得回去孝敬父母!” 此牙一笑:“老米又没搞清楚咱们东亚文化里的弯弯绕,他们应该多了解了解啥叫孝道,啥叫家天下。 “哈哈哈哈!!" 日韩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哈哈大笑,感同身受,还有那么一点自豪的味道呢? 门外,老秦和老董都听不下去了, 他们是知道齐磊今的,心说,这帮可怜的娃哟,已经被忽悠了,这就产生共情了? 正想着,一个日本留学生开口了,“小齐导员,虽然二战我的国家存在不对的地方,我个人也是很歉意的。” “但是,我还是要说,二战之后,日本也同样陷入了最大的艰难!” “那时,我们的国民很多在海外,并没有受到战争的牵连,可还是选择回到困难时期的祖国。” “这一点,我们东亚文化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认同您的观点!“ 说着话,他还郑重地站了起来,给齐磊鞠了个躬。 老秦,““ 董大校长,… 无语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