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三章:靖难!靖难!!(五) (第2/2页)
道。 “成国公,你这次可一定要帮朕啊,父皇可是把朕和江山都托付给了你。” 陈云甫连连点头,表态道:“请陛下放心,臣受太祖太宗之恩,粉身碎骨难报,这事,臣一定竭尽全力。” 应付完,陈云甫这才认真看起军报来。 军报一共两封,分别是真定府和黄州府发来的,前者汇报了朱棣造反南下之事,后者则汇报了朱桢趁虚攻克武昌的事。 “取地图来。” 陈云甫没抬头说了一句,殿内却是迟迟没有反应,朱允炆怒不可遏的冲两侧内侍暴喝:“都耳聋了吗,没听到太师说的话吗?” 太...师? 陈云甫狐疑的看了一眼朱允炆,后者勉强笑了一下。 “朕已经让延庆拟诏,复卿太师兼太子太师之职。” 看看,这朱允炆还没完全傻。 朱允炆望着陈云甫,诚恳道:“朕知道,这两年让太师您受委屈了。” “陛下。”陈云甫顿时泪目,忙言道:“请陛下千万不要这么说,臣世受皇恩,都是臣欠陛下的,何谈委屈一说啊。” 也不知到底几分真心几分假意,反正君臣二人差点对着痛哭起来。 齐德看不下去了,地图一送到便连忙轻咳两声。 “陛下,成...太师,咱们国事要紧。” “对对对。”陈云甫收住悲痛,擦去泪水稳定情绪,起身来到由四名宦官拉开的巨大堪舆图前,谓朱允炆等人言道。 “军报上说,楚逆五万人在武昌,燕逆则刚过保定,两者之间相隔千里不止,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能让二逆会师。” 陈云甫的手在地图上滑动,最后停在武昌的位置望向朱允炆。 “陛下,两路叛军中,属楚逆实力最弱,而且楚逆的五万军中,有三万是湖广、贵州的土司兵,可以说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不强,最易剿灭。 先灭掉楚逆,对燕逆形成震慑,而后颁恩旨,降者一律免罪,凡士卒投降者赐田十亩免徭赋三年,则燕逆十几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 先威而后恩。 朱允炆听的连连点头,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应对办法,加上陈云甫自信的语调更是让人闻之心安。 “都听太师的。” “太师,何人可为将,去剿灭楚逆?” 陈云甫笑笑,随后拱手道。 “选将的事,伏惟圣裁。” 言下之意,我陈云甫不恋权,省的落人口舌。 这也让朱允炆更加踏实。 望向李景隆。 “曹国公觉得谁可为将?” 李景隆就没必要像陈云甫这么客气了,斟酌一番后言道。 “臣荐东川侯胡海,东川侯多年在湖广一带作战,熟知地利,应可保无虞。” 只要不是蓝玉、冯胜等人就行。 朱允炆心头顿时踏实下来。 点头。 “可,就依曹国公,即命胡海领军十万征讨武汉楚逆。” “此事办妥,曹国公也快快整军北上吧。” 李景隆抱拳:“是,臣这便去军营。” 陈云甫也作揖告辞:“若是无事,臣也告退了。” “朕送太师。” 朱允炆一路把陈云甫送出谨身殿,这才如释重负般松出一口气来。 说来也奇怪,自打陈云甫来了之后,他心里就是踏实。 这大概,就是齐德给不了的安全感吧。 李景隆和陈云甫联袂走出承天门,道别时李景隆默默小声一句。 “前段时间,淮安侯病亡了,医者不自医啊。” “是啊,谁能想到的事呢。” 陈云甫叹了口气,怅然道:“就好像,谁能想到好生的天下,突然就反贼四起了。” “那太师此次出山,有把握吗?” 陈云甫眉角一跳,看向李景隆,咧嘴一笑。 什么也没说,转身登车离开。 李景隆的意思,他都懂。 而他的意思,李景隆也必须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