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56章 洗白文的反派(三) (第1/2页)
女主拿了反派剧本正文卷第756章洗白文的反派“妈,咱真要去姥娘家啊?” “不管爸爸了吗?” 黄泥土路上,宋春红拉着二儿子,抱着二女儿,大女儿和大儿子则跟在两边。 大女儿小名大丫,今年十五岁,个子不算太高,约莫160的样子。 皮肤微黑,头发略黄。 这是没办法的事儿,这个年代,家家都生活困难,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点儿营养不良。 孩子们又常年在日头地下跑来跑去,皮肤黑、农村红,也都是标配。 郑家还好些,至少他们家的女儿没有被送人,或是丢弃,更没有被虐待。 虽然不如男娃们受重视,可也顺利的长大了。 尤其是大丫,她是郑渔和宋春红的第一个孩子。 天然就有些重视。 郑渔还学着亲爹的模样,按照自己经常雕刻的木版画,给大女儿取了名字—— 郑琴! 嗯嗯,郑渔也想像亲爹一样,凑够“琴棋书画”四个孩子。 只是他没能生四个儿子,却也生了两儿两女。 大女儿郑琴,大儿子郑棋,二儿子郑书,二女儿郑画。 这会儿说话的是郑棋,他比郑琴小两岁,今年十三,还是个黑黑瘦瘦的半大少年。 郑棋算是郑家的长房嫡孙,从小就被郑木匠宠爱。 就是王老太对这个大孙子也高看几眼。 当然,大孙子还是比不上小儿子。 毕竟到底隔了一层嘛。 不过,郑棋在王老太那儿的待遇,也只比郑读略差一些。 在整个郑家,依然是最受宠的第三代。 所以,王老太对郑棋而言,算不得什么恶毒奶奶、极品家人。 至于亲爹太过孝顺奶奶,对四叔也格外照顾,郑棋也没有宋春红那般计较、不满。 这,或许就是男人和女人看问题的差异吧。 郑棋也心疼亲娘,明白她对整个郑家的付出。 但,他更理解亲爹—— 长房长子,就是要承担起大家族的重担。 父亲没了,长子就要顶上。 长子如父可不是说着玩儿的,而是千百年来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也是一个家族能够长盛不衰的秘诀。 就是郑棋也以“长子”自居。 说句不好听的,若是郑渔死了,郑棋也会像亲爹那般,上、孝顺长辈,下、照顾弟妹。 这是身为男人、身为长子的责任! 没办法,这是郑渔、郑棋从小就受到的教育—— 以整个家族为重,自己以及自己的小家反倒要退让。 当然,郑棋还没有成为郑渔,且他作为儿子,理解亲爹的同时,也要顾忌亲妈的感受。 所以,亲妈跟亲爹大吵一架,并带着他们姐弟四个回娘家。 郑棋没有阻拦,还跟着一起走。 “不管他了!哼,他眼里心里只有他老娘、他小弟,就让他们一起过去吧!” “咱回你姥姥家,你小舅要说亲了,家里正给他盖房子,咱过去正好帮帮忙!” 宋春红胸口堵着一口气,狠狠的说道。 不过,当她提及自己的娘家、小弟的时候,语气又不由自主的缓和下来。 “哎呀,你小舅总算要说亲了,这都快二十的人了,相看了都有八回,总算定了下来!” “盖新房、打家具,还要给人家新娘子送彩礼……好大一笔钱,你姥爷和你姥姥都快愁坏了!” “……我想帮忙都没办法,你爹就是个傻子,给人打家具,挣的钱,一分都落不到自己手里。” “还是我这些年,攒了点儿私房,好歹给你姥姥送过去……” 宋春红絮絮叨叨,有对丈夫的埋怨,也有对娘家的眷恋。 她没有注意,她的几个孩子脸色却有些复杂。 女儿们还好些,大丫郑琴、二丫郑画都比较偏向她。 而儿子们的反应就很让人玩味了—— 郑棋和弟弟郑书对视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 郑棋:小舅只比小叔大两岁,人家都要结婚了呢。 郑书:妈总骂嫌弃爸爸太孝顺奶奶、太照顾小叔,妈不也一样的总惦记娘家。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郑棋、郑书虽然也亲近外祖家,但他们始终记着自己姓“郑”,是郑家人。 小叔确实极品了些,但他是自家人哪。 而且,姥爷姥姥确实比奶奶对他们更亲近些,可也没有越过自己的亲孙子。 有时候姥姥开玩笑,还会说什么“外甥狗、外甥狗,吃完就走”。 郑棋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农村调侃外孙的玩笑话。 但,听到耳朵里,到底不太舒服。 所以,郑棋、郑书小哥俩,对自家、对外家,还是很能分得清楚。 当然,这次小叔确实过分了。 为了自己能够娶上媳妇,居然把主意打到了嫡亲侄女儿的身上。 一个死了两个老婆的老鳏夫,就算是城镇户口,就算有屠宰场工人这样极有油水的工作,也不行! 郑棋牢记自己“长子”的身份,对jiejie、对弟妹,他都是有责任的。 只是,他现在还小,父亲也还健在,他不能对着jiejie的婚事指手画脚。 但,跟亲妈一起回个娘家,向父亲表达一下他们对这件事的反对,郑棋觉得还是没有问题的。 再者,也需要让奶奶和小叔知道一件事—— 他们长房确实有责任照顾还没有成家的弟弟,却不能以牺牲自己为前提。 钱,可以想办法! 可把侄女卖了给叔叔凑彩礼,绝对不行! 郑棋年纪不大,却已经很有成算。 一行人来到宋家之后,郑棋一边带着弟妹帮忙干活,一边悄悄安抚jiejie。 “春红,瞧瞧你家郑棋,年岁不大,却真是真懂事啊!” 邻居们看到郑棋一个小小少年,忙前忙后,像个小大人一般,都忍不住连连称赞。 当然,夸人不是重点。 “劝和”才是目的,“这次确实是你家婆婆和小叔子不对,就是郑渔也该敲打!” “可这种事儿,意思意思就行了,可别真闹翻了!” “不说你和郑渔十几年的夫妻,就是为了孩子,你也要多忍忍!” “昨儿郑渔都来接过一回了,态度也诚恳,你再抻一抻,等他下回来接,你就带着孩子跟他回去吧。” 不只是相熟的邻居,就是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