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章 这病人不敢接啊 (第1/1页)
隔壁科室的老李同志,也看到了这条公告。 他面色复杂,心里更是酸溜溜的。 此时正是下班时间,他约了老朋友小聚。 “老李,看啥呢?”过来的是老宋医生,是其他医院的,也是他们“熬退休”圈子的老医生,平日里经常小聚。 以前的赵培儒,也是这个圈子的一员。 老李把手机一抬:“你自己看吧。” “嗯?老赵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开始做手术了?还带队了?” “就他那点水平,还主刀带队?”老宋表示不信。 他记忆中的赵培儒,水平还不如他呢,已经好几年处于半退休状态了。 老李同志摇摇头:“他现在和咱不一样了,出息了。” “真的假的?” 老李点开四院的公众号,翻出那两篇宣传文章:“你看看就知道了。” 这一看,老宋同志就傻眼了。 没想到啊!老赵竟然这么优秀?治疗多病合并严重病人?还开发了一种穿刺新手法? 这和他们不是一路人了啊! “熬退休老年队”折损一员大将啊! …… 早上,赵培儒来到四院。 今天的待遇,已经和昨天全然不同了。 他有了自己的团队,也拥有了一间团队常驻会议室,以及附带的医生办公室。 规格比之前高了不少。 孟祥和牧思思也是来了个大早,两个年轻人很勤快的在帮赵培儒收拾新办公室。 赵培儒则悠闲的坐在宽椅上,很是舒服。 “上班打卡”。 200点经验值。 收入囊中后,赵培儒开始琢磨新的任务链。 “收治一例其他同事不敢接收的病例?” 那这病例肯定不能在住院病区里找了,能进住院病区的,那都已经收治完毕了。 得去急诊科找新病人,或者干脆去院外找才行。 “赵老师。” “赵老师,我们收拾完啦,您看干净吗?” 这时,两个年轻人收拾完毕,常驻会议室和医生办公室都是焕然一新。 “赵老师,咱们团队接下来干嘛?” 两个年轻人,都眼巴巴的,期盼的看向赵培儒。 “要不,我去马主任那里,把病案抱回来,我们接手一些病人?”孟祥回忆起之前,他跟着巩自厚时的做事模式。 赵培儒:“不用,那些手术都太常规,太简单,我们不接手。” “要是有转院的,你们倒是可以留意一下。” 两年轻人面面相觑。 都想起了赵培儒做的那一例“遗传性严重肝囊肿合并巨大肝脓肿”手术,那就是一例要转院的病人! 赵老师这眼光之高……这是要大干一番啊! 格局相当高! 两人眼睛发光,看来跟着赵老师,果然是最正确的选择!一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与此同时,科主任马林也是刚上班,正打算来赵培儒这边看看。 毕竟新团队第一天正式组建,他这位科主任自然要过来表示表示。 可这时,马林的手机突然响了。 一接听,马林的脸色就郑重严肃起来。 “好,我马上带人去急诊科!” 他急匆匆的喊上吴副主任:“吴山,急诊科正抢救一例急性肠梗死病人,是肝门静脉血栓引起的!叫我们肝胆胰外科下去联合会诊,你立即跟我下去一趟!” 副主任吴山听到喊声,立即从不远处的房间中出来。 “血栓都引起急性肠梗阻了?” 他眉头都拧了起来:“这已经很严重了啊,病人多大了?” “70了,老年病人。” 吴山一下子就为难了:“马主任,我得提前说一下。” “已经这么严重的肝门静脉血栓,要是岁数小点还好,这年纪都70了……” 他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病人体弱,再加上病情严重,手术风险很大,很棘手! 马林也知道这点,他点点头:“先下去看看。” 不远处,赵培儒听到两人的对话,心里一动。 “马主任,我也一起去。” 马林也没多想,点点头:“行,一起去吧。” 孟祥和牧思思看赵培儒都下去了,也都跟在赵培儒屁股后面跟了下去。 几人刚下到急诊科。 急诊主任郭军穿着抢救手术服,忙的是脚不沾地,正好迎面撞上几人。 “你们来的正好!我们刚刚实施抢救,病人算是抢救回来了,但是,随时有再次梗死的危险!” “这肝门静脉血栓,必须得尽快手术才行,不去病根的话,下一次梗阻就不知道会发生在哪了!” 血栓是病根,病根不除,梗死就随时有可能再次发生。 危险随时可能再次降临! 马林在这边了解情况,副主任吴山过去查看病人。 “吴山,怎么样?” 吴山眉头紧锁,“病人长期体弱多病,再加上这次肠梗死,各项生命体征已经变得很差了,现在状态很虚弱。” “这时候手术,必然会对病人会造成二次损伤,病人怕是承受不住啊!” 他摇摇头:“手术风险太大了。” 马林思索着:“如果手术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或许能行?。” “对,要么不开展手术,一旦手术,就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吴山道:“但咱们的‘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插管溶栓术’,耗时长不说,还得长时间留置导管……这个过程很长,期间太容易发生危险了。” “而那种极短时间内能完成的术式,技术要求太高……只有市中心医院才掌握。” “要不,送去市中心医院?” 急诊主任郭军摇头:“时间上太仓促了,如果送去市中心医院,这中间辗转折腾的,一旦在路途中再次梗阻……“ 他后半句话没说出来。 一旦路途中再次梗阻,那样病人就会死在半路上。 吴山为难的同时,马林心里也在犹豫。 “插管溶栓术,耗时太长了!很有可能会在术中进行二次抢救。” “而那时,因为第一次抢救时已经用足了药,二次抢救的效果必然会下降,能不能抢救回来都是两说!” 给这例病人做手术,困难重重,要克服的难点太多了! 一时间,住院部没人敢收治这个病人。 “大夫,求求你们了!” 病人家属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婆婆,此刻泪眼婆娑,几乎要崩溃,哀痛大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