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危机解除 (第1/2页)
“主公,此次难关应该是度过了。”待使者远去之后,李文缓缓起身,端起茶壶,将杯中的茶水斟满后轻轻地递给李兴。 “檀石槐会信吗?”李兴结果茶盏,尤不平静的喃喃道。 “如果他现在依然是那个雄才大略的不世枭雄,他不会信,但他会答应。对他而言,我们可是一枚很好用的棋子,而且无论如何都逃不出他的手掌。”李文沉声道,似乎同样在说服自己。 李氏部落太弱小了,虽说吞并迪剌部落后现在族人近万,但依然根本不被檀石槐看在眼里,弹指可灭。 “棋子。”李兴扬起了嘴角,似是在嗤笑,又仿佛在自嘲:“是啊,换做是我,我也不会在乎棋子的想法,反正都可随意的拨弄,玩腻了再丢掉也不迟。” “但他眼中的棋子,并非尽是棋子。我,是棋手!” 手中的茶盏瞬间碎裂,guntang的茶水洒满了手,李兴却浑然不觉,缓缓起身。 “这是最后一次。从今以后,我再不会将自己的命运交托到任何人手中。我李兴的命运,只有我自己才能掌控!” 李兴狠狠握紧双拳,力气之大令得指节亦有些发白,遥望着远处南飞的雁阵,目光怅然。 萧瑟的秋风拂过草原,吹起枯草,划过李兴冷若冰霜的面颊。 “文叔,未言胜先思败。部落近期一级戒备,一旦周围有所异动,第一时间带着原族人南撤,同时驱赶新受降的族人转移视线,以增加我部成功突出重围的几率。”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 “是!” 对于李兴的狠辣果断,李文并无意外,换做是他也会如此。 虽然冰冷残酷,但这确实是最正确的选择。 成大事者,不可有妇人之仁。况且仁义,只是对自己人的。 这些刚刚归附的族人,尚未彻底归心,不可完全信任。 而且他们战力太差,牺牲他们是最好的选择。 鲜卑的强大李兴从不敢小看,纵是军中族人再怎么精锐,数量上的绝对差距也无法抹平。 仅是弥加一部便有近万控弦之士,若是加上附属于其的诸多小部落,这个数量还要翻倍。 而李氏部落精锐不过五百余,便是个个能够以一敌十,也无法取胜。 “主公,您是对的。” …… 檀石槐使者很快便带着马匹赶到了弥加部落,在弥加的怒骂之中,施施然将马匹放下,拍拍屁股就走了。 毫不在意弥加的愤怒和辩解,使者最终只是冷冷的给弥加留下了三句话。 “事情已经调查清楚了,李氏部落并无问题,是迪剌部出手在先,技不如人自取灭亡,咎由自取。” “如今李氏部落已和单于联姻,之后大人你想干什么,还望三思而后行。” “这一万匹良驹大人可要好好照顾好,明年冰雪消融之后尽快送到王庭。若是少了一匹、瘦了一匹,可别怪我没有提醒大人您。” 双目赤红的目送着使者远去后,弥加再也忍不住了。 手持长刀怒喝一声,一刀便将身边一匹李氏部落送来的战马砍翻在地。 战马的颈部被几乎直接砍断,发出一声尖锐的悲鸣躺倒在地。 鲜血如喷泉一般狂涌了出来,溅了周围人一身。 半边身子遍布血迹的弥加狰狞着血腥可怖的面庞,咬牙切齿道:“狗贼竖子,迟早有一天我要将你们千刀万剐!” 周围的众多族人纷纷噤若寒蝉、闭口不言。 熟知弥加性格的他们清楚,在这种状况下,多说一句话就是找死,以前这么干的人坟头的草已经三丈高了。 深深地喘息着,慢慢的,处于急怒状态的弥加渐渐平复了下来。 极度的愤怒反而激发了他的理智和清醒。 “你们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听着弥加阴森的话语,最受其倚重的心腹谋士犹豫了片刻之后缓缓开口道:“单于不死,大人不可出手。” “单于如此急切的想要收服李氏部落,只能说明我们的消息没有错误,其命不久矣。” “人在将死之前,什么事情都敢做。一旦发现威胁,单于定不会有丝毫犹豫,绝对会以雷霆之威将之消灭,好为和连铺平道路。” “所以,大人,无论如何,我们切不可在单于死之前动手!” 弥加轻轻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谋士的话。 檀石槐的可怕自不用多言,别说是他,就算是整个东部鲜卑全部反了,檀石槐也能弹指间平息。 他本身就是鲜卑活着的传奇,在其倒下之前,没有任何人敢违背他的意志。 “那李氏呢?” “根据情报,李氏部落虽然元气大伤,但已经渐渐重新站稳了脚跟。除非我们亲自下场,否则根本奈何不了他们。” “但现在李氏和单于已经联姻,最是敏感。单于对李氏还是十分重视的,因此此时也不可明面对其动手。” 谋士看了眼身后那数之不尽的战马,心中不禁倒吸了口凉气。 用小半个部落的家底来讨好檀石槐,这个李氏小子还真是敢作敢为。 就冲着这万匹战马,他们也不敢动手。否则檀石槐必定会狠狠要一个交代,要不以后在鲜卑之中还能有何威信。 “那就这么算了?”弥加瞪着双眼道。 “明面上不能出手,背地里又不是不能出手。而且,联姻的话也得看李氏部落有没有这个福气。” “好,这件事便交由你来安排。另外这万匹战马,一定要好生照料,不要落人口实。” …… 在紧张肃杀的氛围之中,李氏部落再度平静的度过了两个月。 这两个月内,李兴等人几乎是昼夜不歇,抓紧每一点时间来训练士卒,想方设法的提高军队战力。 无数宝药仿佛不要钱一般尽数供给,因之前大战而突破的诸多将士迅速的稳固了根基,且又有数十士卒因为积累深厚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