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各人收获 (第2/2页)
军虽胜,但战损超三成有余。 若不是李兴死命的拦着劝谏,皇甫嵩真想将俘虏的黄巾军尽数杀掉,以慰那些阵亡的将士上天之灵。 这一战,堪称惨胜,便是李兴麾下的两千铁骑也倒下了百余人。 李兴虽然心疼,但看着城中那密密麻麻的俘虏,心中却更多的是兴奋。 不同于此前俘虏的敌人,名为黄巾贼寇,但实际上多是流民,很多都拖家带口。 这二十余万俘虏,可都是饱经厮杀的真正贼寇,而且多是青壮。 此前是因为黄巾军中无有善于统兵之人且军纪散漫,致使这些青壮完全是一盘散沙,任人拿捏。 但只要系统训练,这些都会是上好的兵源。 毕竟他们的天赋摆在这里呢,一群天天吃糠咽菜还能达到炼血境中期以上的青壮,好好培养的话,将来在李兴军中当个什长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为了安抚皇甫嵩和官兵们的情绪,李兴再度撒下大量的铜钱,用于安葬这些阵亡的将士以及抚恤他们的家庭。 如此,军中的敌意方才消退。 而在无意之中,黄巾军却因此对李兴生出了感激之情。 毕竟是在所有人,包括主帅皇甫嵩都欲杀掉所有俘虏以威慑黄巾之时,是李兴力排众议,冒着得罪所有人的风险将他们保住。 李兴救了他们所有人的命。 在张角刚刚逝去的这个节点,李兴的身影在不经意之间出现在他们的心中。 本以为这群桀骜不驯的俘虏会很难对付,李兴再度多调了三千骑兵前来。 但交接之后,李兴奇怪的发现这些俘虏出乎意料的听话。 就连在其他军中不服从管教的刺头们也丝毫没有闹事的举动。 虽然对此很是诧异,但如此好事李兴自不会推拒。 立刻迅速安排战船沿河驶至附近,将这些俘虏尽快“落袋为安”,以免迟则生变。 要知道,原本这些俘虏是一个不剩的被皇甫嵩处决了,甚至还筑成了“京观”以震慑黄巾。 战后,皇甫嵩将张角剖棺戳尸,与张梁一同传首京师。 广宗之战毕,皇甫嵩所率大军也是损失不轻,不得已稍加修整了一番。 此时冀州便仅剩下张宝所率的二十余万黄巾还在下曲阳死扛着。 钜鹿太守郭典乃是因黄巾之乱朝廷临危任命的良将。 单靠郡城守军便逼得张宝不敢出城。 皇甫嵩在修整完毕后,与郭典一同出兵,围攻张宝驻守的下曲阳。 双方激战多日,义军连连失利,张宝战死。 二十余万黄巾军被斩杀近三万,余者同样被李兴收拢。 经此一役,黄巾军最后一支主力也被消灭,黄巾起义宣告失败。 捷报很快传至朝廷。 天子大喜,封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晋封他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的租税,食邑共八千户。 皇甫嵩顺势奏请免除冀州一年田租,用来赡养饥民,天子从之。 一时间,皇甫嵩风头无二,百姓作歌说:“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对于皇甫嵩的名利双收,李兴为之欣喜,但却并不甚在意。 因为他太知道当今天子是个什么性子了,便是如今简在帝心的皇甫嵩,很快也会遭陷被贬。 如今在天子这里,得到的任何官职爵位奖励对于李兴而言都不值一钱,只有实打实的人口和钱粮才是真的。 为了遮掩风头,同时消除隐患。 李兴再次因俘虏一事向天子请罪,同时联络朝中之人反向攻讦自身,最终被功过相抵、赦免无罪,“一无所获”的“扫兴而归”。 有皇甫嵩在前面抗雷,张让等人自然不会在意李兴这么个存在感不高的失意之人。 “白折腾一场”的李兴表面上略显愤懑,但实际心中满意无比的踏上了返程之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