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9章刘政奉诏勤王之并州行(二) (第1/2页)
原来自袁绍在兖州境内混得风生水起,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兖州牧,势力稳居在大汉天下第五的位置。 晋阳郡中的世家名门高氏族长高干,本是袁绍的嫡亲外甥,听说舅父东山再起雄踞兖州后,便欲拿下晋阳郡声援袁绍军。 他还想着若能顺势夺下并州全境依附袁绍,岂不是令舅父更加另眼相看,将来封侯拜相岂不水到渠成? 可高干只是晋阳郡都尉,手中虽掌控着大部分军权,却不是全部拥有郡内的部队,想一举拿下晋阳郡自立,必须铲除现任晋阳郡太守郭援和其麾下势力。 郭援虽不是晋阳郡本地人氏,但名声威望一直不错,其也出身于世家豪族郭氏一脉,光上任时便带来家兵家将数百人。 还将家眷一齐迁来晋阳郡,大有在此立下郭氏旁支家族之意。 其子郭淮虽年少未及冠,却是文武兼备之人,武艺和军事才能都极为不错,是个全方位发展的极佳人才。 他不仅在晋阳城内结识下不少文人儒者和武将,还设法收服了晋阳城中的′大侠’豪客,在晋阳城内广布眼线。 郭援即有在晋阳郡立旁支家族之意,自然也收伏下军中不少将士之心,自身的势力也极为不浅。 高干想名正言顺夺下晋阳城,也着实有些不容易,他便设下鸿门宴准备狙杀郭援,断其郭氏首领夺取晋阳郡的掌控大权。 郭淮从朋友处听闻到蛛丝马迹,回到家后劝说郭援不要参加高府盛宴,以防高干对父亲不利。 由于郭淮只是道听途说,缺少强有力的证据,郭援根本就不相信一向和自己和睦相处的高干会对自己心生恶意,甚至想要斩杀自己。 他还毫不在乎的断然拒绝儿子的建议:“高氏是并州名门望族,其外公家又是四世三公的袁阀,高干如何会行此宵小之事?” “他若要去投靠其舅父袁绍,也在情理之中,又岂会对我这个不相干的外人心起歹意?” 郭援还语重心长的告诫儿子:“淮儿以后要少结交那些市井游侠儿,那里面能行正事讲正义之人微乎其微。当逐渐与其淡漠关系,直至分道扬镳。” 郭淮见父亲不听劝阻执意要去赴宴,便退而求次,要求郭援贴身穿上一件软内甲护体,方才让父亲出门赴宴。 他实在有些不放心,便召集郭府几十名家丁和郭援的亲卫们在高府门外等候,后来见天色渐晚,郭援仍然未见出高府,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郭淮又叫来郭援的心属属吏和几十名不当值的郡兵,耐心在高府门外耐心等候,还让人提醒郭氏将领和家兵头目们,必须手不离刃且耐心等待郭氏父子的命令。 一直快到晚上八九点钟时,高府内传来一阵厮杀之声,且声音越来越大,逐渐响彻满晋阳城。 郭淮心知有异,立刻率领人手向高府内冲去,高府家兵立刻上前阻拦,且囗中脏言污语羞辱郭淮等人。 郭淮心忧自己的父亲生命安危,哪里肯与这些上不得台面之人纠缠不休,立即拔出武器杀进高府,敢予以拦阻者一律杀无赦。 正在双方激烈对战之时,郭援一身血迹斑斑的仗剑杀出高府,神色间有些萎靡不振,且脸色稍显苍白,一看便知晓郭援必受了轻伤。 郭援随行的亲卫们也死伤惨重,但无一人缴械投降或者中途反水,而是保护着郭援匆匆逃命,间或之中还传来亡命断后亲卫发出的临终惨嚎声。 郭淮十分欣喜的叫了一声:“父亲”,便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忙伸手搀扶住摇摇欲坠的郭援。 郭援有些内疚的望了儿子一眼,缓缓的低声说道:“淮儿对不起,为父没有想到高干jianian贼会如此阴险狡诈且毒辣无比,没有听从你的劝阻,才自惹此祸灾矣,悔甚,恨甚、、、、、、” 郭援话未说完便昏迷过去,郭淮手疾眼快一把搀扶住父亲,避免掉郭援一头栽倒在地上的危险。 他急忙令手下郡兵送郭援进郡守府内急救,自己挥舞着长刀策马杀向已峰涌而出的高氏族兵。 那高氏一族在晋阳城中立足数十年,根基深厚且广有人脉,如何是郭家父子刚迁来的外乡人可比、较的? 郭淮虽然有后续的家兵家将增援,郡府内忠于郭援的郡兵也来支援,却仍然不是高氏族兵的对手,双方的势力悬殊有点儿太大。 正在郭淮等人岌岌可危之时,那高干自恃自己武艺高强,手执长枪策马冲进战场,正好遇到郭淮,双方便单挑打斗在一起。 郭淮一见到伤父仇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