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一章 杀! (第2/3页)
维护他,面露感激拜道:“谢大人开恩,末将誓死难报。”“这等话,在这里还是少说为好,起来吧。”“本官叮嘱你看住的那两万大军如何了?”贾瑛又问道。“回大人,末将依大人的吩咐,将那两万大军与辽东边军分开暂押,郑村坝那边的地形是一处洼地,属下派了两万大军看守。”“再调一万大军过去,记住了胆敢有异动,格杀勿论,另外,你再派人去准备一些......”宋律听罢一愣,问道:“大人要这些东西做什么?还有咱们在城外只有四万兵马,再调一万过去,那看押辽东边军的人手就会不足了。”“辽东边军不过是被裹挟进来的,并非是心甘情愿虽杨仪造反的,如今杨仪被俘,他们没了继续与朝廷作对的理由,而且都是拖家带口的,他们也怕朝廷株连,既然投降了,就不会轻易再拿起武器。至于那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你就不要多问了。”“报!”“大人,严尚书派人送来了急信。”严华松尚还不清楚京城的叛乱已经结束,贾瑛忙着处理战后之事,也没顾上派人去送信,这会儿只怕还带着勤王大军在匆忙赶路呢。贾瑛看过信后,眉头微微一蹙。“大人,严大人所提何事?”宋律见状问道,他当下已经与贾瑛绑在了一起,经过此番大败,宋律也算彻底看清了自己的斤两,他领兵的能力实在一般,既然如此不如索性紧抱贾瑛的大腿。既然下定了心思投靠,那有些事也没必要拘着,反而见外。贾瑛摇了摇头道:“倒没什么大事,只是岑平南要北上了。”“岑平南?”贾瑛点了点头道:“原广西都指挥同知,现湖广都指挥使,参与过平定杨煌的叛乱和剿灭白莲教的大战,拜封南漳伯。”宋律听罢,心中不免露出了羡慕之色,同时地方督抚出身,同是参与过平叛,对方封了伯,那自己呢?贾瑛看出了宋律的小心思,却没有说什么,只是在他看来,宋律未免把封爵想的太容易了些,岑平南是谁,原是跟随南安王平定广西、云南,后来广西侗族叛乱,又被叶百川重用平叛,之后更是参与了同泰西人的海战,年已过五旬,沙场征战数十年的宿将,岂是宋律能比的。让贾瑛想不通的是,严华松是去河南山西调兵,怎么把远在湖广的岑平南带来了,难道湖广的都司也参加了勤王大军?贾瑛摇了摇头,不可能,大军从湖广至京城,时间上就不够。那么就是岑平南独身北上。贾瑛可不会认为只是为了平叛这么简单,朝廷已有明旨,严华松为钦差,自己为招讨副使,调宋律的备倭兵北上平叛,这里面可没他岑平南什么事。难道是叶百川?也只能是如此了,冯恒石虽与岑平南也有过共事,可自己的老师如今已经是半隐退了,就连礼部的事情都是两位侍郎在主事,且如果是冯恒石,那自己一定会知道。叶百川调岑平南北上又是为了什么?左右思索一番,贾瑛最终将目光放在了辽东方向。原本应该成为压垮贾家最后一根稻草的杨炽,阴差阳错之下,如今已经废了,也不知道东胡人听闻辽东大军入关的消息后,会不会将人直接扣下,但不管怎么样,他是别再向执掌辽东边镇了。且辽东边军一下子全都栽在了杨仪谋反一事上,关外的局势势必需要一个强势且能有能力的将领来统筹大局,如今朝中最能打的几个都领兵在外,还有几个能打的,要么年事已高,要么如蓝田玉这般勋贵中的巨擘,难得朝廷信任。也只能从外选将了。说到底,根子还在开国一脉的勋贵上,因为史鼎的缘故,朝廷本就对心生忌惮的勋贵就更难信任了。贾瑛忽然看向了一旁的宋律,心思微动。宋律见贾瑛目光看来,心里有些没底。“等城外的事情处理干净后,也该进宫面圣了,到时,你随本官一道吧。”宋律闻言,面色一喜。“多谢大人栽培。”他只是一个地方卫所出身的武将,一无功绩,二无家世,哪怕参与了此次平乱,若无圣上特旨召见,也没有机会金殿面圣的,这就是武将的悲哀,文臣尚可凭借科举一途一跃龙门,而武将则只能看命。想要让皇帝记起,特旨召见,那也得有人在皇帝面前举荐才成,有时候就是那么随口一提,与很多人而言就是天差地别的结果,可就是这么随口一提,难倒了多少人。从宫门外到金殿上有人能走一辈子,这就是朝中有人的好处。眼下虽无召见,可他陪同贾瑛一道入宫,自然说的过去,这等提携之恩,宋律都觉得是自己祖上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回头一定要重修一下祖坟。“末将去换一身朝服。”宋律看着自己甲胃上满是血渍和狼藉说道。贾瑛摆了摆手道:“就这一身甲胃就好,能不能把握得住这个机会,就看你自己了。”“末将明白。”宋律正色抱拳道。“去准备吧,还有带那几名辽东边军的将领来大营见我。”“是。”......备倭兵中军大帐,四周百步之内守卫皆被宋律调离,换上了贾瑛的护卫把守。大帐之内。看着一众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的辽东将领,贾瑛沉声问道:“可有人识得本官?”无人回应。“怎么,打了败仗,一个个都变成哑巴了?”一旁的护卫举起马鞭挨个抽了上去,喝道:“大人问话,还不如实回答。”挨了几鞭过后,终于任由开口:“靖宁伯贾瑛,先宁国代化公之后。”贾瑛看着那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罪将刘伯涟,辽东镇区区游击一员,大人要杀要剐,来个痛快,大丈夫可杀不可辱,行此般苛虐手段,未免失了宁国府的气度。”贾瑛冷笑一声道:“看来你对宁国府很了解嘛,可你忘了,你早已不是什么辽东游击,而是叛将,安敢提先祖代化公之名,当本官不敢杀你吗?”刘伯涟被贾瑛的一句“叛将”怼的哑口无言,涨红着脸说道:“末将十三岁从军,十四岁随代化公定边平安州,为营中牙旗兵,如何不能提代化公之名。”“我家世代忠良,你既是先祖旧部,缘何从逆?又有何颜面提及先祖之名!”刘伯涟脖子一梗道:“要杀就杀,何必如此羞辱。皇帝派他儿子做钦差,圣旨我等也都验过了,大人为何不问朝廷害我辽东数万将士性命之过,只责备我等从逆,杨仪要反,难道是刻在脸上的吗?朝廷圣旨悬头,钦差身份在前,你让我等如何选择。”贾瑛气急笑道:“这么说你还有理了?本官听说当日辽东镇大营军帐内可是被杨仪杀了不少人的,硬骨头都死光了,就剩下你们这些怂包软蛋,做错了事还不敢认!”刘伯涟将头别至一旁不答。不管怎么说,当初他们是迟疑了,退缩了,看着往日的袍泽一个个倒在自己面前,他们害怕了。帐中诸人,都是多少能与贾府扯上瓜葛的,这份名单是他当初从贾敬哪里讨来的,当然远不止这五人,可惜如今还活着的就这五个了。“想活命吗?”刘伯涟为首的诸人愣了愣,像是没听清楚。“本官不想再问第二次。”“你什么意思?”“辽东镇数万精锐,是朝廷和我等勋贵多年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才有的局面,这里面也有我贾氏一门先祖的心血,可如今就因为你们这些蠢货,将这样的精锐带到了万劫不复之地,只是辽东守备空虚不说,让关外的十数万百姓也都因为你们的愚蠢,暴露在东胡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