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宁府贤孙_第三百三十六章 匹夫拔刀事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六章 匹夫拔刀事件 (第2/3页)

答桉。贾敬听罢,沉默良久。“这么说来,就解释通了,杨仪叛了,杨俟死了,天下没了正统,几个皇子人人有望成龙。”贾敬看向贾瑛,缓缓道:“那你,岂不是危险了?”贾瑛咧嘴笑道:“大老爷都说了,诸皇子,人人有望成龙,咱们家,也不是没有。”贾敬深深看着贾瑛,长叹一声道:“我不希望你成为穆鸿那样的人,将整个家族都拖入火坑。”贾瑛冷笑一声道:“本来就在火坑里,何来被我拖累一说。与其苟延残喘,畏手畏脚,被人如提线木偶般cao弄,不如咱们自己搏一把,成了,这个门楣还能再续百年,败了,一切休说。”“富贵从来险中求。”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数不尽的麻烦,如今的贾家所面临的局面早已于他知道不同了,不再是因为前人遗留下的难题而困顿不安,而是因为他带来的改变,所面临的的新的困局。但不管怎么样的改变,其根本都是家族的存续,一代代人各自的努力罢了。“我就要南下山东了,秋闱结束后,陛下会派我西进接替舅老爷领兵北上,大老爷还有什么要叮嘱的吗?”贾瑛说道。“朝廷会以什么名义拿掉王子腾的九变总督?”贾瑛摇了摇头道:“那是内阁的事情。”贾敬指了指不远处,正在梳理毛发的苍鹰道:“把它带走罢,京城这等繁华之地,不是它该呆的地方,今后若无人给它喂食,只怕要饿死了。”“它有名字吗?”“苍青。”贾瑛点了点头。“当心杨炽,他可没那么简单倒下。”“忠顺王和咱家,到底有什么仇怨?”贾瑛不解道。如果只是两家勋贵之间的矛盾,不至于让贾敬特意提醒他。“老一辈的恩怨了,真要问,千头万绪,我倒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总归先帝的几个儿子没一个是简单的,如果有一天咱们家要是落了难,他指定会踩上一脚的。”“我记下了。”贾瑛点点头道。什么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对方是敌人就足够了。......礼王府。杨佋正与穆鸿相对而坐。“宁国府的那位大少奶奶没了,说是一早卧病,叛军围城时受了惊,中风没得,看来贾瑛是想彻底和咱们分割清楚了。”穆鸿面露回忆,缓缓说道:“论辈分,他算是你侄女。”杨佋握了握拳道:“这个仇我记下了,只是就这么看着,我不甘心。”“再等等,再等等。”穆鸿阴沉的脸色自顾呢喃道。这时,南怀恩从外面走了进来。“王爷,恩侯,诏狱那边刚传来消息,史鼎自缢了。”穆鸿没有感到意外,只是澹澹说道:“意料之中,今日各家都有人登贾家门,就连蓝田玉都派了自己的儿子前往,陈文瑞也开始耍滑头了,老夫给他写信让他想办法保住史鼎,到现在都没答复。”勋贵联合起来的意志,哪怕是皇帝内阁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他们更阻止不了。“舅舅,您该出山了,咱们不能总是这么被动下去。”杨佋说道。穆鸿点了点头道:“再等两日吧,半月前,老夫就给皇帝上了折子,说老夫时日无多,想见见故人,车架应该快到了。”严华松率领的勤王大军终于赶到了,可惜京中的战事早已结束,勤王大军,勤了个寂寞。“现在的年轻人,当真是不给老前辈一点活路啊。”严华松心中无限感慨道。这时,前来传旨的宫人说道:“严尚书,陛下口谕,着两位大人一到,便即刻入宫议事。”严华松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岑平南道:“岑大人,请吧。”“严大人请。”......皇宫内。还未到华盖殿时,路上便遇到了结伴而行的内阁四位阁辅,严、岑二人一一近前问礼。“华松辛苦了。”傅东来想着严华松点点头,给了岑平南一个回应,便转身继续前行。杨景、顾春亭二人则只是略微驻足点头示意,并未停下来。严华松紧跟其后,独留叶百川、岑平南待在原地。“平南拜见阁老,自两广一别,时今已有四年矣。”岑平南后退几步,躬身深深施了一礼。“子高,快快起身,来了京城就好,来了京城就好啊。”叶百川把着岑平南的手笔,步履缓缓前行,一边说道:“本该给你摆个接风宴,只是当下事情紧急,你我也顾不得叙旧,我写给你的信,你路上都收到了吧。”岑平南点点头。“陛见之前,我先于你打声招呼,此次朝廷起任你,是想让你前往辽东,你心中该有个准备才好。”岑平南说道:“大人,有句话,下官不知当讲不当讲。”“你我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叶百川笑道。“这一路来,下官随军而行,入京勤王,天大的事情,可大军足足走了八天的路程,这还是下官和严大人几令催促的结果,原本不该只是三万大军入京,只是还有一部落在了后面,严大人不敢多报,这才取了三万这个数字。这样的军队......唉。”岑平南摇了摇头。叶百川笑着说道:“所以,陛下才点了你岑平南来。”“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阁老,这个差事不好当。”这才刚见面,岑平南便数次叫苦,这让叶百川心中有些不大高兴,但还是心平气和的说道:“朝廷会鼎力支持你的,内阁这里,有我和傅阁老在,你还担心什么。到了驾前有什要求,你尽管提,只是万万不可在这种时候掉链子。”“下官明白。”岑平南哪听不出叶百川话里隐隐带着不满,可事关重大,差事接下来容易,做好了难,一个不慎,辽东就会在他手里丢掉,到时候可不止是抄家杀头那么简单,而且常年在军中的岑平南如何会想不到这是在勋贵口中夺食一出,他也是有苦难言啊。不过,他既然在收到叶百川的信后,就决心北上,也未尝没有搏一搏的心思,富贵险中求,朝廷若没有变故,哪里有他们这些地方将领出头的机会。华盖殿内。“陛下,宋律今日上书,说蓟州防务空虚,不可日久,请求大军继续北上了。”顾春庭说道。嘉德听罢,点点头道:“备倭兵确实在京城耽搁的太久了,准其所奏。”叶百川还待说什么,只是嘉德已经先一步开口定下此事,也只能作罢。辽东边军的数万匹军马,还没要回来呢,这下把人放走了,想要,就更难了。“陛下,岑平南到了,严尚书率领的三万勤王大军也到了。”“宣。”......京城外。陆陆续续的地方卫所官兵,正听令赶往南苑大营暂驻,只是放眼看去,军旗歪三倒四,队伍三三两两拖得老长老长,甲胃套在身上歪歪斜斜,谈不上半点军容风气,偶有看到路过往京城赶脚的带着孩子的村野妇人,嘴里还不时打几声口哨,说些腌臜下流的言语,热的四周同袍哈哈大笑。战乱平息后的官道上,再次变得车水马龙,各地因战事耽搁停驻京师周边的商队货行都想赶在第一波到达京城,如今城里什么都缺,仅这一遭就能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这是哪里来的兵大爷?”商队中有人问道。“听说是朝廷调来攻打叛军的,说是什么......什么勤王,对就是勤王。”路人回道。“笑死爷了,就他们这样的,还勤王?手里拿根烧火的棍子,就当自己的是天子亲军了,还不是人家靖宁侯平叛,他们来摘桃子嘛,尽给自个儿脸上贴金,爷听着都臊得慌。”商队中的人似乎有些地位,锦衣绸衫,也不怕旁边行进的大军听到,就这么扯着嗓子在官道上一阵嘲讽。旁边还有人搭腔道:“爷说的可一点没错儿,听说打败叛军,生擒贼首的,是俺们山东的儿郎,哪有他们什么事。”“狗嘴里放屁,说什么呢,当心大爷砍了你的脑袋。路过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