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宁府贤孙_第三百四十一章 琏二:才两房而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一章 琏二:才两房而已。 (第2/3页)

王,这在大乾朝四代君主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大朝不辍小朝不断才是应有的常态。可自八月以来,内阁的众人就发现许多大事皇帝都不再亲自过问了,而且司礼监的权势也隐隐有种突破往常的态势,戴权甚至已渐渐掌握了加印代为批红之权,这让内阁的众人隐隐感到不安。是以朝中才会在杨仪刚刚叛乱后就有了早立储位的声音。不是没有人上疏反对过,只是嘉德却对这些谏言置之不理,若是逼迫过甚,奉天殿外一顿廷杖了事。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即便是内阁在许多事情上也会感到掣肘,臣子终究是臣子,而太监则是皇帝的家奴,若有了太子,朝臣就有了同司礼监一争披红加印之权的资本。傅东来收敛心中的杂绪,示意严华松开口。“回陛下,九变总督王子腾军报,大军在北进途中,经过亦不剌山时,遭到了匈奴王庭主力的埋伏,前锋湘军营折兵逾半,退守吐鲁番。”朝廷即将诏王子腾回京,在这种时候,大军遭遇惨败,嘉德心中不知是何想法,只是脸色一如既往的差。“还说了什么?”“军报中说,匈奴人在亦不剌山谷埋了大量的火药,湘军营主将木恩赐大意轻敌,贸然进谷,才招致的大败。”严华松小心翼翼的回道。殿内众人听了,纷纷皱眉。大乾对火药火器的禁令近乎苛刻,军器局没生产一石火药都有记录在册,包括最终的流向和用途,匈奴人冶铁锻造工艺最是落后,他们如何有了这么多火药的?“查!”“给朕查清楚了,刑部、督察院、绣衣卫都给朕去查!”嘉德双手紧紧的把着御座上的龙头扶手,极力保持平静的面容之下却是无边的怒火,他决不允许眼看功成的大业毁于一旦。“快马急递给贾瑛,让他尽快赶往哈密。”......杨府。同杨景在朝中低调不显的权势不同,杨府的府邸在整个京城也少有几家官员能比,倒不是杨景贪图享乐,只是皇帝把他摆在一个泥塑的位置上,或许是为了安抚,几次下旨扩修杨府宅邸,只京中的宅子,就已经赐了七八处,这或许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今日杨景刚刚回府,首在门外的管家便在耳边低语几句,杨景神色如常的点了点头,入府后却直向后园而去。花园的八角亭中,穆鸿正独自一人对着一盘棋局,时而皱眉沉思。杨景看向亭中脚步微微一顿,神色间有些复杂,最终还是走了过去。“穆侯爷亲来,怎么没派下人提前来说一声,老夫今日正巧晚归,让穆侯爷久等了。”八角亭中杨景朝着穆鸿拱了拱手。“廷敬啊,你我多年老相识了,又何必如此见外......如今你身为首辅大臣,别说了才等了一个时辰,就是再长老夫不也得等吗。”穆鸿并未起身,只是大有深意的说道:“身子愈发的勉强了,就不起身了。”看着皮笑rou不笑的穆鸿,杨景心中不断地猜测着对方的来意,嘴里说道:“侯爷都说了,老相识,不必见外。”说着也在对面坐了下来。“月初时便听闻侯爷进京的消息,只是近来朝中事多,未能抽得出时间去拜访。穆侯爷也是知道的,世人都说我这个首辅是个泥塑木偶,可偏偏凡事还都要在场,想推都推不开,唉。”穆鸿笑了笑道:“老夫还以为首辅大人是把我这个老朋友给忘了,也只好亲自登门了。”“也是没办法的事,趁着还能动,想再见见故人,时间不等人啊,保不齐哪天你我再见时就是阴阳之隔了。”杨景没有接话,而是等着对方的下文。几年的泥塑首辅下来,杨景也看开了许多事情,人臣他已经算是到顶了,进无可进,宦海四十余年,曾经的头角峥嵘早被岁月磨平了,还有什么好争的,无所求则无所失。何况皇帝信任傅东来,大势也不在他这边。既然想通了,有些人自然就不想见了,有些事只当做一概不知。被穆鸿点破,杨景也不觉得尴尬,事实本就是如此,彼此心知肚明,又何必多余掩饰。何况,以他如今的处境,又能做什么呢?穆鸿是个有大图谋的,虽然不清楚具体是为了什么,但杨景知道眼前这个人可不想看到的这般衰老无力。“听说西军兵败了?”穆鸿悠悠开口道。杨景眼皮微眨,朝廷也才刚刚收到的消息,且仅限于当时在场的几人知晓,听对方的语气似乎比朝廷还要知道的早。不过转念一想,对于一个执掌东平王府近五十年的老人而言,又不觉得有什么,“内阁也是刚刚收到西军递来的军报。”杨景澹澹回道,似乎不太想继续这个话题,但总是躲不掉的。见没了下文,穆鸿也看出了对方的心思,却毫不在意,自顾说道:“只怕傅东来要有麻烦了。”杨景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他太霸道了,却又总将天下人看的太轻,当年主政地方的时候,一地官员就只能俯首听命,大凡有不称心的,他也不吝打压,大乾的东来公,也不过是有才而无德之辈罢了。”穆鸿说的毫无顾忌,因为他对面的人是杨景。李恩第面前他俯首听命,那是因为李恩第是他的恩主,可傅东来又是什么?“没想到升了次辅依旧如此,论功绩,王子腾未见的比他差了哪儿去,可他却纵容门下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压,总是泥塑的菩萨也有三分火气。”说着,穆鸿抬眼看了看对面之人。“更何况,他如今也要回朝了......”杨景蹙眉道:“胜负乃是兵家常事,这又同傅东来有什么关系?”穆鸿露出了笑容。“这就要看廷敬你是如何想的了。”“你想对付傅东来?”杨景盯着穆鸿问道,随即又摇了摇头:“没有胜算的,一百个杨景在当今心中都抵不上一个东来公。”“那就再给天平上加一成筹码。”“什么筹码?”杨景下意识问道。穆鸿却扯开了话题,忽然说道:“听说近来朝中因为立储之事,皇帝杖责了几位大臣。不知,廷敬对此如何看?”杨景皱眉,才觉自己似乎又进了对方的陷阱之中,又或许......他从来没有看开过。“当今共有八子,嫡长子早夭,嫡次子圈禁,嫡三子遭祸,如今剩下的五子,只有三子成年,皇七子尚还差两年出宫,皇八子不过蹒跚学步。只说当前成年的三位皇子中,其中两位都平平无常,雍平郡王一味享乐,皇六子镇国将军喜好文道,只怕不甚得陛下喜爱。余下两位宫里的皇子则不好说,唯独一个礼孝郡王既有资历,也有能力,只是看陛下的意思......”其实在当今百官眼中,这储位似乎也没什么可争议的,事实就明白在那里,大家既不是瞎子也不是傻子,可偏偏皇帝装聋作哑。难道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