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81章被起尸光环笼罩的棺材嘿(9700求订阅) (第4/5页)
胖子惆怅的说道: “虽然胖爷我惦记开棺材很久了,但是这次也没带着趁手的工具,所以只能忍痛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了。” 紧接着胖子又挤眉弄眼的说道: “这次也不能让天真再给里面的东西‘尸变加倍’了,刚才已经加过一次了,也该歇歇了。” 吴邪挠了挠头,笑嘻嘻的说道: “这石头棺材外面的雕刻好像还挺有内情的,也不能让老周开棺,直接就暴力给怼碎了,啥都剩不下。” 周凡嘿嘿一笑,说道: “小哥这个传说级别的开棺大佬出手准没错。” 小哥对着众人微微点头,伸出修长的手指,紧贴着棺材缝缓慢的摸了一圈,说道: “没有机关。” 小哥看了看棺材盖子上面的那些裂缝,并没有直接从那里动手。 而是抽出黑金古刀,顺着棺材缝慢慢的划动。 数秒钟后,小哥的手微微一顿,黑金古刀被棺材里面的八宝玲珑锁卡住了。 小哥对着众人打了一个手势。 周凡吴邪胖子都眼冒金光的凑了过来。 小哥的双手握住黑金古刀,缓缓的翘起了一个微妙的弧度,向旁边一挑,一带,一勾。 咔哒。 一声其实很普通。 但是听到众人耳朵里却赏心悦目的,细微的动听声音传了出来。 砰。 石头棺材已经破损严重的盖子,直接就弹飞了。 啪嚓一声,棺材盖子在地面上摔碎成了一片碎渣。 一股异常腥臭的味道,瞬间如同蘑菇云般的轰然喷薄而出。 吴邪和胖子的双手带出了残影,拿着防毒面具就要往脸上扣。 但是他们刚刚抬起手。 三青鸟扑扑扑的一抖毛,对着那团腥臭的烟雾打了一个哈欠。 一层极其细微的冰渣喷薄而出。 这些冰渣细小的像是云团一般,直接就把那些腥臭的烟雾给包裹了起来。 周凡趁着这团“冰雾”下坠之前,直接伸手推了一下。 正团“冰雾”被推飞到十几米之外,啪的一下在较远处摔成了一片粉末。 三青鸟圆溜溜的小眼睛对着棺材里面扫了一下,瞬间就精神了起来。 众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好家伙,看来这棺材里面确实是个硬菜。 众人的视线向着棺材里面望去。 只见到里面是两个尸体。 他们的脑袋都冲着棺材板子,两人并排躺着。 他们的脚,大概都和对方的腰腹部位平行。 两个人都穿着十分华丽,又带着明显的异域风情的礼服。 整套礼服都是用极为高档的丝绸,缝制而成的。 他们的外面还套着带着动物毛的交领斗篷。 两个人的脑袋底下,也枕着丝绸的枕头。 手上和脚上,同样套着缝制的十分精致的,丝绸手套和袜子。 在他们的身边,被密密麻麻的塞着数量众多,大小不等的头盖骨。 吴邪脸色发绿的倒抽了一口冷气,说道: “这是啥意思?” “这棺材是以前被人开过,把陪葬品给换了?” “还是这俩人生前有什么问题?” “我看他们穿的衣服什么的,都是非常高档的,怎么陪葬品弄得这么邪性,塞了一大堆头盖骨啊?” 胖子搓了搓手,从背包里面抽出来一个伸缩杆,来回来去的扒拉着那两个人的衣服,啧啧称奇的说道: “好家伙,这一身的衣服可是值钱。” “连枕头和手套袜子,全都是配套的花纹,真是讲究人。” “但是我瞅着,明显这些丝绸的布料,还有上面的那些花纹,都是咱们中原的制作方法。” “衣服的款式,虽然已经尽力的仿着中原的样式了,但是很明显就是什么异域小国的土豪风格。” “嗯?这写的啥?长乐大光明锦?” 小哥习惯性的想要伸手去翻那两个尸体。 周凡吴邪胖子一个劲的给小哥打眼色。 示意小哥,别看这俩东西现在一动不动,绝逼是在等着人下手摸的时候,来个反杀。 小哥本来毫不在意跟尸变的东西正面硬刚,但是看到三个人都眨眼的快抽筋了,只好表示放弃直接动手。 小哥看了看黑金古刀,又瞅了瞅胖子拿在手里面的伸缩杆,怎么都不得劲。 周凡的目光微动,拿出来竹狮印玺。 簌簌簌。 几根细小的竹藤从小哥的脚边蜿蜒而上,拧成了两个食堂打饭阿姨专用的那种,“超大号加rou的夹子”。 其余的竹藤又碎裂成了光斑消散掉了。 小哥拿起了那两个“大夹子”,像是翻捡rou饼似的,翻看着那两个尸体。 吴邪和胖子带着一脸憋笑的表情,对着周凡比了一个大拇指。 三个人都趴在巨大的石头棺材的边缘处,看着小哥细致的翻看着尸体。 周凡想了想,拿出手机拍下了“认真翻检尸体的小哥”的照片。 片刻之后。 小哥凝视着那两个尸体,说道: “是精绝国的尸体。” 胖子一愣,说道: “那这俩都是精绝国的贵族吧?” 吴邪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说道: “精绝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超级小的地方。” “跟县城差不多大吧?哎,不对,要是那种大的县城,都能装下好几个精绝国了。” “说实在的就精绝国那种偏僻的小地方,如果不是那里的顶级贵族,怎么可能穿戴成这样?” 胖子眼睛如同探照灯似的,扫射着这两个仍然“按耐不动,非常有耐心的”尸体,哈哈大笑道: “说的也是,穷的人穷的千姿百态,土豪的生活都相当的一致。” 周凡笑了笑,说道: “精绝国确实非常的小,《汉书》里面是这么记载的。”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 “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 “东则接汉,厄以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