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4章 慕溪心事,篁岭留情 (第2/2页)
这些叫做鲸鹿的店。 而这样的事还没结束,未来还有几个城市依旧还会有。 安慕溪就很难受。 自己到底怎么了? …… 夜晚。 林深鹿打开电脑。 开始书写这一篇关于篁岭的故事。 从鲸鹿民宿回来。 大家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 林深鹿说不出来到底是怎么了。 但是感觉总是怪怪的,大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故事吧。 眼下,林深鹿最重要的就是将心中对篁岭的美好极致的展现出来。 于是…… 键盘在轻轻地跳动。 一段段文字在屏幕上展现。 “对于婺源这个地方,我总是有着解不开的心结,多年前,我曾在很多文章中读过婺源,而那时不懂欣赏。如今作为一名非专业的摄影师,对婺源这片圣土总是向往不已,这个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曾出过多少醉人心脾的照片,而篁岭,这座已经有了六百年的徽州古村,因晒秋传统文化闻名于世,是婺源这片圣土上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本是一个爱到处走动的人,走过无数的大山大水,从南方的人间天堂苏杭二州,到北国的冰城,从西部的彩云之南,到东边的黄渤两海,再没有一处风光比这婺源的美景更具有中国风味了,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却让我生出一些不曾见过、不曾生活过的期许来。” “北方的风已经肆无忌惮的刮起,温度也在慢慢的变低,可是篁岭的天气依旧维持在十多度,这种温暖的艳阳天竟成了我避寒的圣地,刚好枫叶变红,来到这山中小镇,一探这徽式建筑,二品这枫叶美景,三读这晒秋习俗。” 林深鹿的手敲打的很快。 这些天已经看尽了篁岭的美丽。 心中当真是留存了太多的美好故事。 此刻打字,这些美丽全都井喷式爆发出来。 林深鹿继续写着…… “俯瞰着篁岭村,晒秋人家摆出丰收的果实,金黄和大红的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是如此的鲜艳明快,仿佛一幅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 “傍晚的时候坐在晒秋的阁楼上,看着远处的夕阳渐渐的落下,最后一抹阳光轻柔柔的落在这些农作物上,整个世界顿时安静了许多。” “炊烟起,远山中,农家忙碌,早起在村中闲逛一番,就能看到如同山水画一般的清晨,好一幅晒秋的画面。” “一轮明月升起,篁岭这座小城的家家户户亮起了灯盏,金黄的颜色在深蓝色的天际中显得那么温柔可爱,每家每户散发着阵阵菜香。” “天下好景三十六,此处美景更不同。劝君无事且登临,看风吹过晓枝东。” “纵是赏遍天下的美景,也过不得美人关。” “不在画中游,未解画中意。” “当清晨的风吹起炊烟袅袅,农家开始一天的忙碌,这山中的村落也开始苏醒。” “篁岭的每一处风景都别有韵味,仿佛一卷卷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如此的有韵味,又是如此的动人。” 林深鹿越写越投入。 将篁岭的美彻底的写了出来。 不过也确实如此。 在林深鹿的心中,这篁岭是真的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篁岭,也有如此佳境,陶渊明是最适合在自然的,只是不知他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是否见过这如梦的篁岭。来此不仅仅是欣赏这晒秋人家,更是饱读这中华传统的晒秋习俗。 晒秋本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多出现在山区之中,由于地势原因,山中并无太多的平地可以挂晒农作物,所以农家只有利用自家的房前屋后和阳台晒致瓜果作物,由于秋收果实的颜色鲜艳,搭配着色泽淡雅的农家小院,对比之下,宛如一幅精美的画作,也成为了很多画家或者摄影师创作素材。 这便是林深鹿所看到的。 也是林深鹿所想表达出来的。 展现给孤独星球那些朋友去看的美丽。 “从很多书上看到过晒秋二字,也多少听过圈内好友来这里拍摄搞创作,虽然很多人知道篁岭,却很少有人能够走进那童话般的画面,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依山而建的旧房子无时无刻的不在诉说一段历史,一个典型山居村落,一个浓缩版的婺源,晒秋已经成为篁岭的符号,美的让人心醉。” 林深鹿对篁岭的体验是细致入微的。 还记得那个清晨,阳光缓缓升起,到了上午的九十点钟,村子里的一切变的清晰可见,村子里也开始涌入了大量的游客,人和景也互相交融,相互相辉。 …… “如果你喜欢游历山水,品读中国文化,这里绝对是一个你不会留下遗憾的世外桃源,即使晒秋二字曾经的你闻所未闻,这里的美也会是你忘记语言,忘记歌颂的地方。” 林深鹿写到这里,仿佛想起那个下午,自己走过一段幽深洁净的青石板路,路过一个农户人家,几位老人在低头忙着手里的农活,一派欣欣然的农家景象,身后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而穿过338米的天街,隐隐约约可以听到鸡犬的声音,村落里的居民也开始沿着这条街走到各个小巷之中,两旁的徽派建筑是这座小城的历史符号。 缓慢走过,那些时光留下的梦。过了主干道,每一条巷子都非常的悠长静谧,走在这里,身旁是淳朴厚重的徽派古墙壁,阳光斜斜的照射进来,好似一个时光隧道。 阳光西斜,又是一段时间缓慢走过。 “烟火千家,商贾四集”的繁华早已经不复存在,只有那斑驳的墙头,历经千百年风雨涤荡,依旧屹立不倒。 已有500多年建村史的篁岭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植、曹振镛的故里,所以篁岭人秉承了祖上遗风,依山而建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民风淳朴。 错综复杂的小巷,就是一座中华历史文化研究的宝库,每一处的砖瓦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推进。 这里的房屋鳞次栉比,巷道纵横交错,背靠青山,面朝花田,只不过这时节不对,花还未开,但梯田的面积之大,可以想象出花开的繁华壮观景象。 林深鹿的记忆回到了那个下午,一位吹笛子的老人时不时的打开窗户,对着远处的山林吹响优美的旋律,行走在天街上,耳畔是悠扬的笛声,惬意至极。 篁岭篇。 林深鹿完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