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9】史湘云乱点鸳鸯谱,张居正首辅欲回朝 (第1/1页)
贾探春嘻笑道: “我听说,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对云meimei有意,那冯紫英文武双全,堪称将门虎子,算得上是难得的良婿。” 史湘云臊得满脸羞红,轻轻推了一下贾探春,撅着小嘴嗔怪道: “三jiejie,你可别乱点鸳鸯谱了,我都没见过冯紫英,他怎么就跟我扯上关系了?” 王熙凤笑着打趣道: “我也听说了,王孙公子卫若兰好像也对云meimei有意,云meimei可要把握住机会,不要错过了这个东床佳婿。” 史湘云抓住王熙凤的胳膊,扭扭捏捏地晃动了几下,嗔笑道: “琏二嫂子,你就饶了我吧,俗话说‘一女不嫁二夫’,你跟三jiejie再继续编排我,我担心我名声受损,以后真嫁不出去了。” 王熙凤伸出食指,轻轻戳了一下她的脑门,戏谑一笑道: “云meimei羞不羞啊?这是急着嫁人了?” 此话一出,周围响起一阵哄笑声。 等笑声停歇下来,李纨环视众人,说道: “咱们言归正传,品评一下蔷哥儿的诗,我给大家念念。” 说着,李纨拿起贾蔷写的诗,念诵道: “锦鲤腾空跃龙门,夜飘细雨湖作盆。 蹉跎半生红颜老,半人半鬼半缕魂。 云开雾散旭日升,万里春融雪无痕。 世俗繁欲住本心,心执意着度晨昏。” 念完后,李纨舒朗一笑道: “此诗言语豪迈,磅礴大气,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该做的诗! 下面,大家还是按照刚才的顺序来解析这首诗,但由于此诗是蔷哥儿做的,尾联不能由他自己来解析,你们谁愿意解析尾联?” 话音落下,林黛玉刚想开口,却见薛宝钗抢先站了起来,落落大方地笑道: “我愿意。” 林黛玉的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悦,但她只是撇了撇嘴,并没有说什么。 李纨笑道: “好,那就由宝姑娘来解析尾联,接下来,咱们还是按照最初的顺序,由云meimei先解析首联和颔联。” 史湘云爽朗一笑道: “首联的意思是说,锦鲤腾空越过龙门,引用了鱼跃龙门的典故,夜里从天上飘洒下蒙蒙细雨,地上的湖泊正合适可以当作接住雨水的盆。 颔联的意思是说,年少时挥霍青春,蹉跎岁月,不知不觉中已经青春不再,红颜半老,以致于落得个不人不鬼,半生潦倒的下场。 就像那白海棠,纵然在盛开之时,美轮美奂,生机盎然,却总有零落为泥碾作尘的一天。 此联的寓意是要警醒世人,不要虚度光阴,碌碌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李纨笑道: “云meimei分析得很好,下面由宝玉来解析颈联。” 贾宝玉思索片刻后,笑道: “颈联的意思是云开雾散之后,旭日冉冉升起,春临大地,绵延万里的积雪都消融不见了。” 薛宝钗紧接着说道: “尾联的意思是,虽然世俗之中,充斥着繁杂的欲望,但依然要守住本心,不忘初心。即使孤身一人,也要独善其身,心性执着坚韧地安稳度日。” 李纨抚掌笑道: “好!下面,我来评选本次诗会的魁首。” ...... 与此同时,在大明宫养心殿里。 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走到玉阶下,手握拂尘,抱拳鞠躬禀奏道: “启禀陛下,首辅张居正张大人已经病体痊愈,他派人送来一份奏折,启请陛下御览。” 朱翊钧脸色一变,招招手,吩咐道:“快把折子呈上来,朕看看。” “是!” 戴权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奏折,双手递给朱翊钧。 朱翊钧接过来看了看,脸上浮现出不悦之色,有些不情愿地感慨道: “张首辅回来了,朕就不能像以前那么清闲了,你立刻传旨给文武百官,明日大朝会,张首辅将回朝议政,让文武百官准备好奏折,等着张首辅的垂询。” 张居正乃是三朝元老,地位超然,曾发起并主导了“万历新政”,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制,开始以土地大小为标准进行征税。 使得无地的百姓减轻了缴纳税款的负担,而地主官绅缴纳的税款却增多了,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税负,也遏制了土地的兼并。 张居正整饬朝纲,巩固边防,国库日益充盈。 只不过“万历三大征”耗费了大量的军粮和军饷,几乎耗光了国库的钱粮。 虽然张居正老成谋国,居功至伟,但人无完人。 清官海瑞就说他“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张居正身负绝学,锐意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乃是治世之能臣。 但同时,他也独断专行,表里不一,待人不善,贪墨银钱,生活奢靡,流连于犬马声色之中。 除了三朝元老的身份之外,张居正还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老师,朱翊钧对他很是敬畏,可以说是又敬又怕。 去年在打赢了万历三大征最后一战之后,张居正病倒了,朱翊钧没有了他耳提面命的管束,终于放飞了自我,还在今年年初建了一座新宫。 然而,现在张居正的病痊愈了,又要回朝参政,朱翊钧当然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 张居正权倾朝野,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而且忠心耿耿,没有丝毫反叛之心。 朱翊钧不敢动他,也不想动他。 只不过,朱翊钧估计,这次张居正回来后,肯定又要数落他一顿,苦口婆心地劝谏他奉行节俭,不应修建新宫。 朱翊钧想想都觉得头疼,就在他忧心忡忡,闷闷不乐的时候,忽然眼前一亮,心中暗忖: “朕好久没去看蔷儿了,等张首辅回来,朕可以带他去看看蔷儿。 一来,可以把张首辅的注意力转移到蔷儿身上,免得他对着朕唠叨个不停。 二来,还可以考校一下蔷儿的才学,顺便让张首辅指点指点蔷儿。” 思及此处,朱翊钧心里的阴霾一扫而空。 ...... 另一边,在芦雪庵中。 李纨环视众人,笑道: “在我评定名次之前,大家先来讨论一下,谁写的诗是最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