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1/2页)
“怎么会这样?那里的地看起来,都很平整,也都很好的样子。” “而且,很多海边的地方,都可以建造别墅,弄什么海景房的,怎么我这里...” 看着文件上面的信息,洪筠顿时就睁大眼睛,有些不可思议的惊呼出声。 只是话还没说完,就发现自己似乎有点说错话了,这年代哪有海景房? “洪,海景房跟这个不一样,这片海滩也和建造海景房的海滩不同。” 好在,屋里这二人,是能听懂这个词的。 这年头,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享乐主义的风头,海景房倒是并不陌生。 不过,就像他们说的,陈村这片靠海地,还真不太适合建造太多现代化的建筑。 根据大使找来的几位地质专家调查的结果,摆在洪筠面前的资料写的很明确。 这片土地,看似有三千多亩地,但真正可以没有过多隐患的修建建筑的土地,大概只有一千亩。 也就是原本村落建造的地方,还有洪筠现在建厂的位置,再加上靠近山林的一块地方。 其他太靠近海边和码头的地方,地质过软,地基不容易打。 最重要的是,那几位地质专家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打了下测试洞。 测试的结果,是那片地下面有很多空洞的地方,很可能是跟海水有连通的地方。 目前看塌陷的几率不大,因为水源不是活水,应该是某个地方有漏洞。 每次涨潮的地方,可能会灌进去一部分水,只要不大面积破坏上面的地质层,基本没什么问题。 但是,要在上面修建工厂甚至住宅楼的话,那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甚至说不定哪天涨潮大了,海水直接漫灌进来,所有东西就都毁了。 “这么说来,我买的那片地,竟然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能够利用的?” “剩下的地方,就全都浪费了?” 看着面前的资料,要说不难受是假的。 哪怕洪筠的钱像是大风刮来的一样,很轻松就搞到了这么大笔资金。 但怎么说也是自己的钱,直接打水漂了,心里肯定不舒服。 不过仔细一想,他买的这三千多亩地,本来价格就很便宜,翻三倍其实也不算贵。 只能说,这年头土地太便宜了,顶多就算是他资助陈村的村民,能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 “现在看的话,的确是没什么作用,但以后科技发展了,也不一定就一直用不上。” “反正这些地都是你的,空着也不会有税,更没人会没收。” 约翰夫拍了拍洪筠的肩膀,安慰了洪筠一句。 却不知道,他的这句安慰,更让洪筠心里一阵无奈。 这句话简直是有点戳心窝了,可他现在还没办法反驳,毕竟二三十年后的事,现在谁敢说自己一定知道? “你说的对,约翰夫,我并没有太因为这些浪费的土地而烦恼。” “我现在发愁的是,这样一来,我做好的计划,恐怕就要全部报废掉了。” 望着面前的资料,洪筠苦笑一声。 他的计划是,山下做工厂和工人宿舍,半山腰的位置比较隐蔽,可以建造兵工厂和兵营驻地。 现在一下子砍掉了三分之二的工厂和宿舍面积,难道要他将这些计划放到黄山村那边? 可黄山村能用的地方也不大,真正能用的,加起来能有个三五百亩就差不多了。 这还是算上所有的山林,还有那一片不小的水源湖泊。 如此一来,他就必须要做出其他选择了。 下一批的设备过来之后,工厂的扩建就要开始。 基本上,工厂会直接扩张到八百亩左右的面积。 剩下二百多亩的土地,是建造住宅楼的地方。 哪怕不考虑太多绿化之类的东西,只考虑采光的话,一共能建差不多九十栋楼左右。 每栋楼按照一层四户来算,六层楼的建筑,一共加起来能容纳两千一百多户。 一家三口来算,顶天了能住六千多人。 哪怕按照一家四口人算,硬塞的话也不过八千多人。 洪筠现在手下就已经有了近五千人,也就是说整个折腾完,顶多就能再招几百口人。 能用的劳动力,最多能再添大概两千人左右。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毕竟这年头能住习惯这种筒子楼的人不多。 他不可能搞的容积率太高,那样的住宅太压抑了。 所以,七算八算,估计他这点地用完,就手里这点人差不多能住下就不错了。 撑死了再多个千八百人,堪堪能凑合撑起来这个八百亩的工厂。 如果再想办法,在西关镇那边购买一批土地,搞点住宅楼建起来,顺便扩展下山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