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2章 奉天承运 (第2/2页)
这些人在人群中,就如鹤立鸡群一般。 甚至这些人也非常的自豪,跟个大公鸡似的昂首挺胸。 在永城,红枪会的招牌比士绅地主们的话都管用,几乎没什么人敢来欺压招惹,更别说成为红枪队员,还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了。 百姓都是现实的,他们可不管什么太多的大道理,眼前实实在在的好处是最诱人的,尤其是在眼下这种灾荒动荡年月。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过来,大丘集场上本来就很大地方,现在场边的麦收了,能容纳更多的人。 “这不是怕有上千人了吧?” “何止,估计还不止了。” “还有人来。” “这不得几千上万?” “上万估计没有,但今晚两三千肯定是有的。” “我的亲娘咧,这么多人。” “那是,咱们红枪会现在多大名声?徐州颍州都传的有名了,分坛都要开到开封城去了。” 这种乱世之中,到处都是土寨,以及民众自发结成的会社组织,不管是会还是道还是教还是门又或是帮等等,反正打出各种名号,也都是为了互帮互助,为了抱团取暖。 永城这里红枪会出名,而听说在徐州那边大刀会出名,往北的兖州那边,则练拳的出名,在淮安那边,有个小刀会也很出名。 而在海州,据说有个斧头帮。 ······ 不管叫什么名,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士民结社以团结自保。 剧烈动荡的社会,官方的力量已经难以下乡,官匪难分,灾情不断,幸存的民众必须自保自救。 鼓声响了起来。 场上喧哗的人群,渐渐安静。 鼓声越来越清晰,然后是号角。 这些都是军伍之中的金鼓号令之声,也是红枪会平时习练的战阵之法,后来开坛时也用上了。 听到这些,大家都自觉的闭嘴。 三通鼓号过后。 忠义红枪会的大师兄兼总教头赵忠义,骑着一匹枣红马,提着一杆红缨枪,带着整整一百人的红枪护会队走了出来。 这一百护会队员,个人头裹红巾,腰缠红巾带,人手一杆红缨枪,最惊人的还在于他们居然全都骑着骡子。 他们排着很整齐的队列出来,所有人都不自觉的给他们让开了一条大道。 经常参加红枪会练枪的陈十二不是头次看这场面,但看一次震惊一次,向往一次,就这势头,这威风,连砀山最大的那股捻子都比不上他们,那些捻子虽然也多马骡,但也不敢说有这么齐整的五百骡队。 赵忠义带着一百骑骡护会队特意搞了一出骡兵阅兵,把全场人都震住后,这才下马。 来到提前搭好的台上,他高声喊道。 “请老夫子登台开坛!” 老夫子一袭道袍,很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飘然而至。 “拜玄天上帝!” 赵老夫子带领所有人面向南而拜,高呼拜玄天上帝。 然后老夫子起身,拿出一张黄符纸,念念有词,许久收符,让赵忠义取来一盆圣水,将符点燃,然后符灰融入盆中圣水。 “玄天帝君赐下符旨、圣水!” 本次入会的三十六名年轻队员被召上来,他们原是外围队员,经过了观察后提升为正式会员。 所有人上台,被老夫子当面收入会中。 入会仪式既简单,又有些神秘。 简单是他们上台,老夫子赐他们一杆红缨枪,一条腰带,然后一把短刀,接着带到台上的一个神秘的黑帐之中。 在里面再进行一个传功。 弄个黑帐,对外称是法不传六耳。 当然里面究竟是怎么传的,外人看不到,入会的人也绝不许透露半分。 陈十二激动万分的站在台上,由老夫子交给他入会三件套。 然后三十六名新会员一起跟着进了黑帐之中。 进去后,里面点着几根蜡烛,很昏暗。 先洗脸洗手,这是洗礼。 “跪拜玄天上帝!” 陈十二等照做,向着那面玄天上帝的牌子跪拜。 玄天上帝,是大明朝的护国镇邦之神,也叫北方玄武大帝,真武大帝,民间称帝君爷,天帝爷,天老爷等。 玄天上帝前还有一块牌子,上写,天地君亲师。 最后,便是传符,也就是传法了。 陈十二恭敬的跪在地上,准备聆听玄天上帝法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陈十二一听这话就愣了,这怎么还皇帝诏曰了? 其它人也有些愣神。 这时他们才看到,老夫子手里居然捧着一道明黄卷轴,有看过戏的觉得这应当是圣旨了。 可不是传法吗,怎么又弄来一道圣旨? 老夫子却开始宣读起来。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 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沔,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 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 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 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老夫子宣读的抑扬顿挫,十分激昂。 不过陈十二等人却都听的一头雾水,似懂非懂。 良久。 陈十二忍不住问,“老夫子,能解释一下吗,没听明白。” 老夫子望着这些年轻人,道,“这是二百多年前,我大明太祖高皇帝所颁奉天讨元北伐檄文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