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31章 当街告状 (第1/2页)
,海上升明帝 济南城门口,两边排了一大排人,还戴着枷锁。 山东巡按祁理孙骑马从泰安府巡视回来,看到这一大群人枷跪着,停下马询问缘由。 “这些是东厂抓来的。” 听到东厂二字,祁理孙不由皱眉。 东厂的名声可不太好,而且他天生厌烦东厂,说来也与家庭有关。祁理孙是朝中次辅祁彪佳的儿子,跟张煌言等是好友,十六岁参加乡试中第一名,后朝廷授中书舍人,未赴任。父亲祁彪佳受鲁王诏在鲁监国朝中任职后,他也一直随侍父亲左右,帮助启书参谋。 后来参加绍天元年科举,名列二甲。 祁彪佳是有名的东林大佬,祁理孙也是自小受影响,长大慷慨激昂,也参与复社等,对于阉党、厂卫向无好感。 当今天子终于下旨禁宦官统兵、监军,罢司礼监等,这事他万分赞扬。 他来到一名戴枷的犯人面前,“你叫什么名字,因何事被逮枷号?” 那人戴着重重的枷,跪在地上,只露出脑袋和两只手,脑袋上的发辫剪不久,此时长出短发,跟发芽的土豆似的难看。 他看着面前这位身着紫袍佩着金鱼符的年轻人,很是惊讶。这般年轻,居然就已是金紫之贵,想不明白怎么有这么年轻的三品以上大员。 他并不知道,巡按仅是四品,但皇帝为了增巡按之威,特意给他们赐紫袍玉带金鱼符,毕竟在地方上,巡按那是跟督抚并列的皇帝钦差,对二品布按,三品分巡,四品知府等都是上官,总不能服色还比他们低。 “大人是?”他小心的问。 祁理孙后面一更年轻的公子身着儒袍腰间佩剑,上前道,“我兄长乃是圣人钦点山东巡按,赏赐紫袍玉带金鱼符,他问你话,你就如实回答便是。” “你们不用害怕,如实说与本官听。”理孙把六弟班孙叫回。“若有冤屈,与你伸张。” “没有,没有冤枉,实小的罪有应得。”那犯人听说是巡按,心中惊讶之余,却又连连摇头。 “你不用怕东厂,他们不比从前,翻不起浪来。”祁班孙大声道,对东厂很不屑,他是个才十六岁的少年,祁彪佳幼子,人称六公子,虽然才十六,却在三年前就与兄同中进士,可不是靠父亲为首辅的关系,而是确实天资聪慧,六岁时就有神童之名了。 不仅文章做的好,甚至还善击剑。 此时他在翰林院做庶吉士,三年散馆,不过还未正式授职,算是难得的一段空闲时光,便陪着兄长到处转了转。 “真没冤枉小的,是小的罪有应得,小的犯了毁坏银元之罪,私自把银元刮削以获利,被东厂查获,枷在此处示众。” 大明废两改元,禁止金银直接流通,而规定流通银元铜元等入市,铸币权为国有,由户部下属的铸币局铸造外,只有皇家造币厂获特许铸造。 银元流通,禁止融铸、损毁、出境等,也禁止私铸等。 大明自明中叶开始白银货币化,大量流通,向来都是称重使用,甚至还得各种成色贴水等,还产生了许多从事兑换、融铸,以及造假的不法份子。 龙银流通,是以面额流通的,而不是称重使用,于是有些人就偷偷的把银元刮削点下来,集腋成裘,也是个谋利灰产。 反正刮下来一点后,照样按面额流通。 可这种行为无疑是损害朝廷利益,甚至会破坏货币信用,朝廷只能免费回收兑换那些破损的银元。 为了打击这种行为,东厂就也负担起打击毁坏、私铸银元等犯罪的任务。 这个家伙就是搞刮削银元的,如果仅是个人轻微行为,本来倒也不至于抓来枷号,实在是他把这当成产业来做,经手损毁的银元很多。 他原本就是做银炉生意的,就是把各种银子融掉,然后铸成客户需要的成色、形状、大小等,自从废两改元后,这买卖做不下去了。 他就暗里搞起刮银元的买卖,还是原来那些人,刮下来的银末,积少成多,再铸成银锭,然后卖给其它商人。 东厂抓到他时,他那窝点已经非法牟利几千两银子了,按律法,他其实是犯死罪的。 只不过东厂报上去后,皇帝有特旨,免于死罪,但要处以抄家流放之罪,直接流放台湾。现在这里枷号示众,也是警示他人。 听完,祁理说沉默。 还以为东厂乱来,结果是这jianian商不法,该。 他问下一个。 那人苦着脸说他是犯了私铸银元之罪。 银元每枚重一两,其中银含八九,铜一一,并非纯银,但却是按面额一元,也就是一两通行。这意味着银元其实是超过本身价值的,里面有私铸利润。 那人原来也是做银兑换买卖的,各种成色的银两升水降水,甚至改铸等,现在通行银元后,也没生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