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8章 太子妃 (第2/2页)
。 她不仅能写诗做赋,甚至书画亦是一绝,而且跟阮丽珍阮丽华姐妹一样,还擅长编戏剧和小说,她以潇湘居士为笔名,在诸多大报上连载自己的剧本、小说,名气挺大。 尤其难得的是她的作品并不是那种伤春悲秋的小女儿家作品,而是关注到国难时天下动荡的社会,尤其是底层百姓,特别是写出那种救国抗争的不屈,很有力量。 连朱以海都挺喜欢看她的书,还给了很高评价,认为张景徽的诗、小说、剧本,有几分阮大铖的笔力,也很有深度,虽然技巧上还略低于阮氏姐妹,但未来成就可能更高。 当然朱以海能挑中张景徽的,除了她是忠贞大臣之女,也是名门之后外,除了她有才,更难得的是这位打小也还学骑射,是张煌言亲自教的骑马射箭,她甚至还会放鸟铳,并不是柔软水乡小女子,身体很强健,这是朱以海很看中的一点。 祁彪佳家也有年龄合适的女儿、侄女等,她们也是江南才女,但却缠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别说骑马射箭了。 “太子弘甲年龄比爱卿之女大三个月,我觉得这两孩子倒挺合适的,朕想向爱卿为太子提亲令嫒,不知道爱卿可肯成全好事?” 这个提议张煌言有些意外。 他想了想,“陛下能看中小女,那是臣和小女荣幸,只要陛下和太子不嫌弃,臣自然愿意。” “你不先回去问问潇洒居士的意见么?”朱以海笑着道。 潇洒居士便是张景徽这事,知道的人不多,毕竟名门闺秀又还年轻。 “儿女婚姻,向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张煌言道。 “苍水你这想法有些保守了,朕倒觉得,婚姻之事,事关一辈子,所以还是得谨慎一些,有条件的话,最好是让年轻人见个面,接触一下,若是有那种天生不对付的,也免的铸成大错。” “潇洒居士是个才女,更是个有思想的才女,朕怕她瞧不上弘甲,这事不能勉强,所以苍水你可以安排一下,朕可以带太子去府上做客,到时找个机会让他们见个面,若是令嫒不嫌,这事才算成,便正式订亲,如何?” 皇帝的这话让张煌言倒有些意外,他觉得这儿女婚事都是父母安排,哪有自己做主的,但见皇帝这意思,也没拒绝,心里以为可能是皇帝还想让太子亲自见过决定。 “臣都听陛下安排!”张煌言很恭敬道。 朱以海笑着对钱肃乐和董志宁二人道,“到时张董钱赵杨几家都一起邀请到苍水府上,朕带太子微服拜访,一起吃个饭。” 还不到三十岁的张煌言满脸通红,女儿选为太子妃,对他而言,这也是莫大的宠信。 这份宠信,甚至让他觉得有些压力很大。 如此年轻,就已经是广东巡抚,现在又将成为太子的岳父,他都不知道要如何回报皇帝这份宠信。 其实皇帝朱以海也不过三十出头,但起兵不到四年,便已经恢复了中原,今年一时仓促还来不及到北京过年,但至迟明年下半年,肯定就能迁都北京。 收复天下后,皇帝已经公开表明态度,最终还是决定复都北京。 虽说北京做为首都,也有一些问题。 但在备选的都城名单里,也就那么些个,北京、南京,然后是洛阳、长安,加上东京和天京。 只是除了北京和南京外,其余不管是河南的洛阳,还是关中的长安,又或是山东的东京,还是浙江的天京绍兴,其实都不太合适。 比如长安,虽是数朝古都,但在唐代起,关中就已经供应不了京师了,隋唐起经济中心东移,财赋重地都在东南,关中连京师官民都供不起,更别说偏于一隅。 洛阳虽说是天下中心,但洛阳在运输等也不占优秀,就是样样居中不够好。绍兴更不用说,绍兴既无险,又偏南,还不如南京。 南京处于长江畔,交通运输等都有优势,且处于东南财赋中心,uu看书但从历代王朝来看,若立都江南,便难长久。 北京缺点也不少,但中原王朝就算到了此时,最大威胁还是来自北方关外的蒙古和女真人。 所以直接立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是能够有助于北方边疆安定的,就如北魏原本立都山西平城,在塞北建立六镇,把草原柔然人压制的很好,但后来他们迁都洛阳后,曾经的贵族子弟争相驻守的塞北六镇,马上就沦为边缘之地,政治经济的支撑全完,最后导致六镇大起义,在洛阳享福的北魏王朝崩溃,被权臣军阀们分裂为东西两魏,最后又被北周北齐取代。 如果不立都北京,那么大明可能燕山长城一线都守不住。而如果立都北京,为了安全,就可以稳守北边,甚至还能继续进取。 终合考虑,虽然朱以海并不太喜欢北京那个风沙多还干燥的城市,但最终还是决定还都北京。 而这个决定,也基本上得到了朝廷大多数的支持。 元勋大臣虽多出江南,甚至浙东的就占了一大半,可在立都这个大事上,大家却还是认同北京,立都江南难长久,甚至只能偏安一隅,这似乎是个难以打破的诅咒,所以绍天朝虽是以南伐北成功的罕见例子,可大家心里还是不太支持立都南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