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9章 受命于天,即寿永昌 (第2/3页)
说身体如今病的不成样子,经常发作的无法处置国事,甚至无法正常行走饮食,但谁又能做到皇帝这般毫不恋卷呢。 不得不说,皇帝现在直接退位,让太子继位,而不是监国摄政,确实更有助于国家社稷的稳定。 若是以后能成为一个良好的皇家传统,于国有大益,每任皇帝到了病重或年老之时,提前把皇位传给太子,这样就能避免皇位继承的许多问题,甚至能够帮新皇稳定最开始的几年朝政。 “加冕典礼开始!” “奏乐!” 一通鼓乐毕。 朱以海将一道诏敕交给礼部官员,礼部尚书张岱接过诏敕,当殿宣读,这是太子加冕即位诏敕。 诏敕宣读毕,礼部侍郎捧旨到奉天门再次宣读,诏告天下。 再奏乐。 太常博士与东宫詹事请新皇入冠席。 一遍遍的奏乐,一遍遍的复杂仪式。 内阁首辅兼总理处首席大臣文安之负责端上冕服给皇帝,太宗令唐王朱聿键负责在一边把新皇原九毓九章冕服除去。 太上皇朱以海为新皇把十二毓十二章皇帝冕服为新皇穿上。 礼部尚书在一边司仪主持,百官观礼。 九毓九章除去。 十二毓冠十二章服换上。 当玄衣纁裳革带赤舄蔽膝一一换上,最后是那由七色玉珠串成的十二毓平天冠。 前后各十二串玉珠,每串十二颗,各由七色玉珠串成。 平天冠有些沉重。 戴上了平天冠甚至会摭挡视线。 双手捧起,放在了新皇低下的头上,扶稳后,朱以海拿出冠纽中的玉笄,用其把冠固定在了皇帝的发髻上。 “皇帝。” “冕冠沉重,象征着责任之重,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当你戴上十二毓冕冠这一刻起,你就不再是一个凡人,你是天子,昊天之子,万民之主,皇权天授,也是亿万子民的拥护,你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言人,也是人间亿万百姓的代表,你以后一言一行,都必须三思而后行。” “冕板上黑下红、前圆后方,这象征着天圆地方,后比前高一寸,呈向前倾斜之势,有前俯之状,象征着君王关怀百姓。” “帽卷表玄里朱,帽圈用金片饰成,正前方饰以玉蝉,意为受禅于天。” “系在冠圈上悬在你耳孔外的这两块黄玉,叫做填,俗名充耳,悬于两耳边,象征君王有所闻有所不闻,不能轻信谗言。” “这十二毓珠,以五彩丝线穿七彩圆珠而成,前后两段,象征着君王有所见有所不见!” ······ 朱以海为新皇加冠,替他固定好冕冠后,还将冕冠上的一个个部件的特殊含义告诉给新皇,再一次提醒皇帝其责任与义务。 “你玄衣赤裳上的十二纹章,那是山月星辰等,日月星辰,取其明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十二章纹乃是我华夏三皇五帝时代就已有之礼仪制度。” 新皇加冕完毕。 “儿臣定牢记圣人教诲,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要求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山代表稳重,征要求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龙变化多端,要求帝王能善于审时夺势的处理国家大事。 华虫,要求王者要文采昭着。宗彝是古代祭祀之器,要求帝王忠、孝美德······” “很好,但愿你能牢记。” “朕再传你一样东西。” 朱以海从自己衣内拿出一个锦袋,在群臣好奇目光中打出,那是一方玉。 首辅文安之离的近,看到这是方玉玺,一角还镶着黄金。 金镶玉。 传国玉玺。 另一边的唐王也几乎是下意识的就想到了这些。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 朱以海将这枚金镶玉玺举起,正面刻有八篆字,形同龙凤乌鱼之状。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朕将此传国玉玺,传授于尔。” 泰安帝望着这传国玉玺甚至有些愣神。 这个传国玉玺的名气太大了,传说秦始皇统一天下,特以传世珍宝和氏璧制作一玺,命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我皇权受命于天,国运必然永久昌盛。 在中国历朝历代,传国玉玺都是极有象征意义,而不仅仅是个皇帝玺印,这更代表的是国家、正统。 “传国玉玺不是早失落了吗?” “朕找回来了!” 据传,秦始皇当年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皇始将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风平浪静,玉玺也就失落寻找不见。 八年后,有人将此玺献上。 后来刘邦屯兵霸上,秦王子婴捧玉玺跪献于咸阳道左,秦亡。刘邦诛项籍,即天子位,将玉玺世世传受,称为汉传国玉玺。 西汉末,外戚王莽篡权,玺藏于太后处,王莽来索,太后怒而掷之,玺破一角,王莽以黄金补之,故成为金镶玉。 及王莽兵败被杀,更始帝刘玄乃得玺,后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玺易主刘盆子,及刘盆子兵败,传国玉玺拱手奉于光武帝刘秀。 到东汉末年,何进入宫诛宦官,宦官携帝出逃,玉玺失踪,后来孙坚攻入洛阳,得玺,复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