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风厚德自当歌_番外:鱼的童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番外:鱼的童话 (第2/2页)

,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挖掘出新的水渠。

    这次没有鱼去嘲笑他。

    大家都只是沉默的看着它,就干看着。

    泥鳅看着大家,大家也在看着泥鳅。

    忽的,泥鳅明白了。

    也许愚公移山的那两座大山,

    是人们心中的成见大山啊。

    泥鳅也沉默了,它扭头往海边的泥壁走去。

    默默的开始了自己一条鱼的孤独打孔生涯。

    就这样,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鲶鱼们仍然在吃鱼,沙丁鱼们依旧在集群逃窜。

    仿佛一切什么都没变。

    泥壁上那个越来越深的洞,不时地会有一些大胆的鱼儿幼崽去里面冒险,顺便探望一下泥鳅。

    不知道为什么,泥鳅总是很讨孩子们的喜欢。

    孩子们都亲热地喊它“泥鳅先生”

    尽管成年鱼们劝小鱼们不要去打扰泥鳅打孔,也不要听信他的话语,但大家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大家总觉得泥鳅先生说的话,很有道理。

    即使是最凶狠的鲶鱼也不会去吃小鱼苗,相反,它们还特别喜欢在小鱼儿面前讲道理,不过讲来讲去也不过就是那些弱rou强食丛林法则的无聊话罢了,小鱼儿们早就听厌了。

    他们总觉得鲶鱼们说的道理有些问题,但他们年纪实在太小了,即使开动全部的脑袋瓜子也想不出反驳的话来。

    小鱼儿们就跑去问泥鳅,泥鳅先生就告诉他们

    “每条鱼都知道如果要定一个目标,那么最好稍微高一点,因为鱼有惰性很难完全做到,想要70分就要把目标定到80分才行。

    社会也是这样子的,只有先把那些假大空的道理定到100分,落到实处才能变成50分,而为什么鲶鱼的道理听起来很对,因为他们说的是就是50分的道理,刚好复合这个社会,但不要忘了这个50分的社会是由100分的道理支撑起来的,由无数个向100去靠拢的沙丁鱼支持,才有他鲶鱼的活路。

    如果我们推翻那些100分的道理,认为是虚假做作不合实际的,每条鱼都去遵从50分的鲶鱼道理,那这个社会就会变成25分甚至更低,你今天在街上看哪条鱼有钱把他抢了,转头回家就发现自己的老婆被强*至死,这样恶罗地狱一般的社会有人想待嘛?

    所以那些嘴里天天念着丛林法则弱rou强食的鲶鱼才是真正的蠢货,自己正享受着假大空道理带来的安稳平和而不自知,还以为自己发现了所谓世界的真相。

    人类的《易经》中也说过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这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道理”

    小鱼儿们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看着他们点头,泥鳅忽然觉得有点欣慰。

    ……但是后来泥鳅先生又无数次的把这个道理跟新来的小鱼儿们讲了无数遍,每次小鱼儿们都似懂非懂的点着头,但没一条小鱼儿长大以后,回来帮助他的。

    ……慢慢的,泥鳅先生开始洞口立了个牌子

    “洞深危险,勿进”

    从此再也没有小鱼儿来听它讲故事了。

    又过了很多年,受人类的影响,鱼儿们的社会也成了现代化社会,而代价是水脏的几乎都快睁不开眼睛。

    年迈的泥鳅先生久违的从它的洞里钻了出来,花光了毕生积蓄,买了一个最先进的泥鳅形机器鱼。

    大家都笑话他为老不尊,居然想给自己娶个机器鱼老伴。但这次泥鳅先生一句反驳的话也没说。

    很多年过去了,水质已经脏的连鲶鱼也生活不下去了,这时大家想起了那个古怪的泥鳅先生。

    “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洞挖的怎么样了?”

    “去看看吧。”

    时隔数年,当初的那群小鱼崽又一次聚集在泥鳅先生洞门口,熟练的拨开牌子以后,往里面游去。

    这个洞非常深邃,仿佛通向另一个空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却没有一条鱼会感觉到恐惧。

    不知道游了多久以后,他们终于找到了老泥鳅……的尸体。

    搬开尸体后,露出了另外一个洞,另鱼儿们欣喜万分的是,这个洞居然涌出了清澈的水——那是他们这辈子都不曾见过的清水呀。

    这哪里是泥鳅钻的洞呀,称之为小溪都不为过。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他们最终在这清溪尽头看见了,那台不知报废多久的泥鳅形机器鱼。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