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6章 遇到了大难题了 (第1/1页)
但此时,已经慢慢的退出了权力的核心圈子。 原因只有一个。 便是,这虞世南此时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十多的老头,在这个时代凤毛麟角。 这个年龄,确实已经不适合当什么重臣了。 当重要的官职,每天的奏折繁多,对这老爷子,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但,现在李世民单独召见了虞世南。 “臣,虞世南拜见陛下。” 李世民赶紧将他扶起来,并且赐座。 “虞老,本来您应该颐养天年,陶怡情cao,然,朕遇到了大难题了。” 虞世南震惊。 一想,是谁反叛,还是北边的什么部落打过来了。 但是,一想都不对。 如果是其中的一种,李世民根本不会说遇到什么大难题,更不会单独召见他来议事。 而会找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来。 “陛下,臣虽然老了,但是,还能为陛下出一些力气。” 李世民犹豫了一会儿,然后才简单的说了一下他要推动商业。 “吾之大臣,大多反对,然而,我大唐要兴盛千年,必须要重农重商。” “故,朕要组建商部,由虞老出任商部尚书。” 虞世南听了李世民转述了陆尘的分析,也是震惊无比。 没想到,祸乱的根源会是这已经施行千年的重农抑商政策。 “陛下,臣已经老迈,不懂分辨这重农重商到底好坏,然,臣愿意为陛下试一试。” “组建商部,可先在长安周围开展,若是可行,再推行,若是不行,请陛下废除。” 李世民大喜。 “好,有虞老出面,相信阻力会大大减少。” 李世民之所以选择虞老,便是因为他是大书法家,年纪又大,受人尊敬。 他是初唐四大家之一,书法厉害。 让他来当这个商部尚书,没人敢随便弹劾他,给他阻力。 虞世南答应之后,李世民就开始起草圣旨。 接着,李世民让虞世南回去等待消息,并且思考一下要怎么筹备。 不久,圣旨到了中书省。 房玄龄知道之后,立即召集当天去大河村的所有人。 “陛下组建商部,命虞世南为商部尚书,与六部同列,以后要叫七部了。” “陛下是何意,我们不清楚,故,我们一起去问问陛下。” 众人都很震惊,担心李世民接受了陆尘的理论。 这大唐的政策,要从重农抑商,变成了重农重商。 这可不行。 众人去见李世民,李世民一点都不意外,将人请到了太极殿。 房玄龄是召集者,自然第一个发言。 “陛下,臣看到了您的圣旨,组建商部,是否要重商,接受陆村长的重商与重农。” “陛下,这理论虽然不错,但是没有经过验证,如今大唐初立,还不是时候啊。” 房玄龄说完,众臣也一起劝。 李世民内心是伤心的,但是表面上依然是微笑着。 这可能就是脸上笑嘻嘻,心里MM批吧。 “朕,自然知道轻重,更知道大唐初立,不能折腾。” “故,朕也没打算用陆兄弟的理论。” “但,修路必须执行。” “如今朝廷国库空虚。” “组建商部,便是为了收税,朕决定,以后我大唐多了一项税收,便是商税。” “今后,要做生意,必须先在商部组建商号,商部根据商号来收税。” 众人奇怪。 李世民哪怕不同意重商重农,也没有理由抑制商业。 长孙无忌出言道:“陛下,收商业税,古之没有,况且陆村长的话有一些道理,商业仍然需要适当的发展。” 李世民摆摆手说道:“朕也知道有道理,但是毕竟没办法验证。” “如今收商业税,尽快的修通道路,灭掉外敌,等我大唐强盛的时候,便可以让一两个州,实行此办法。” 众人松了一口气,原来如此啊。 只是为了收税。 为了尽快修路,尽快灭掉突厥、高丽等等。 如此,倒是没什么大问题。 众人也就放心了。 “朕让虞老出任商部尚书,诸位还请多帮助一二。” “一定一定。” 众人答应下来,一时间,君臣和谐,其乐融融。 众人知道原因之后,便没过多的担心,接着就各自回去了。 等人回去之后,李世民独自一人的时候,是非常的伤心。 两天之后,圣旨正式公布。 大唐新成立一个部门,叫商部。 同时,通告天下,以后大小生意,都必须到商部备案,商部开始研究如何收商业税。 商部,开始组建。 尚书一人,侍郎两人。 其余官员十几人。 接着,商部在钱庄旁边设立衙门,对外办公,接受商号的备案,也就是注册。 属于长安的,都必须开始备案。 接着,他们会派出官员,到周围的县城等等地方设立衙门。 这政策一出,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响。 倒是有许多商人很担心,将钱从钱庄取出来。 另外,一些人忐忑,担心注册了商号,就会被官府勒索。 但是,许多很赚钱的人,或者一些世家背景比较强大的人,不担心,敢于去注册。 但,政策已经颁布。 不注册,就不能营业。 想要赚钱,那就要注册。 不管多不甘心,大部分人还是要乖乖的注册。 自古重农抑商。 这政策都被认为重农抑商,故在民间,在士林当中,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风浪来。 但,有些人开始在背后大骂朝廷。 商部的组建,并不是太大的事情。 这部门,不像其他六部那么重要。 连官员都没有几个。 这可以说是存在感很低的位置。 商部组建之后,这虞世南就没有上朝。 上朝的时候,都是两个侍郎去应付。 而虞世南在钱庄的商部坐镇,他一直带人研究,怎么收税才合理。 按照李世民的要求,大概收营收的一成到一成半之间。 故,要经过仔细研究,才能确定收多少合适。 同时,对于一些门店,小商贩,又要只象征性的收税。 数天之后,李世民办完事情,再次来到了大河村。 “陆兄弟啊,这朝廷经过老哥的劝说,已经成立商部了。” “只是,目前,只有在长安执行。” 陆尘刚上完早课回来。 他也是很震惊。 “朝廷果真建立了商部,皇帝要推行重商政策了吗?” 李世民肯定的点点头。 “没错,重农重商。” 执行这政策,需要很大的魄力。 重农重商啊。 陆尘感慨了一句,然后说道:“若真是这样,不出几年,加上有高产的作物。” “数年之后,朝廷就不必为粮食担心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