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出兵伐南 (第2/2页)
不糊涂,也能大概猜出来那些人的心思。 没办法,国家初立,人心不稳,那些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更是脚踩两条船,这是在为自己铺好后路哪。 而他偏偏拿这些人没有办法,现在,只求一战定乾坤,这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收心、归服。 和唐正泉商量后,君臣俩默认了这个结果,好在人数并不少,足足有两千多万兵马,气势还是很强大的。 一切准备妥当后,天瑞朝廷择日起兵。 先是布告天下,列陈牧津云的几大罪状。 无非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令天地不耻,神人共愤等等诸如这类的一堆废话。 最后着重说明,天瑞王英明神武,心怀慈悲,想要救南方民众与水火中,决心讨伐天泽叛逆,还南方一个朗朗乾坤。 布告也在各军营中当众宣读,听得晨浩天铁杆拥趸们热血沸腾,听得那些凑数军士们哈欠连天。 仪式完毕后,唐正泉一声令下,大军开拔,锋芒直指蒑守关。 一路行军,有的走的快,有的走的慢,哩哩啦啦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等到大军挺进铉州时,又用去很多时日。 唐正泉心中哀叹,这兵贵神速的想法,看样子已经成为了奢望。 从大军集结到现在,三年都快过去了,牧津云那边反应再迟钝,估计也早已做好了准备。 看来,快速破袭已经不可能了,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和牧津云硬碰硬的打一仗。 不过一想起那些凑数的人马,唐正泉越想越生气,一个个没精打采、蔫头耷脑的,毫无大战应有的精气神。 心里琢磨着,第一战,必须把你们放在最前面,充当老夫的炮灰,叫你们出工不出力,那就别怪老夫心狠了。 大军来到铉州后,唐正泉传下帅命,就在淮幽城城外安营扎寨。 趁着安顿大军的工夫,他带着随从和亲兵卫队,先后在五州境内寻视了一圈。 不看则已,看罢后,感觉那叫一个惨! 五洲何止糜烂,简直就是一片焦土。 种章祸乱结束后,五洲剩余的百姓,连同残存的修真门派、散修全都吓跑了,谁也不敢再留在原籍,害怕什么时候南北方再打起来,自己又遭一回殃。 五洲如今变成了无人区,诺大的地盘,想找出来一个活人都难。 唐正泉的心中更是痛恨种章! 心里想着,要是能把那个家伙抓住,一定不能让他死的痛快,必须要抽魂练体,让他尝遍天下的酷刑后,再处死他! 当然,最可恶的是牧津云那个贼子,事后竟然在北方散布谣言,说此番劫难是大王主使的。 一套谎话恶毒无比,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让人不理解的是,竟然有不少北方人相信了这套鬼话,对大王的看法改变了不少,让大王的威信损失不小。 现如今,这么多州府选择明哲保身,毫无掩饰的应付上命,或多或少也是受到了这个谣言的影响。 寻视一圈,感慨一通,唐正泉回到了大营,催促后续军队尽快到位,违令者定斩不饶! 两千多万人的军队迤逦而行,那是多么漫长的行军队伍。 又等了好长时间,大军这才基本就位。 待众军齐至后,唐正泉升座中军大帐,传令击鼓聚将。 中军大帐外,摆放着两排通神大鼓,领下大帅的命令后,一旗牌官快步出帐,传令击鼓聚将。 这通神鼓可不是随便乱敲的,不同的节奏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军中人听见鼓声后,通过辨认不同的敲击节奏,就知道他需要干什么事情了。 此外,军营中还有锣号、旗号等等传令手段,都可以在军营中传递命令。 当然了,还有修士们常用的传讯令牌,这才是最安全、快速、有效的传讯工具。 不过那东西比较精贵,不是普通修士能够用得起的。 而且传讯令牌只适合小范围的传讯,比如一对一的通信,不适用于大范围的传递消息,其在军伍中,反倒不如鼓、锣、号、旗传递消息更方便。 此刻,鼓手们听到命令后,一齐挥动着鼓槌,有节奏的击响了通神鼓。 鼓声响彻云霄,一股威严的气势腾空而起。 聚将三遍鼓,鼓止人必到,不到会怎么样,不会怎么样,掉脑袋而已。 鼓声响了三遍,等到声音消止时,各营将帅均已报到,排列在中军大帐的两侧,等待主帅的将令。 有资格在中军大帐里站立的,都是各军统帅一级的高级将领。 两千多万人的大军,统军将领何其多,别说是全来了,就是参将以上的军官都来的话,十个大帐也站不下。 因此,只有统帅一级的最高级别将领,才有资格参加唐大帅的军事会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