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并州风云(八) (第1/1页)
赵普三次上表恳切辞让,宋太宗赐他手写诏书说: "开国旧勋,只有你一个人,与他人不能等同,不要再推让,等出发上路那天,我到你家来与你道别。" 赵普捧着手诏哭泣,于是请求带病与宋太宗面谈,宋太宗赐座与他面谈很久,多谈论国家大事,宋太宗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赵普即将出发,宋太宗来到他家。 淳化元年,赵普请求致仕,遂为西京留守、河南尹、太保、中书令。 吕蒙正以宽简自任,政事多取决于王沔,王沔与张齐贤同掌枢务,关系很不好。 淳化三年,赵普三次上表以年老多病,请求告老,皇帝派出使者快速前来安抚慰问,并加太师衔、封魏国公,享受宰相待遇,让他在家中养病。 俟损日赴阙,仍遣其弟宗正少卿安易赍诏书赐之,又特遣使赐普诏曰: "卿顷属微瑑,恳求致政,朕以居守之重,虑烦耆耋,维师之命,用表尊贤。 伫闻有瘳,与朕相见,今赐羊酒如别录,卿宜爱精神,近医药,强饮食,以副朕眷遇之意。" 是年七月十四日病卒于洛阳,终年七十一岁,宋太宗听到消息后非常震惊悲痛,对侍奉的大臣说: "赵普侍奉辅佐先帝,和我也有旧交情,他果断能决断大事,之前和我有些不愉快,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事情。 我即位以来,常常待他优厚礼遇,赵普也倾尽全力效忠于我,对国尽忠,是真正的社稷之臣,我失去他非常痛惜。" 于是痛哭涕泣,左右大臣都非常感动,太宗追赠赵普为尚书令,追封真定郡王,赐谥忠献。 次年二月,葬于洛阳邙山,宋真宗咸平元年追封韩王,咸平二年八月,赵普得以配飨宋太祖庙庭。 宝庆二年,宋理宗赵昀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崇德阁,赵普位列其中。 一次,宋太祖问赵普: "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赵普没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头脑正在快速地思考着,他想,当然不可能是某种有形的东西了。 那么,应回作父母最大呢,还是皇帝的皇权最大呢?就在赵普还没考虑好答案的时候,宋太祖又问道: "世界上什么东西比其他物件都大?" 赵普又想了一会儿,回答说: "世界上道理最大。" 宋太祖当即拍手称赞说: "对,对,道理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就是我当皇帝的,也要服从道理,你回答得妙极了。"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 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 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治天下"的。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 "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 "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所以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 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宋太祖信任赵普,赵普也敢于在宋太祖面前坚持自己意见,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 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 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 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再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批准,赵普就像前次一样坚持自己意见,宋太祖说: "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 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陛下怎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 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 当初,宋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被誉为宋代开国元勋的功劳有二: 一是参与策动"陈桥兵变",二是参与策动"杯酒释兵权"。 这两件事,从史料所记载的史实看,其主谋和决策者仍是赵匡胤自己,而赵普在其中的分量有限,尤其是关于"杯酒释兵权",是否赵普的初衷? 除了朱熹将其完全归功于赵普之外,学界迄今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赵普是主张动用武力即杀戮解决赵匡胤对于重臣的猜忌的。 而朱熹将此归功于赵普,则旨在抬高的社会功能,但在"陈桥兵变"中,赵普确实是出了大力的。 然而,"陈桥兵变"不论从犯上作乱,还是从"兄弟相残"的角度说,都是与大义相悖的,因为开宗明义地反对"犯上作乱"。 主张"仁"尤其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把为赵匡胤出谋划策,通过发动"陈桥兵变"而获得天下,说成是"以半部论语辅太祖定天下",岂不是对于大义的背离和亵渎吗!? 赵普要是真懂却说这样的话,那可真是大言不惭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