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如果有机会的话,辞职吧! (第1/2页)
与此同时,段建桥也没闲着,拿着刘长松给的1500元,段建桥不顾孙玉珍的反对,执意的分给了下面做事的弟兄。 “老哥,这不行啊!”一个身材壮硕的汉子和段建桥说道:“公司里什么情况我们都清楚,你们家也快揭不开锅了。你这么把钱给我,你怎么办?” 这汉子名叫聂镇远,也是省建集团的老员工了,虽然不是什么管理层,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工长,但是因为技术过硬,段建桥十分赏识。 聂振远是省建集团为数不多的“布衣派”。 所谓“布衣派”就是指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仅仅是靠着专业技能在公司求生存的人。 而与“布衣派”相对应的,自然就是“锦衣派”了。 “锦衣”与“布衣”不同,“锦衣”因为背景过硬,靠山够强。几乎不用干活,成天游手好闲,但是工资照拿。这也是老国QI的一大弊病:养了太多的“闲人”! 段建桥因为有潘洪军的关系,归根结底其实也算是“锦衣”。但是段建桥实在是看不惯那些蛀虫的做派,便加入到“布衣”阵营。 要说专业技能,可能没几个人能和段建桥相比。 段建桥的为人也得到了“布衣”们的好感,其中,聂振远就是和段建桥关系最好的老伙伴了。 段建桥拍拍聂振远的肩膀,把钱塞到他手中,说道:“行了,聂老弟,你就别逞强了,你家什么情况我还不知道?我们家好歹也是双职工,你们家可全靠你了!” 聂振远还想说什么,段建桥一把堵了回去,道:“你喊我一声老哥哥,我可不能让你白喊,你要是不收下这钱,可是不把我当兄弟?” 聂振远看了看手中皱巴巴的几张钞票,又抬头看了看段建桥,深吸一口气,道:“好,段老哥,这情我记下了!以后我就跟你混了!你让我往东我不往西!让我撵狗我不赶鸡!” 段建桥笑道:“哎呀,不就是几百块钱嘛,至于这么夸张么!回去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知道,你们家去年的年都没过好吧!” “可不是嘛!”聂振远苦恼道:“公司再这么搞下去,我都想另谋出路了!” “哎!这话不能乱说!”段建桥打断道:“我听说老刘在搞内退,一些四十来岁的老伙计都被逼着办了内退了!” 段建桥知道,这是因为集团实在是缺钱,养不起这么多人。 说着,两人又长吁短叹了一番,说的无非就是公司老师拖欠工资的事儿。 虽然,段建桥又找了几个小伙伴,将手里的钱都给分了出去。 虽然段建桥分的钱,并不足以补足他们的工资,但是大家都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司不太可能发得出足额的工资了。 当他们知道,这钱是段建桥把自己的工资拆了给他们的,顿时感激涕零,就差拿刘长松祭天以表忠心了。 段建桥给工友们送完了钱,又买了些水果去医院。 最近几天,潘洪军的身体越发的差劲,脑子里的瘤似乎有疯狂生长的态势。 几乎隔上三五天,潘洪军就需要做一次脑部CT,确定肿瘤的大小。 如今,瘤已经大到压迫神经了,这使得潘洪军几乎丧失了自理能力。 于是段建桥便有事没事的就来医院照顾着。 蔡兰毕竟是个女子,力气不如男子,一些给潘洪军翻身之类的动作,还是要依靠段建桥来完成。 至于手术的事情,潘洪军的运气很好,首都那边有个脑科专家六月底正好要来华中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蔡兰运作了一番,送了些钱出去,请那脑科专家专门到江城协和医院来进行一次“实战演练”。 演练对象自然就是躺在床上的潘洪军了。 即便如此,蔡兰依然没办法放下心。 这个肿瘤长的太快了!医院方面给出的意见,如果肿瘤大到开始压迫大脑前回S区,就必须立刻手术了。 而管床医生也说了,照肿瘤现在的生长速度,潘洪军极有可能等不到首都专家过来的时间。 在潘洪军刚入院那会,省建集团和集团的合作单位还经常派人来看望,可是自从潘洪军确诊了脑瘤后,来的人骤然减少,最近几个星期,除了段建桥以外,更是连一个人都没有。 蔡兰坐在病床边,拿蒜臼子捣着苹果泥。 潘洪军现在已经吃不了整苹果了,只能捣成泥喂着吃。 “你说说你,这一辈子忙活个什么劲?到头来出了事,就一个老段来看你。”蔡兰念叨着:“平时那些和你称兄道弟的人呢?怎么现在一个个的都不见人了呀?” 潘洪军躺在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