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先射一轮 (第1/2页)
,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郑芝龙、曹文诏二人走进一座毫不起眼的兵营,在几名大明学子的带领下,来到一片空地上。 “镇海王郑芝龙、辽东侯曹文诏,请出示皇帝密旨,并出示各自手中兵符,经过印证后,方能进入此处。” 一名大明学子迎接上来,笑眯眯的说道。 郑芝龙取出一页纸,连同一片虎头兵符交付给那学子,笑道:“我三弟的密旨,现在可是越来越没样子了,远远的传来一张纸片就是命令啊。” 几人都笑了起来。 如今这天下,能接到这“一张纸的圣旨”的人,还真是不多见。 比如,曹文诏接到的密旨,就不是一张纸,而是……一个破纸条。 上面简单一句话:“曹文诏,等郑芝龙来了,一切听从他的指挥,在莽古尔泰的屁燕子上狠狠的捅上一刀。大明皇帝朱由检……” ‘还是镇海王深的皇帝陛下的宠信啊……’ 曹文诏心中苦笑,面上却没显露什么异常表情出来,而是将那张纸条与自手中的虎头兵符,一并交付出去,笑道:“这位先生,以前可不曾谋过面。” 那学子笑了笑,并未多说什么。 他回头招呼一声,喊了一句“没问题,可以开门了”。 轰隆隆一阵闷响。 冰天雪地的一片空地上,突然裂开一条七八丈宽的缝子。 一个倾斜向下的混凝土甬道,赫然出现,黑咕隆咚的,一路直通大地深处,一眼望去也看不到尽头,也不知到底通往何处。 “镇海王爷,辽东侯爷,请传令召唤两千亲信兵卒,进来搬东西。”那学子站在甬道入口处,双手拢在羊皮袍的袖子里,一脸的淡然之色。 “多谢先生了。” 郑芝龙、曹文诏拱手,下令让亲兵去传令,各自召唤来一千兵丁。 “王爷,侯爷,请吧。”那学子笑道。 于是,一行人走进那条黑咕隆咚的甬道,一路向地下深处走去…… …… 将近一个时辰后。 陆续走出地下甬道的郑芝龙、曹文诏等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竟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眼前这两百个大铁架子…… 到底是干嘛用的? 而且,每一个大铁架子下面,还安装了一个类似马车的底座,上面安装着钢铁轴承、轮子。 尤其让众人不解的,便是这个铁架子上,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四十根“铁轨”,设计精巧,所用材料,自然尽为大明朝眼下最为先进的精钢,看上去就十分的……霸气。 “这是……何物?”曹文诏抚摸着一个铁架子,一脸愕然之色。 郑芝龙也是一头雾水。 他负责海运过来的一批弹药,是炮弹,这一点他心里很清楚。 可是,这铁架子上,也没什么炮管之类的玩意,弹药该如何装填、如何发射出去?他简直是两眼一抹黑。 “先生。”二人来到那大明学子面前,躬身施礼,道:“请教这位先生,此物……” 那学子笑了笑,道:“这是咱们陛下与宋老师一起,亲手研制出来的新式火器,之前只是试着发射过两次,也没什么名字。 这一批火器,还需要一样东西,请辽东侯爷传令,与镇海王爷海运过来的弹药,一并搬运过来吧。 我们接到陛下密旨,三天后,便给城外的建奴骑兵发射一次,让他们从这人间消失算了。 陛下说了,原本他老人家想着给骑兵留一点余地,慢慢来,可是,祖大寿、吴襄二人的背叛,让他老人家很生气。 另外,毛文龙手下的三员大将,耿精忠、孔有德和尚可喜三人也造反了。 陛下心中不喜,便想尽快结束战斗。” 那学子双手拢在袖中,一张黑不溜秋的脸上,就十分的平静,说出这番话来,也没什么情绪波动,就好像说着一道简单的几何学定理。 这一副淡然,让郑芝龙、曹文诏心中,更加感慨不已。 在外人看来,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