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5章 【心甘情愿成为他的兵】 (第2/2页)
汉子说着一停,突然又道:“但是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出现,因为任何一个降卒都不愿意偷懒,大家拼命干活还来不及呢,强迫我们歇息我们都不愿意歇。” 刘天宝满脸迷茫,喃喃道:“那个小红花就那么重要吗?换取兰陵户籍就那么重要吗?” 汉子毫不迟疑,哈哈一笑道:“那当然,我们参加劳动改造的目的就是这个。” 刘天宝目光一闪,突然道:“但是据我所知,郭大将军似乎并不限制你们离开啊。比如黄河一战结束的时候,他曾经放归了接近一万的降卒……” “能放一万多人走,肯定也能放你们走,但是为什么啊,为什么你们跟着来了兰陵?” “当降卒很荣耀吗?” “干这种重体力活很开心吗?” “恐怕不是吧,除非是脑子不正常的人。” 刘天宝问出这些迷惑之后,目光直直的盯着汉子,他真的很想知道,这个汉子怎么回答。 令他惊喜的是,汉子果然不打算隐瞒他,只不过在回答之前,汉子先是瞪了他一眼,道:“你问话的时候能不能别闲着,一边搬砖一边问话难道不行吗?别忘了,你小子答应帮我干活挣工分的。若非看在你能帮我挣积分的份上,老子可没有心思回答你的问题。” 刘天宝一怔,连忙继续搬砖,急急道:“是是是,兄弟你指责的有理,我确实不该停下来,咱们一边干活一边聊……” 汉子这才满意,点点头笑了起来。 他自己也搬起一摞重重的砖石,催促刘天宝和他一起运到盖屋的地方,一边走,一边道:“其实你的问题很好回答,眼前这一片正在建造的民坊就是答案……” “看到没有,这是一座四合院,占地两亩多,建成之后可以住四家人。” “够大不?够宽敞不?” “你再看看咱们搬的这些砖石,每一块都是城外窑口精心烧造的,不偷工,不减料,扎实的很,良心的很。” “用这种砖石建房,建成之后最起码能住几十年,而像这样的房子,哪个大唐百姓不向往?” “但是这些宅子不卖给外人,只有兰陵户籍的百姓才可以拥有。而我们这些降卒之所以心甘情愿归降,就是因为我们想要一个能让全家团圆的房屋。” 刘天宝听到这里,脑中猛然灵光一闪,他终于明白了一切,忍不住脱口而出,道:“你的意思是说,郭大将军答应你们把家眷接过来?” “哈哈哈哈!” 汉子大笑起来,放下砖石直了直腰,猛然伸手一拍刘天宝肩膀,语带深意的道:“其实在你过来问我的时候,我就看出你身上的甲胄样式出自陇右,陇右和我们范阳一样,都是大唐的藩镇所在地……而我们这些武将,则是各自藩镇的麾属。” “虽然咱俩的级别有些差距,但是身份都是别人帐下的将领。这也就意味着,咱们有共通之处。” “那么我问问你,你在陇右的时候能和家人团圆吗?” “或者我换个说法,你在陇右那边有家吗?” …… 我在陇右那边有家吗? 刘天宝忽然陷入沉默。 自古以来,兵将随军驻扎,哪怕是成为将军级别的人物,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带着家眷。 除非是那种常年驻守一地,并且家乡恰好也在驻扎地,那种情况之下,家人才会在身边。 但是这种情况太少了,几千几万人之中不一定有一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于古往今来的兵卒将领而言,最大的苦恼莫不是与家人别离……而且是长久的别离。 这时汉子缓缓吐出一口气,语带感慨的道:“其实我在范阳那边过的很好,安禄山那位节度使对我很不错,军饷发的爽快,待遇也很优厚,甚至允许我在范阳城里置办宅院,也允许我把自己的家人接去居住……” “对于我这种将军级别的将领而言,在安禄山那里任职没有太大遗憾,钱不缺,家人不离,每个月都给三天休沐,让我可以和家人住在一起。” “但是这种良好的待遇,仅仅只到我这个级别,下面的偏将们,以及偏将下边的校尉们,队正们,无数兵卒兄弟们,他们即使当一辈子兵,也不可能享受到我这份待遇。” “所以他们很痛苦,每逢节日尤其痛苦,那种遥望故乡的眼神,时时让我感到心痛!” “我是个做将军的,但我这个将军没能力改变什么,既不能让士卒回家探亲,也不能让士卒的家人搬来……这种爱莫能助的苦楚,刘兄弟你应该有所体会吧。” 刘天宝听到这里,如有同感的点点头,轻声道:“你还好,至少是个将军级别,可以在驻扎之城安家,有资格把家眷接去一起住。” “我却不一样,我官职只是个偏将,哪怕我们大帅很亲厚我,但是军中规矩是不能破的。uu看书” “偏偏我家乡乃是江淮,距离陇右足有三千里,这么远的距离,不可能让我回家省亲……说句不瞒你的话,我已经七年时间没有回家了。” 刘天宝说着,目光忍不住看向眼前这片工地,忽然深深吸了口气,轻声道:“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郭大将军那么有信心,难怪他有底气归化几万降卒,只因为他拥有属于自己的城。” 汉子点了点头,接话道:“最重要的是,这是一座正在建设的城。城中有大片大片的空地,可以盖起一百多座民坊,而每一座民坊只要建成,最少可以容纳五六千人居住……” 他说着微微一停,目光也看向眼前这片工地,语带憧憬的道:“我们范阳降卒三万人,可以把家眷全都接过来,即使全都接过来,人数顶多也就十万……” “十万人口,二十个民坊足够了。这里将会是我们的家,每个士卒兄弟都可以和家人团聚。” 从此扎根在此,成为兰陵的人。 这就是我们范阳降卒心甘情愿归顺的原因。 所以我们拼命干活,不用人监督拼命的干,我们建造的每一座宅子,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所造。 家在这里的憧憬,让我们心甘情愿成为他的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