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 王世充投降(下) (第1/2页)
“呵呵!”夏雨也不禁冷笑起来:“殿下,却不知除了魏征,这些世家还保了何人” “军师料事如神!”李世民有些讥讽道:“还保了那孔德绍,以及张玄素!” “孔德绍是圣人后裔,张玄素是当世大儒,看来,这些世家在窦建德处也下了点本钱。” 夏雨忍不住有些讥笑。 他就知道,只要这些世家出手了,就不会只有一颗棋子。 毕竟之前窦建德雄踞河北,声势浩大,也值得下点本钱。 虽然这些世家对大唐的支持力度大得多,但知道这些蝇营狗苟,夏雨心里还是很不舒服。 “哼,但最终,他们还是做了无用功。”李世民一脸轻蔑。 他也很不爽这些世家两头下注,但是李唐现在还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他也只好先记着帐,日后再算。 “日后对这些人,殿下当提防一二。” 夏雨忍不住提醒了一句,他本来想让让李世民好好把魏征笼至麾下的,现在这心也淡了。 反正就算魏征还是投到李建成麾下,有自己在,对方也赢不了。 毕竟,历史上魏征名气再大,说到底,也就是个‘故作表现’的诤臣,影响不了大局。 “孤心中有数。”李世民点点头,他可是清醒得很:“对了,军师可还要保何人” 夏雨想了想,窦建德、王世充麾下,似乎也没有值得一看的人才了,犹豫了一下道:“那杨公卿也勉强算是个将才,殿下或可一用。” 李世民却摇摇头,不屑道:“此人将才还行,若主动投靠,孤还可一用,但如今穷极而降,不可留!” 言下之意,还是觉得杨公卿对王世充太死忠,是个隐患。 夏雨见状,耸了耸肩,也不再求情,毕竟,贞观朝名将如云,真也不缺这杨公卿一个。 只是,他忙活了一场,只保下了一个凌敬,五姓七望也只保下了魏征、孔德绍和张玄素。 其余夏、郑文武臣,可都得魂归地府,想想都觉得可怜。 这真是站队有风险,择主须谨慎啊! 两人正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忽然,沉重的徽安门缓缓打开,王世充领头,二十余名郑国主要文武大员,鱼贯而出。 这些人没有穿平日的华服,只是一身萧瑟的白衣,王世充手里捧着降表与玉玺,其余人手里捧着厚厚的口簿和黄册。 这是中国古代标准的投套程序,只是没有弄个负荆请罪,稍有遗憾。 显然,王世充虽降,还但算有点骨气,没有跪舔。 李世民见状,脸上浮现出难以言状的喜悦:一战而擒双王,这样的辉煌功绩,他做到了! 唐军阵上,也是一片肃然,所有人都挺胸抬头,让自己看起来更武英。 王世充捧着玉玺和降表,神情惨然,脚步沉重而蹒跚,这位昔日的枭雄,已无往日的威风。 须臾,其来到李世民身前,看了看这位雄姿英发、志得意满的年轻秦王,心中十分苦涩。 生儿当如李世民,李渊有此子,李唐当兴啊! 略一失神后,王世充缓缓跪下,将玉玺和降表高举过顶,悲声道:“罪臣王世充,狂妄无知,不识无数,竟妄图抗拒天兵。今幡然悔悟,愿献郑国所有土地、人口于唐,望大唐能存我宗庙、善待百姓,罪臣感激涕零。” 王世充身后,一众郑国文武,也纷纷惶恐拜倒,不敢抬头。 现如今,才是真正的人为刀俎,我为鱼rou! 李世民虽然已对王世充的结局心知肚明,但面上却毫无异状,只是翻身下马,客气的接过降表和玉玺,温声安慰道:“陛下且放心,孤保你全族性命,父皇宽厚仁慈,也不会薄待你。” “明日,孤便送你与窦建德同去长安,在那里安享晚年。” 不得不说,场面功夫,李世民做得十分漂亮,这也是自古以来,胜利者在人前的必须姿态。 当然,背后就不可明说了。 “罪臣谢恩。”王世充得了李世民的安全承诺,心中松了口气。 虽然他以后只能战战兢兢的当只笼中鸟,但亡国之君,能活着当个富家翁就已经不错了。 一旁,见王世充似如释重负,夏雨心中暗自冷笑:这王世充真是想得美,自古投降的帝王,能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他又扫了扫王世充身后,一帮人里,却不知何人是那桓法嗣。 夏雨可是记得,这货差点阴死他。 本来,他还想着,王世充降了以后,一定要想办法整死此人,但现在,却没这想法了。 李二童鞋都决定斩草除根了,他又何必多此一举,不如落个大方。 “军师。”李世民看向夏雨。 夏雨回过神,赶紧下马,向身后招了招手。 马上,封德彝、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纷纷上前,欣喜的从一干郑国降臣手里接过了代表郑国领土和人口的口簿与黄册。 这些东西,待核实之后,就是以后大唐治理河南的凭据。 受降已毕,李世民心情大好,当即命令柴绍将王世充、窦建德等一应降人,先押回青城宫,等侯处置。 随即,唐军旌旗漫卷、大举进城。 入城之后,李世民即分派诸将,进占城中各要地、收降叛军,自己则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