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韩熙载的故事 (第2/2页)
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有什么兴趣,他只是单纯地想见一见这位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 虽然郎粲在历史上也算是有名有姓的,但这家伙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历史功绩,都远远不能和韩熙载相比。 不只是《韩熙载夜宴图》这张传世名画,韩熙载此人,在历史上也算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韩熙载,本是北朝人士。因为其父被北朝官员所杀,这才无奈逃离北朝。 那时,南唐尚未建立,掌控江南之地的国家是吴国。 因为韩熙载有一位名为李谷的好友,此人是汝阴人。 而颍州的治所在汝阴,淮水的重要渡口正阳镇,就在颍州颍上县境内的淮河岸边的颍水入淮处,其对岸便是吴国疆土。 于是,韩熙载便想着伪装成商贾,经正阳渡过淮河,逃入吴国境内。 韩熙载与李谷在正阳分手时,两位志得意满的年轻人曾举杯痛饮,对往后的志向指点起来。 韩熙载对李谷说,吴国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 李谷则笑着回答说,中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 这便是“探囊取物”这个成语的由来。 只是可惜,后来周世宗郭荣果然用李谷为相,采用其谋夺取了南唐的淮南之地;而韩熙载在南唐,却耗尽心力,最终无所作为。 或许从这个故事听来,韩熙载远远不如李谷,但事实上,却未必。 韩熙载是北人,来到南朝,本就受到猜忌和打压。虽然他身怀雄心壮志与满腹的经纶,却始终得不到重用。 虽然唐烈祖李昪赏识于他,却也只是让他做了秘书郎之职,掌太子东宫文翰。 秘书郎的本职工作是掌管国家图籍的课写之事,然而韩熙载却被派到太子东宫,可见李昪对他仍然心怀疑虑。 后来唐元宗李璟继位,作为东宫旧寮,韩熙载也算是乘风而起了,他本以为自己总算是能有上一番作为。 只可惜,他韩熙载毕竟只是一介书生,一旦得到重用,只知道尽心为国,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 他任知制诰以来,感念于李璟的知遇之恩,对于朝中大事,他或是驳正失礼之处,或是指摘批评弊端,章疏连连不断,引起朝中权要的极大忌恨与强烈不满。 唐元宗这个昏庸无能之主本就不是个有大主意的人物,再加上朝政由五鬼把持,韩熙载做起事来那是每每碰壁,处处受到排挤,完全施展不上拳脚。 到得后来,后周挑起战争,攻打了南唐的淮南之地。 李璟几次求和,皆不能如愿。 于是,李璟只好命其弟齐王李景达为诸道兵马元帅,以陈觉为监军使,率大军抵御后周军。 陈觉此人,便是五鬼之一。此人素来志大才疏,忌贤妒能,毫无实干能力。 若是由此人监军,齐王李景达作战必然饱受牵制,南唐必败无疑。 于是韩熙载上疏坚决反对,却不料李璟固执己见,他的劝谏根本不被采纳。 最后,果不其然,寿州失守,后周战舰直入长江,南唐彻底战败,割让了淮南十四州,并向后周称臣纳贡。 自此以来,南唐开始走向下坡路。韩熙载也心灰意冷,整日设宴放纵,以声色自娱。 真·摆烂。 至于韩熙载的风流韵事,那也是有一些值得称道的。 据说,在韩熙载的宴席上,他不仅会抱着心爱的姬妾行乐,还会以美艳的侍妾待客,甚至会用尺子量宾客的那儿…… 有一次,韩熙载就在小妾的屋子里撞见了一位客人和侍妾的好事,然而他不仅没有发怒,反而为他们掩好了门,自己去了客房歇息…… 咳咳…… 虽然韩熙载没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却没有人敢说他不如李谷。 在这点上,秦易也是这般认为的。 与其说韩熙载不如李谷,不如说是李璟不如郭荣(柴荣是郭威义子,在位时改郭姓。赵匡胤篡周后,为了名正言顺,又把郭荣改回了柴荣。),毕竟一个国家的意志如何,都是由最顶层的那位来决定的。 所以,对于这位胸中有沟壑,却始终不曾得志的韩熙载韩大人,他是很想见上一面的,也很想参加韩大人的宴席。 当然,他秦易去做客,为的不是人家的姬妾。 只不过,如果人家真的热情招待来了,秦易到底是接受呢,还是接受呢,还是接受呢? 秦易不禁有些为难,不接受,会不会显得不太礼貌? 要是接受的话…… 嘶~~ 秦易忽然对那场无遮大会……不不,是对那场宴席,泛起了浓厚的性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