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 有枣无枣打一杆子再说 (第3/5页)
其次,想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你们说,她的人品如何?” 韩市长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呵呵地笑着说“嗯。人品的确没话说。经过了解后,我就毫不犹豫的给她办了,让她以副科长的身份来景区,代表市里参与景区的管理。” 来到山顶。这里的已经盖起来了五间平房,还在山的西面树林处盖了一个厕所。在房子前面,原先高低不平,此时也已经用山上的碎石铺平整,上面用水泥抹平形成了一个广场。 在山的南面那块被雨水冲刷干净的大青石,留光顺滑。西高东低形成斜坡,为了不使雨水冲着房屋与观望塔,他们磊了一个水沟,把水巧妙地引到山下。 观望亭已经盖到三层。晓明在上面看到他们上来,笑着说“我正想找你们商量一下。盖三层就可以。就像你山庄的一样。我打电话也问过爷爷,他也说太高了不合适。” 韩市长看了小雨一眼笑着说“嗯,这样就很大气壮观了。山庄的那两个观望亭就非常美观。” 小雨也说“可以,就三层吧。东面山上的还没开始吗?” “那里的房子也盖起来了,还没盖观望亭。” 他们一行人在这里停留了半小时,整个山头周围也垒上水泥垛子,再连上铁链子就算做好了安全措施。 一行人又朝着做大佛的山头走去。 太阳已经高悬在天空,春风徐徐,感到温度适宜。这个季节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候。他们一行人沿着铺设好的小道,走在松树下,树冠茂盛,浓得透不进一丝风儿。松树的枝叶把道路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火热的太阳。 来到中间的这座山,远远地就看到已经盖起的五间房子。 在房子前面也同样用石块找补平整后,用水泥抹平。在广场的西面,也有一个厕所,在东面还盖了一处敞篷,有五六个大理石做成的长凳,供人们坐下来小憩。还有两个石桌,和八个石凳。 李红从背包里取出矿泉水,每人分了一瓶。大家各自找了地方坐下来喝水休息。 小雨喝着水,俯瞰着景区,映入眼帘的不再是以前的荒芜,珍珠池里一汪清泉,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璀璨的光芒。在此处观看整个景区,磊出的水渠从南山脚下一直延伸景区内,水渠内已经储存了水,在与珍珠池连接处,远远地看上去就像一条长长的锦缎上面的一颗硕大的夜明珠。 在绿化区,已经栽上了大片果林。季华和李栋带领着一百多口人,从车上把树卸下来,还有的人正在栽树。很多树上开的花朵,还没有掉落。 韩市长也在欣赏着景区的珍珠池与水渠,他笑着对小雨说“如果来旅游的客人,不登山就会是一大遗憾。只有从山上瞭望整个景区,才能看到全景。这次上来就与先前不同了,如果再把酒店,超市,广场,纪念碑,游乐场全都建起来,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向华也笑着问“小雨姐,纪念碑是不是太靠南面了。” “这是晓明的爷爷选定的地方。我也越来越觉得非常有道理。南边比较安静,等把一些设施盖好后,做一个好看的广场,也会修一条道路直达纪念碑,那边也会修出一个大广场的。”小雨想象着,未来的规划。 韩市长眯起眼目测了一下,说道“纪念碑,不在大佛和珍珠池的一条线上。” “是,这也是爷爷特意叮嘱的,可能是有点范忌讳吧,我也不太明白。” 李红说道“就是要的这个效果。如果来的人一目了然的地把景点全都看完,就没有新奇感了。” 小雨望着南山,长叹一声,说道“假如我们这里,也能有一条,从山上流下的瀑布,就会更完美了。现在景区已经有了水,可是,还是不够理想,尤其是观景湖离景区有点远。” 俊生急忙说“春节前,我去村子慰问村里的老人。村长李明的二爷爷,有一百零三岁了,李明告诉他,这片山区将会开发成旅游。他二爷爷说,以前这里非常美,不但有从山上流下来的瀑布,就是现在的珍珠池里的泉水,都窜起很高。还有村里的那口井,就像一个泉眼,泉水突突地往外冒。那时景区的土地也都能得到浇灌,大家也能吃上饱饭。” 小雨越听越觉得有戏,急忙问“他说过,有瀑布的地方在哪里吗?” 俊生指着与此山有断崖的山头,说“就是旁边的这座。从村子里出来后,我和李明还特意过去瞧了瞧,那里除了杂草,就是一处大坑,一滴水的迹象都没有。李明笑着说他二爷爷年纪大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他的话不可信。以前也有所耳闻,也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韩市长洒然一笑,说道“嗯,也许就是个美好的传说。一般上了年纪的人脑子都很混乱。” 小雨却不这么想,无风不起浪,何况是从老人嘴里说不来的。有时间还的再去详细地问一下。有枣无枣总的打一杆子再说,假如真的曾经有过,不妨就再寻找一下,一旦有瀑布,自己就更有信心了。 已是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整个山区闷热无比。小雨仰望天空,心里期盼着今年的雨季能有足够的雨水。 俊生看出小雨的心思,说道“今年只下了两场小雨,也就足够滋润地面的。我们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小雨会心地一笑,问道“来栽树的这些临时工,是在深山里住的人吗?” “是,毛大哥把徐向东,叫到钢铁集团的工地了。那里的职工都搬走了,已经开始拆除旧房子。我和向东也找来一个工程公司,等温馨小区的图纸做好就开始盖。地皮已经划出了。” “拢共搬出来了多少户?”小雨问。 向华瞥了韩市长一眼,说“有二百七十三户。我们和毛大哥商量过,县里出地皮,给,用地皮兑换这二百七十三户房子。” 小雨知道这样也可以,想到晓明现在心态有点不一样了,今后在利益面前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大大咧咧的了。对俊生说“我以个人的名义,再加上婷婷吧。我们娘俩出钱给镇上捐一所学校。韩大哥你们确定下来后,我就会把钱给你们转过去。” 俊生笑着说“好的,谢谢小雨姐。这个学校就叫雨停小学,如何?” 韩市长笑着说“哈哈,很好听的校名。我也代表市里,向你们娘俩表示感谢。就把这件事交给李县长吧。” 一行人开始下山,小雨看到俊生他们生龙活虎,感到年轻真好。自己今年整五十岁,已经人到中年。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半个世纪蹉跎岁月一晃而过。回顾往昔,挥退纤尘,洗却铅华,抖落人生旅途的困惑与疲惫,回头盘点自己的前半生。 自己一路走来,也许跃上命运的至高点,心想事成,扬眉吐气,也曾冷静地思考,青春年少离自己渐行渐远,半个世纪的茫茫人生路,留下了身后的一串串足迹,这是人生的沉淀,也是留待自己回顾逝去的青春。 现如今,自己不仅仅是容颜的涂擦,穿戴的讲究,居室的豪华,还有学识,爱心,良知,机遇,缘分,奉献------许多许多,就像许多帅哥靓姐一样,不一定拥有壮丽的青春,虽是凡夫俗子,却实实在在吟唱着自己如歌的人生。 岁月的沟壑蜿蜒在绿色的土地上,时间的箫声逡巡在蓝色的天空中,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