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还 (第1/2页)
大明第一臣正文卷第一百五十六章百倍奉还面对夫人的提醒,朱元璋胸有成竹,其实这些天跟对面斗法,朱元璋已经把这几个元军大将的底细摸清楚了。 要说他们很废物,那也未必,但是要说多高明,也不见得。 总而言之,在老朱看来,就是中规中矩的水平吧! 其实面对朱家军的的四面围攻,元军也并非没有占到便宜,他们曾经出师三万人,攻下了鸡笼山。 也就是常遇春贻误战机的那一次,老朱气炸了肺,一脚把常遇春踢给了张希孟,让他戴罪立功。 而鸡笼山位于和州城北,地势险要,元军屯兵于此,随后又向北攻下了陵阳关。 这样一来,元军的布防就成了一条线。 原本元军是想以陵阳关为基础,继续向北打,直接攻击全椒县,进入滁州,这样一来,就断了朱家军一臂,和州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即便不能彻底击败朱家军,也可以占据绝对优势。 但问题是元军只攻占了陵阳关,就没法向前推进,随后又传来铜陵失守的消息,弄得人心惶惶,许多元军就打算立刻返回江南,另外也有人觉得好容易到手的战果不能放弃。 甚至有人提议,红贼既然渡江,后方必定空虚,正是派出奇兵,突袭滁州匪巢的大好机会……这么天才的方略,当然毫无疑问被否决了。 想死就快点说,别说朱家军有多少,光是遍地的民兵就已经让元军疲于应付了,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 元军争吵不休,难以决断,而朱元璋却是发现了战机,准备抢先下手了。 “元军在陵阳关驻扎了一万五千名骑兵,堪称精锐,又在鸡笼山驻扎了两万人,居高临下,占据地利。剩余主力兵马,悉数放在了和州城。” 在朱元璋和诸将的面前,元军三点铺开,构成了一条蛇形。 陵阳关是蛇头,藏着尖牙毒刺,攻击力最强,鸡笼山是脖子,灵活机动,兼顾八方。而和州就是盘曲的蛇身,兵马厚重,易守难攻。 “单从这个布局上讲,想要解决这一支元军,并不容易,关口就是要攻击哪里……”朱元璋看了看手下诸将,笑道:“你们都说说,畅所欲言,要怎么办?” 众人面面相觑,如果是张希孟在,肯定是他和朱元璋议定决策,诸将也就是拾遗补缺,甚至大家伙会在开战之前,把想法告诉张希孟,让他帮忙转达给朱元璋。 张希孟就类似粘合剂,属于润滑的作用……偏偏他不在,没有人居中权衡,有什么意见,就要直面朱元璋,压力还不小。 像缪大亨、费聚、唐胜宗这些人,就不太敢说话了。 偏偏汤和又不在,就连冯国用都不在。 能说上话的也就剩下徐达。 “上位,我觉得能不能先攻击鸡鸣山?” “为什么?” “我是这是这么想的,鸡鸣山地势最好,如果能拿下来,就切断了陵阳关元军的退路,又能俯视和州,鞑子就只能任凭我们摆布了。这里也是这条蛇的七寸之地!” 朱元璋含笑,“说得没错,只不过咱想问你,如果先打鸡鸣山,和州的鞑子逃跑了怎么办?” 徐达骤然一惊,他从老朱的话语中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上位,你当真要全歼这些元鞑子?” 朱元璋淡淡一笑,“他们好容易渡江过来,要是放走了他们,可不是咱们的待客之道!” 这下子所有人都惊到了。 从兵力对比来看,朱家军能击溃元军,就已经是老天保佑了,更不要想别的。 朱元璋不光要打败元军,还想着一举全歼,哪来这么大的胃口? 但是大家伙都明白,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既然朱元璋做出了决断,他们除了服从之外,就是全力以赴,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徐达为之一振,其实他也想过,只不过到底魄力不够,没敢说出来,现在朱元璋这么一说,他立刻懂了。 “上位,你的意思是攻击和州?” “对!”朱元璋大笑道:“元鞑子仗着和州兵多,未必会把咱们放在眼里,只要能最快速度拿下和州,其余两处元军不战自溃!” 老朱这是要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专门找硬茬子下手。 问题是这事能行吗? “上位,这个最快速度要多快?万一咱们做不到,岂不是腹背受敌?”徐达仗着胆子提问。 老朱沉吟道:“咱琢磨了一下,不能超过两天!” “万万不能!”徐达慌忙摆手,“上位,和州虽然城池不大,但是元军兵力众多,绝不是一两天能拿下来的。” 老朱笑容不减,突然道:“那如果有四百架回回炮,又该怎么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