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写感想了 (第1/2页)
船只划过湖水,远处晚霞灿烂如火。 余家父子站在甲板上,感慨万千,余尧臣想起老爹的举动,还是心潮澎湃,情不自禁。 “爹,您就不怕惹恼了张士诚,往后就彻底翻脸,再也没有挽回余地了?” 余老爹呵呵笑了两声,“怎么?咱们家就你一个,还指望你爹两头下注,脚踩两只船?那可是会掉湖里的!” 余尧臣一怔,确实,他们家这一辈就一个儿子,他当初跟着施伯仁渡过太湖,投靠朱家军,在路上太久下了决心,一定要给朱家军效力。 可到了长兴之后,他又想到,万一老父因为自己,受到牵连,那又该怎么办? 他还担心事情泄露,又怕老爹想不通,这才没敢说破,直接坐船回来了,当了一次“逃兵”。 不过令余尧臣意外的是,他跟老爹一说,立刻就答应了。 你说朱家军好,那就投靠朱家军! 要知道当初老爹带着余尧臣背井离乡,到苏州寓居,就是觉得这里文脉鼎盛,文人云集,儿子过来,能结交名士,有所发展。 尽管情况和他想的不太一样,但是儿子选了朱家军,也认同朱家军的主张,作为父亲的,没有理由不支持。。 而且他们是寓居,除了一些随身的财物,没有别的东西,拍拍屁股就能走,非常方便。 不过既然要走,那就不能悄无声息。 给张士诚一封信,落他的面子,让这个东西从自鸣得意中,清醒过来! 当然了,如此表态,也是展现他们父子的选择,一心追随朱家军,绝不改变! “爹,咱们过去,只怕没有好位置,要从下面做起。” 余老爹哈哈一笑,“你爹不是吃不了苦的人,别忘了,你爹还精通医术,到时候背个药匣,走街串巷,给人看病,我也能活得很好。倒是你,可别觉得自己会写诗,有点文采,就自鸣得意。朱家军卧虎藏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施展拳脚的。” 余尧臣用力点头,“这个孩儿清楚,原本我还只觉得张相文章写得好,道理讲得明白……却不料张相心胸更是开阔,对待书生来去不限,当真是心胸开阔,气度无双。这般人物,就算是端茶倒水,我也是甘之如饴!” 这一对父子兴冲冲聊着,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惹了多大的祸。 张士诚被人骂得彻底破防了。 反复无常,跳梁丑类! 他最听不得的就是这几个字,老子不就是投降了元廷吗?至于被抓着不放吗? 那朱元璋就是好东西? 他的岳父郭子兴怎么死的? 我就不信了,他一直光明磊落? 还有,你们不是说天下归心,最起码士人都支持咱吗? 为什么还冒出了余家父子? 莫非说有人欺骗咱? 张士诚一下子就把目光落在了高启身上,“高先生,俺听说,这个余尧臣,和你是朋友?” 高启心中一动,该来的总是会来。 他也没有料到,余家父子的一封信,几句臭骂,把自己推到了险境。但是高启也没有过多的埋怨,既然自己做出了选择,就该一往无前。 求仁得仁,有什么好怨恨的! “是!余尧臣和我诗词唱和,的确是好朋友!” 高启答应坦然,这下子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场的苏州名流,吴地士绅,悉数盯着这位大才子。 你的朋友投靠了朱元璋,你是不是也跟朱元璋有往来?要真是这样,你就该死! 一双双颇为不善的目光,直刺高启。 高启脊背笔直,毫不畏惧,他在酝酿着,既然躲不过,就要说个痛快,谁是谁非,天下人自有公断! 高启准备着,张士诚也是雷霆震怒,觉得自己的钱都白花了,喂了狗……天雷地火,即将爆发,可这时候,在文人的前排,头几个座位上,有个年过半百的老儒生,突然哈哈大笑,打破了沉默! 众人又齐齐看去,原来发笑的人也姓高,叫高明! 一听这个名字,就应该知道,这不是个简单人物。 他字则诚,号菜根道人! 听听吧,就这个字,这个号,要是给余尧臣,保证天翻地覆。 可即便只是高则诚,这位也是十分不寻常,他是个写杂剧的。不但写,名气还很大,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完全是曲坛盟主级别的存在。 他在十多年前,考中了进士,仕途不算顺利,返回家乡创作杂剧。本来方国珍要请他出山,高明坚决不出。 后来他听闻朱家军那边有不少戏曲高手,创造了不少流行很广的作品,高明这才离开了老家,过来找张士诚。 没错! 他可不愿意替朱家军效力,而是要跟着朱家军唱对台戏。 到了苏州之后,高明发现事情好像更复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