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6章:陆飞的拒绝 (第1/2页)
,老婆你矜持点 洛杉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是美国第二大城市,通常被称为“天使之城”。 飞机落在洛杉矶机场的时候,是凌晨四点多钟。 下了飞机,陆飞的眼中,中文变少了,所见之处几乎全是英文。 周围的人群也全都变成了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大家说着自己有些陌生的语言,有很少的黄种人混在其中。 这让陆飞第一次感受到,在国外,如果能遇见自己国家的人,是何等的亲切。 机场里面有比赛举办方来接机的人,所以一行人出了机场后,就直接乘坐商务大巴车,去往了安排的酒店。 你别以为这都是免费的,全都是学校自费,提前预付了。 在酒店安顿好了之后,教授把大家聚在一起,说了有些注意事项,然后又说了说明天的日程,便让大家各自回房间休息,调整时差。 这对于陆飞也说,很不适应。 在飞机上睡了那么久,现在又要睡,有点“强人所难”了,但还是在数羊的自我催眠中睡过去了。 等到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早上8点多钟。 他本来想给姜绛打一个电话,报个平安,但是突然想到,这会儿,bj可能已经过了晚上十二点了。 于是他就发了一条微信。 【我已经平安到达,现在倒完时差,刚起床,早上8点,准备下楼吃早饭,然后出发去熟悉我们的比赛场地,晚安!】 接着附带了一张自己在酒店中的自拍图,陆飞还很傻帽的比了一个“v”的手势。 没办法,对于本来就不太喜欢,很少照相的陆飞,只会摆这个姿势。 以前,他觉得没事发消息,是一种很无聊的行为。 现在他谈恋爱了,有了喜欢的人,挂念的人,才知道,喜欢一个人,就会不自觉地想要跟对方分享自己看的,听得所有有趣,或者新鲜的事物。 发完消息,陆飞就跟着小组里面的另外一个学长,一起下楼吃饭了。 一到大厅,黄斐就走了过来,说道:“一起吃?” “嗯。” 黄斐知道陆飞是第一次出国,所以在餐厅里面,她边走边介绍道。 “这里的早餐一般分为“欧陆式早餐”和“美式早餐”,但是都大同小异。 除了有咖啡或茶、黄油、果酱、面包和果汁外,还有一些英爱式早餐中的煮黄豆、德式早餐中的香肠。 还有麦片、谷物粥类、鸡蛋类、rou食类等。” “学姐,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黄斐笑道:“我初中,高中在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还算比较熟悉。” “哦。” 陆飞上了清华大学之后,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这些同学,朋友,每一个人家里的条件都很好。 他们从出生开始就在接触者,感受着,一些普通人家一辈子都可能接触不到的东西和知识。 有时候,陆飞会觉得,自己跟其他人除了在学习上没有太大的差距外,在他任何地方,都没有他们见多识广,优秀。 这就是每个人家庭环境带来的眼界差距。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优秀家庭的孩子会比一般人家的优秀。 在你还在努力想着怎么学英语单词的时候,人家已经在美国开始生活,跟当地人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交流。 陆飞记忆最深的是在一个活动上,他认识了一个跟他一样从小地方考来的学长。 面对自己的学弟,他给陆飞讲了自己的亲身故事,就是不想陆飞走他的老路,不要被身边的人慢慢拉开差距。 他说,17年的时候,他高考考上了清华,就很自豪。 当时不是都流行一句话嘛,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 他当时一想,自己一个五线小城市的小老百姓,高考考上清华,那自己不就是“贵子”了吗? 心里还挺得意的。 所以上了大学以后,他就特别想证明自己,就在大一的时候,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 当时在一个合唱队里,他认识了一个好同学,两个人每天就喜欢在一块讨论物理,一块讨论人生,政治,哲学等,聊得很开心。 后来慢慢的,他和对方熟悉了之后,才知道他的父亲是一个大学的院长。 他当时就想,哇,这可是“官二代”啊。 于是他就努力的在找自己和他的不同点,找了半天,当时也没啥发现。 对方的性格平平,成绩也很一般。 他就心想,那看来这官二代,富二代和我们差距也不大嘛。 后来,他认识的这个朋友转了系,他成绩越来越好。 他不仅去了伯克利交换,大学期间还发表了三篇顶级期刊论文。 最后还去了全世界物理最强的四个大学之一读博。 可是他自己呢? 同样在清华大学,这四年期间,他始终不知道生活的重心在哪里。 他就是简简单单的完成课内作业,最后跟风保了一个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以前,他和这个朋友经常在一块玩耍一块聊天,但是后来他再想去找对方聊天的时候,他自己都发现,自己和他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了。 整个本科四年里,他总是会忍不住去想,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明明两个人本来差距不是很大,但是最后却发展的这么天差地别? 是因为对方是官二代吗? 不是! 对方的这些成就,全都是他自己的努力换来的,跟他的父亲没有半毛关系。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总结二点原因。 第一,规划差距。 大家的基础,甚至智商都差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规划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他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学长学姐,也没有认识几个,对于大学四年该怎么过,他心里是一点数没有,只能靠自己盲目的去摸索。 别看他大学参加各种活动,像学生会啊,志愿活动啊,实践支队啊,还有科研啊,但其实,他在里面浪费了大量试错时间。 但是他的那个朋友,从大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 对方大学四年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紧密相关,每一步都走的很扎实,四年下来,自然双方的差距就拉开了。 第二,就是眼界的差距。 他是从五线小城市高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